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深圳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下降 企業大多外包服務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7日 02:11 第一財經日報

  第三產業企業偷漏報稅?工業企業發展太快?服務業出現社會鴻溝?

  通常認為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能否越過50%,是一個城市由工業化向后工業化躍升的關鍵階段。“近幾年的數據變化表明,深圳還處在工業化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升級的過程中,仍然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

  本報記者 章正義 發自深圳

  “除了物業管理、后勤及餐飲服務委托本地企業外,我們的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大都外包給境外企業來做。”14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新聞發言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為何將售后及銷售等直接委托給境外企業而非深圳本土企業,華為該發言人給出了一個簡單的解釋:目前一些專業服務,本地企業還無法承擔。他同時表示,之所以將餐飲、后勤等交給本地企業來做,是因為“深圳本地也有很多優秀的服務企業”。

  雖然他沒有在上述兩個方面提供相關數據,但后勤、餐飲與銷售、售后服務相比,哪塊

蛋糕更為誘人顯而易見。

  “華為”現象

  華為外包服務的個案,僅是深圳服務行業的冰山一角。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由于“三來一補”企業在深圳占有相當比重,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直接跳過了本地的第三產業。其中,華為便是一個典型案例,它在拓展境外市場的過程中極少利用到本地的服務業。

  眼看著面前放著的肥肉,卻無從下手,本地服務業所處的尷尬,映射出的卻是深圳第三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不久前最新發布的數據,2005年深圳全市GDP為4926.9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87億元,下降20.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580.82億元,增長17.9%;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36.21億元,增長11.6%。

  雖然第三產業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但從產業構成來看,深圳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已由上年的48.1%變為47.4%,下降了0.7個百分點。

  深圳第三產業比重下滑路線

  記者調查發現,這一下滑趨勢至少已持續了5年時間。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歷年發布的數據(見表),2001年深圳第三產業為880.87億元,占GDP的 45.1%;而到2004年3422.8億元(經濟數據未作調整前)的GDP總量中,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已降至38%。

  第三產業突然降至40%以下,在當時引起了深圳市政府部門和學界的關注。據樂正回憶,在2004年深圳第三產業38%數據發布以后,雖然也有觀點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但另一種鮮明的觀點便是呼吁深圳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尤其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物流、會展、采購及中介服務等的發展。

  所幸的是,38%的數據并沒有停留太久。2005年底全國經濟普查后的數據調整中,深圳GDP凈增800多億元,其中有700多億元來自第三產業,38%的數據理所當然地被調整為48.1%。

  不過,深圳2005年的經濟數據很快發布,在2004年調整后的基數之上,深圳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仍然沒能令深圳市政府部門放心,繼續保持下降的態勢。以至于深圳市統計局一位負責人在發布數據時,特別不忘提醒深圳市政府部門應關注第三產業下降的問題。

  深圳市發改局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僅從第三產業所占GDP比重來看,深圳在發展初期第三產業發展較快,1994年之前最高曾達到52.3%。但近十年來,第三產業的比重便呈現出一種下降的態勢。

  “我們早就覺察到這一問題。”該官員介紹說,從2002年起,深圳便展開了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規劃研究,對全市第三產業展開調研,并將如何加快發展專業服務業提上日程。不過,3年后的今天,這項調研工作仍處于密集收尾中,有關政策也要在今年上半年才能推出。

  “像深圳這樣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的城市,如果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僅為調整前的那樣(38%),則經濟鏈條將會有斷裂的危險。”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中心主任宋丁認為,深圳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比例之所以越拉越開,首先是統計上的問題。他表示,如果將深圳所有的第三產業統計到位,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將可能達到55%左右。

  “第三產業企業的偷報漏報稅現象相當嚴重,有些企業雖然登記注冊了,卻不發生經濟活動;另一方面,即便稍大的娛樂、餐飲等服務業,偷稅漏稅的行為仍不在少數。”宋丁說。

  工業化之路還要走多久

  除了統計因素外,導致第三產業在GDP中比例下降的原因還有:一是第二產業(工業)增長太快,一是第三產業自身發展不足。

  “比重下降并不意味著深圳第三產業沒有發展,而是工業增長的速度遠高于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宋丁分析說。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2002年至2005年的相關數據,其第三產業的平均增速為13.8%,但第二產業的平均增速更高達23.9%。

  據了解,出于經濟增長的穩定性考慮,深圳于去年還提出適度重型化的發展思路。主要表現在,深圳目前已開始在精細化工、汽車及裝備制造等領域有所動作。

  深圳市發改局上述官員表示,“十一五”期間,第二產業仍是深圳發展的重中之重。包括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先發展,在強調集聚的同時更注重高新技術產業的輻射能力;其次,是對服裝、家具等傳統優勢產業的改造升級,做大九大傳統產業聚集基地。因此,接下來深圳二、三產所占比例的差距可能進一步擴大。

  通常認為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能否越過50%,是一個城市由工業化向后工業化躍升的關鍵階段。“近幾年的數據變化表明,深圳還處在工業化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升級的過程中,仍然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樂正說,這已成為深圳同香港等發達城市之間的一個顯著差別。

  其實,不僅是深圳,上海的第三產業也曾一度超過第二產業躍到50%以上,但后來又回落到50%以下。據樂正估計,深圳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要達到2/3以上,才能進入后工業化時代,而這至少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服務業面臨的社會化鴻溝

  雖然,在高速工業化的過程中,第二產業比重高于第三產業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個區域性的中心城市,其服務功能卻不可忽視。

  深圳作為珠三角地區一個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第三產業在高科技企業和適度重型化等方面的配套服務還存在很大不足。宋丁舉例說,幾年前東風汽車便曾試圖在深圳籌建汽車生產基地,但由于深圳汽車制造的服務配套不足,東風汽車最終選擇了廣州。

  據他介紹,在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方面,盡管深圳走在全國前面,但在風險投資、金融配套以及資本運作等方面,目前還沒有一套完備的制度來配合高新技術產業的健康成長。更多的企業要投入高科技領域,還必須在資金籌集及相關服務配套等方面經受較大的陣痛。

  樂正將此歸結為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相關度問題。他解釋說,深圳第二產業有60%的產值出口,主要是香港的投資商通過對國際市場的了解獲取訂單后,僅將深圳作為產品生產基地,其出口、中轉的整個過程中形成“一條龍”式的服務,其服務配套僅有一小部分依賴深圳本地的第三產業。

  正是這種“一條龍”式的服務,在“三來一補”企業占相當比重的深圳,形成了較為普遍的“華為式”現象,使得第二產業對第三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相對較弱,進而演變為深圳第三產業發展面臨的一道難題。

  對此,深圳市發改局上述官員表示,生產型企業和服務型企業之間已形成一條鴻溝。這一鴻溝表現在,有的生產型企業中的服務環節甚至全部由自己來做,并沒有委托給其組織外的一些服務型機構。“對服務型企業而言,要介入到這一過程的難度可想而知。”

  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的新利實業(深圳)有限公司,是索尼(SONY)公司在深圳指定的一家產品外包生產企業,是典型的“三來一補”企業。該公司一名負責產品設計的工程師告訴記者,與華為相似,他們除了將餐飲、

物業管理等交給深圳本地企業來做外,從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到售后服務,幾乎全走索尼的網絡。“這些環節蘊含著高額的利潤空間,索尼不可能愿意交給別人來做。”該工程師說。

  “要改變這一點,須解決服務的社會化問題,將生產型企業的服務環節外包給服務型企業,目前我們還只是剛剛起步。”該官員表示,深圳以前主要抓生產性的服務業,但在消費性服務業和專業性服務業上出現脫節。“如何使深圳成為專業服務集聚程度較高的城市,已成為深圳今后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

  記者手記

  “越位”與“缺位”的掣肘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上,深圳將以金融、物流和文化等支柱產業為主。在其確定的四大支柱產業中,現代服務業占了3個,這體現了深圳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心。

  “專業服務業是我們能否承接國際高端服務業轉移的關鍵因素,離開這一點,整個商務活動的效率將大大降低。”深圳市發改局一位官員稱,深圳未來幾年的重點是,著力引進一些大的律師、會計、出版、會展等專業服務機構。“深圳將拿出像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力度來扶持專業服務業的發展。只要能多引進一些大的中介服務機構,我們的專業服務業就發展起來了。”

  據了解,深圳在“十一五”期間的目標是,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每年遞增0.5至1個百分點。不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者認為:“就目前的現狀來看恐怕較難實現,甚至這一數字還會繼續下降,因為深圳第二產業還保持著一種高增長態勢。”

  “影響第三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在于控制過嚴,同時,政府職能的缺位與越位并存。”上述學者說,“比如文化市場的規范問題,還沒有給出哪些是可以做、哪些是不可以做的標準;又比如物流業發展中面臨的全國統一稅制政策等。”

  “這也是深圳經過三年調研,具體政策卻始終未能推出的原因所在。”深圳第三產業能否改變下滑態勢,盡早完成向后工業化時代的邁進,關鍵在于在即將推出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中,能否在這些問題上實現突破。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31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