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銘
北京報道
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1月份的金融統計數據,雖然央行一如既往地稱“金融運行健康平穩”,但數據著實讓人吃驚不小。
1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高達19.2%,而年初央行制定的目標不過是增長16%。央行剛剛在年初宣布2005年“貨幣信貸預期調控目標和預計實現值的偏差是1998年以來最小的”,可2006年第一個月就出現了重大偏差。
M2究竟怎么了?
央行將之歸結為春節因素。而自2005年以來,M2一直沿上升通道加速運行——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春節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釋M2猛增的勢頭。
誠如央行所言,今年的春節在1月29日,去年在2月9日,似乎所有的數據全被“春節”這個因素打亂了:1月份,M2余額首次突破30萬億元大關,月末流通中現金M0同比增長22.1%,當月現金凈投放5279億元,同比多出2732億元。央行認為,以上數據都屬正常情況。
實際上,無論是否考慮春節因素,M2一直高位運行。
2005年 6月,M2首次超過15%的全年調控目標,達15.7%,此后便一路攀升,連創新高,11月末升至18.3%。
用環比數據更能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消除季節因素后,M2月環比折年率竟然高達23%,加速攀升的趨勢一覽無余。
理論界公認這是由外匯占款快速增加所引起。銀行體系購買外匯資產投放外匯占款已經成為當前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貸款創造的貨幣投放在新增貨幣供應中所占的比重卻一直在下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M1增速大幅降低,M2和M1增速之間的“喇叭口”擴大趨勢又有所加劇。
去年年底,M2增速為17.57%,M1增速為11.78%,“喇叭口”為5.79個百分點。今年1月,M2增幅同比高4.9個百分點,而M1僅同比增長10.6%,增幅比去年同期低4.7個百分點,“喇叭口”擴大的趨勢越來越嚴重。這意味著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持續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社會資金供給偏緊的狀況,也加劇了“寬貨幣、緊資金”的市場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