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部門預算3+1模式 破解財政支出痼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6日 15:3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范利祥 實習記者 吳 群 上海報道 一個被稱作“3+1”的預算管理模式,即將植入上海市政府部門預算中。
2月14日下午,上海市財政局一位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在部門預算中的試點一旦成熟,就會在市級所有預算單位的項目支出中推廣。目的就是提升上海市財政支出效益。” 該預算管理模式的主要推動者之一、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委員邵許祥告訴記者,所謂“3+1”,“3”即指預算支出中即將施行的“三級預算項目庫、三邊功能預算、三年滾動預算”,而“1”,指的則是本報此前披露的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原則(相關報道見本報2005年11月28日《上海財政預算改革胎動 權責發生制直指灰色財政》)。 “3+1”模式先試 上海市財政局人士透露,“3+1”模式將首先在信息化建設、學科建設、大型科研設備購置三個領域實施,“先試一下,看行不行”。 邵許祥解釋,“三級預算庫”一環扣一環:預算主管部門即時受理各預算單位申報的項目,并根據部門工作需求和行業規劃,按部門內資源最優配置的原則,進行項目初審,統籌平衡,經篩選后按輕重緩急分專業排序組成“部門預算項目庫”,這樣,“三級”中的“第一級”就這樣產生了。 “第二級”是項目預算庫的組建:專業主管部門定期受理預算主管部門經篩選排序后報送的項目,根據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和專業規劃,按全社會資源最優配置的原則,牽頭對項目組織專項評審(對部分項目可有選擇性地組織專家評審),按輕重緩急擇優排序后建立“專業預算項目庫”,形成專業領域年度預算項目安排計劃。 接下來“第三級”是項目預算庫,即市財政部門根據專業主管部門專項評審、擇優排序后報送的項目,并參考預算主管部門的項目支出預算,按當年財力可能統籌平衡、擇優排序后建立“政府預算項目庫”,擬定包括項目支出在內的市級部門預算草案。 值得注意的是,為體現“公共財政”的原則,預算主管部門、專業主管部門和市財政部門還要共同對項目進行“公共性評判”,確保財政資金向滿足公共需要方面轉移,并分別從項目管理、專業規劃、資金配置的角度實現公共資源全社會最優配置,“協同理財”。 此外,根據預算單位的實際情況,項目支出還試行三年預算滾動管理,預算資金由年度使用向三年滾動使用過渡,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最后,對預算支出管理進行分類核算。其中,基本支出繼續實行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原則,并進一步完善公用經費標準和分配辦法,擴大公用經費定額調整試點;而項目支出則實施“3+1”管理模式,試行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年度預算結余可結轉滾動使用。 上海的計劃是,在項目支出預算管理中逐步擴大項目庫覆蓋范圍,分三年建立項目支出預算管理的架構。 提高財政支出效益 一位深諳預算重要性的上海市人大代表認為,要真正提高財政支出效益,“關鍵是要狠抓預算管理,讓財政真正體現公共性。”因為支出體現在各個項目中,所以“關鍵中的關鍵,是要抓好項目的預算管理”。 上海市審計局的審計結果表明,上海市各部門之間存在不少重復建設問題,就是因為,按照原來的預算模式,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預算項目庫,并直接報財政部門審批。 上海市財政局人士舉例說,各個單位都有一些信息化的項目,“如果直接到財政局來,財政局也不知道這些項目是不是應該上,該上什么規模。” 按新的預算管理模式,“這些項目都要到信息委‘審’一下,然后信息委再建立一個項目庫,到財政部門來報批,這樣就比較科學,有些項目各個部門都可以共用,避免了重復建設。” 不僅如此,上海市財政局人士還認為,三年滾動預算和權責發生制還解決了長期存在的資金閑置問題。 邵許祥舉例說,辦一個學校,預算是10個億,可能要兩三年才能做完。但按照原來的模式,項目只要被有關部門批準,10億財政就要保障。但實際上,“第一年用5億,第二年用3億,第三年用2個億,三年才能用完。財政跟著項目走,后兩年這個項目就不在財政預算支出項目中了,第一年沒用完的錢就難以管理。” 而按照滾動預算,這個學校可以作三年的規劃,每年都列入財政部門的預算當中,并按照當年情況安排支出,也就是“隨著項目的推進,資金逐步配套”。 以前,“計劃部門和資金部門各司其職,計劃部門的項目批了,財政部門就要給錢,第二年就沒有這個項目了,計劃里看不出,財政上也沒有反映。但是錢已經壓在那里了。”邵總結說。 “試點成功后,就會大規模推行。”上海財政局人士透露,到時候,除重大政策調整和不可預見的特殊項目外,“未納入預算項目庫的項目,預算主管部門不能編入項目支出預算,專業主管部門不能列入項目安排計劃,市財政部門不列入支出預算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