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稱洋彩電利潤高出國產品牌100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5日 16:17 財富時報 | |||||||||
本報記者 張 穎 “直降5000元的索尼40英寸液晶電視,依然有高達1萬元以上的利潤空間!苯,彩電業資深人士向記者爆料說,國產平板電視的合理價位,使洋品牌不得已祭起了降價大旗,其暴利仍百倍的高于國產品牌。
降了價洋品牌利潤仍高出國產品牌100倍 2006年春節前,索尼、松下、夏普、三洋、東芝等八大洋平板電視品牌悄悄形成“降價聯盟”,集體降價。索尼率先發起降價狂潮,其40英寸液晶電視直降5000元,其他幾款也降了2000元左右,整體降幅高達20%,引發了洋品牌平板電視降價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隨即夏普將其新推出的6款液晶電視價格大幅度下調,平均降低4000元;三洋也緊跟將一款32英寸液晶電視降至9980元,降幅約2000元。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是洋品牌欲以價格策略搶食國產平板電視春節市場銷售份額的行動。然而,由于洋品牌降價后價格比起TCL、康佳、創維等國產彩電還是貴出一大截。“一臺索尼平板電視的利潤,相當于100臺國產彩電的利潤。”一位彩電業人士向記者透露說,索尼40寸以上平板彩電的成本不足1萬元,此次大幅降價后,每臺利潤還高達1萬元以上。據悉,松下、夏普、三洋、東芝等洋平板電視的每臺利潤也是如此。而同樣品質與技術的國產彩電,售價一般在1萬元左右。記者了解到,目前,TCL、長虹、康佳、海信、創維、廈華等國產彩電企業,一般將彩電的利潤率控制在5%至10%左右,這是家電行業的合理利潤。國產平板彩電的每臺純利平均為100元。 國美、蘇寧等電器連鎖賣場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洋平板電視的降價引起了消費者極大關注。但看到洋品牌彩電降價后的均價仍在25000元的高位上,原本打算購買洋平板的消費者都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售價為1萬元左右的國產彩電。消費者對洋平板電視是“打聽的多,買的少”,商家表示春節期間平板電視銷售的七成是國產品牌,“洋彩電降價后并沒有直接拉動市場”,在春節市場上演繹了一出滑鐵盧戰役。 洋彩電以洋裝賺大錢 “洋平板彩電與國產的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一個娘生的,只是名字不同罷了。洋彩電披上洋裝賺取了巨額利潤。”這位業內人士還透露說,在平板電視領域,國產彩電和洋彩電企業在技術上都處于同一起跑線,面板同樣是從韓國、臺灣等地的專業面板供應商進口的,IC芯片技術基本上都是來自美國硅谷;與成本相關的原料、采購、人工、研發、銷售成本大致都是一樣的;產品品質上,國產彩電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已具有很多獨創技術,質量上和洋品牌不分雌雄,而有些洋品牌甚至是在中國二、三流的代工企業貼牌生產的;在售后服務等方面,國產品牌的投入甚至遠遠大于進口品牌!叭绻f洋品牌在顯像管電視時代是領跑的話,在高科技的平板時代卻早已落后。因為現在全球的彩電制造中心已轉移到中國”TCL湯姆遜電子有限公司李順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語破的。 據了解,洋彩電能依靠品牌優勢和“洋身份”,將價格定為國產品牌的數倍,賺取了巨額利潤。如日本許多電器公司在全球都是大幅虧損,而在中國卻獲巨額利潤。因為他們在中國銷售的平板電視價格要遠遠高于在國外的售價。業內人士還指出,洋品牌主要利用了中國消費者對洋品牌的成本、技術、品質、定價“不知道”的“品牌錯位”,故意將價格定得很高,刻意營造一個“高價一定等于高質”的高端品牌假象,賺取大錢。據權威機構統計,中國人去年一年多花掉了200億用來購買洋彩電。 國產品牌逼宮洋彩電 暴利面臨終結 多項調查資料表明,以前國內彩電市場高端市場80%是洋品牌,特別是日本品牌,但經過20多年的彩電肉搏,中國品牌已經占領了中低端市場的95%,占領了高端市場的80%。近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平板電視全國性消費調查中,索尼在華的銷售跌出前七名,TCL、創維、長虹等國產品牌分居前七名。 中國家電協會陳鋼副秘書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由于國產平板電視占據平板電視80%的市場份額及國產品牌靈活多變的營銷戰術,洋彩電還將繼續打出降價牌,“而且降幅還不會很小”。蘇寧電器人士判斷說:“洋品牌不會甘心把平板市場拱手相讓,特別是目前平板電視市場還處在啟動期,洋品牌不愿意重蹈顯像管電視覆轍,所以中外品牌間的價格博弈還將繼續。” 陳秘書長還指出,從2001年起,中國企業已經在彩電制造技術上迎頭趕上了世界水平。中國彩電業在背投、等離子、液晶等高科技電視領域全線發力形成的平板電視沖擊波,把外資彩電領頭羊索尼從“特麗瓏”彩電的暴利狂喜中一下子拋在了后面。中國彩電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彩電企業集體舞起“技術突圍”與“價格制勝”雙劍的結果。 陳鋼認為,世界制造中心有三次變遷,第一次是從英國到美國,第二次是從美國到日本,第三次就是從日本到中國。中國彩電是這一方面的最杰出代表,其表現為,一,中國企業做彩電非常專心、專業,許多洋品牌特別是日本品牌,拆開彩電,其大部分零配件都是中國制造的。中國掌握全球80%的彩電生產線,如TCL彩電銷量全球高達2200萬臺,相當于日本總銷量的50%;二,中國彩電企業如TCL、創維、康佳、廈華、海信等,每年的研發、生產、推廣的投入均很大。洋彩電企業并不特別看重這個行業,而大多數洋彩電的生產交給中國企業,如索尼一直在向互聯網與動漫產業轉移,盡管這個轉移很失敗;三,中國彩電企業開始全球范圍的整合,如TCL攜手湯姆遜、創維聯手德州儀器、長虹握手微軟等,也必將有一大批洋彩電被中國企業收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認為,面對中國彩電的強勢突圍以及“成本趨同論”與“技術趨同論”的現實,價格已成為市場上最敏感最關鍵的因素,洋彩電的價格只有真正做到“價值的理性回歸”,才有可能重拾昔日的輝煌。 對于中外平板電視品牌新一輪的較量,業內人士說法不一。但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本月內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洋品牌都會休養生息,市場將趨于穩定。如果雙方不能在“3.15”期間交手,那么“五一”黃金周前較量將會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