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行轉型重工斬獲小成 三門峽氧化鋁項目投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9日 16:1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姚 峰 上海報道 劉永行被迫減緩的重型化轉型終于再度邁出一大步。
2月7日,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知,東方希望集團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的120萬噸氧化鋁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建成,并已于近期悄然開始投料試生產,不久之后即將正式投產。 這距離劉永行下定決心開辟第二主業已是整整4年之后。 三門峽氧化鋁項目投產 2002年2月,東方希望和地方國有企業山東信發熱電集團在山東茌平合資組建“山東信發希望鋁業有限公司”,此舉在當時被認為是東方希望吹響了進軍第二主業——鋁電一體化產業的“號角”。 然而,在此后的4年中,歷經宏觀調控、電解鋁整頓、氧化鋁從鼓勵變為嚴格限制,以及技術限制等種種變局,為了應對隨之而來的各種壓力,東方希望不得不放慢進軍鋁業的步伐:包頭的電解鋁項目主動壓縮了規模,并再度出擊老本行飼料行業。 如今,三門峽氧化鋁項目終于投產,這無疑為劉永行艱難運籌的鋁業之夢燃起了新的希望。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東方希望的三門峽氧化鋁項目已按期完工,項目自備電廠日前已正式點火投入運行,關鍵供水工程全線貫通,氧化鋁系統已進入試車階段,并于一月底進行了投料試生產。 根據東方希望的估計,一期工程正式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8億元,利稅4億元,利潤2.6億。 隨著三門峽氧化鋁項目的投產,東方希望包頭電解鋁項目原料將不再受制于人,劉永行此前構思的鋁電一體化產業將滿盤皆活,而通過自備電廠,又與飼料的上游產品賴氨酸相鏈接,構成賴氨酸與電解鋁兩大循環經濟鏈。由此,東方希望集團的第一主業與第二主業的整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轉型一波三折 劉永行,這位昔日中國首富的轉型之路走得頗為艱難。 劉永行在中國商界素以行事謹慎著稱,在進入鋁行業之前,他將政策、地點、產業鏈結構、原料、成本、融資、預算,該算到的都算了一遍。劉永行的原則是“只超前半步”,但即使只是半步,劉永行也沒想到是這么艱難。 劉永行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沒有預料到轉型遇到的問題是這么的大,我們對困難估計有所不足。” 東方希望最早在山東茌平投資的電解鋁項目年產能僅為16萬噸,總投資15億元,東方希望持有該公司51%的股權。對于劉永行來說,茌平項目只是“小試牛刀”。 幾個月后的2002年10月,劉永行在包頭稀土高新技術開發區獨資成立了東方希望包頭稀土鋁業有限公司,總投資150億元,計劃在2002年-2008年期間分四步建設并運營,到2008年,稀土電解鋁廠可達到年生產100萬噸原鋁能力。 上述兩個項目都是電解鋁項目。而作為生產電解鋁的主要原料氧化鋁,不論在國內還是國際,都是賣方市場。特別是中國國內的氧化鋁生產,更是被業界巨鱷中鋁所壟斷。縱觀整個鋁產業鏈,人們會發現,上游氧化鋁的利潤以一種近乎畸形的方式高于下游電解鋁。因此,在鋁行業中,素有“得氧化鋁者得天下”的說法。 如果沒有氧化鋁的支撐,東方希望的第二主業,便宛如圍棋中“棋筋”被拔,終將難逃大龍遭屠的命運。 在進軍第二主業前作過詳細研究的劉永行自是深知其中關鍵,所以,早在醞釀進軍鋁業之初,劉永行就開始在各地尋覓氧化鋁項目,謀求實現上下游產業一體化。 隨后,劉永行獲悉河南三門峽澠池縣的氧化鋁項目正對外招商,而當時SARS肆虐也促成其他競爭對手無暇他顧。 2003年6月19日,東方希望與河南黃河鋁電集團、美國杰德金屬公司、先鋒全球投資有限公司四方共同簽署合資合同,決定在河南三門峽市共同建設氧化鋁項目,東方希望控股51%。 三門峽氧化鋁項目總投資45.9億元,設計年生產能力120萬噸,其中一期工程投資11.6億元,年生產能力40萬噸。 然而,開始的順利卻似乎預示著過程的波折。 在2003年東方希望氧化鋁項目開工不久,就傳出消息說相關部門準備叫停此項目,叫停的原因是為了保護鋁土礦資源,有說法認為“如果建立新的精煉廠,東方希望需要從小礦主那里收購鋁土礦,這將不利于采礦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除了項目審批和資金,氧化鋁項目還遭遇了技術困境。 項目停建之時,正處投資前期,土石工程完成近半,前期投入的數億元資金都已變成基建設備。 此時,中國氧化鋁行業的巨無霸中鋁開始對東方希望“招安”,希望能夠入股三門峽項目。然而最終,劉永行還是選擇了不與中鋁合作,將民營重工業進行到底。 幾經周折后,三門峽氧化鋁項目才再度啟動。 劉永行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天助自助者。” 在轉型最艱難的2004年夏季,劉永行在機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最后一句話是:“現在是最危急的時刻,但我們一定能挺過去。” 東方希望在第二主業上的跋涉如同是在經歷一場“輪回”,就像劉永行當年賣掉自行車去養鵪鶉,賣掉鵪鶉去作飼料,他和他的兄弟們都在突圍。而在這不斷的突圍中,他們卻不知不覺地建構了一種新的成長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