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濱海新區:中國經濟的第三只引擎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8日 18:14 《小康》雜志

  從地方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濱海新區被推到了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第三次高潮的風口浪尖,擔負起引領中國經濟未來的神圣使命。

  濱海第三增長極的“馬達”

  這不是一個常規意義上的城市行政區,濱海也已經不僅僅是天津的濱海,它還是中國
的濱海,世界的濱海,因為它的先行先試,它注定也必須要給世人留下一個“不同凡響”。

  ★采寫/《小康》記者 馬世領

  從2005年10月開始,作為天津市市委常委、濱海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的皮黔生,工作量幾乎增加了一倍,這增加的一倍工作量,大多是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媒體記者帶來的。“我們一般是不會拒絕記者采訪的,主要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濱海,這對濱海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據他所說,過去他的辦公室一個星期只接待兩三個外來考察團;但從那以后,每天要接待兩三個,如今國家部委、兄弟省市、外地企業、媒體、研究機構紛紛把注意力聚焦到天津濱海新區。

  2006年1月11日,記者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TEDA,濱海新區的核心區)管理委員會(后稱天津開發區管委會)新聞辦公室里,看到了墻上掛著的兩個提示牌赫然醒目,上寫著:“不對記者說不”,“不對企業說不”。

  《小康》的采訪沒有經過繁縟的程序,甚至可以說是臨時“加塞”被安排到與臺灣的一家媒體同時進行,記者著實聞到了濱海新區濃儼的“新味”。

  我想到濱海創業

  “想來想去,我還是想到天津創業,”美籍華人葉東升博士對記者不止說過一次,“天津相對落后,但潛力巨大,這就意味著還有更多的機會。”

  葉東升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專門研究老年癡呆癥的研究員,在美國留學工作了近15年后,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回國考察一到兩次,“我想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所研究的成果回報給國家,”還是“中國心”的葉東升對此慎重,“但我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合作伙伴和落腳之地。”

  5年的考察,他踏遍中國的許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大連,“現在看來,還是天津更適合我,尤其是想到濱海新區。”

  與葉有類似想法何止他一人,而且很多已經“落地生根”。天津開發區引進的第一位博士后李吉平也是幾經考慮,最后決定到天津開發區來創業。“我看重的是這里的科研環境和政府支持。”據《小康》了解,天津開發區不僅頒布了吸引博士后等高級人才的政策,而且以法規的形式保障了他們的利益,從而使他們沒有了后顧之憂。

  與葉有類似經歷的扶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根發,正在研制世界上最領先的治療艾滋病的藥物,今年有望投放市場。“在美國研發成本太高,而這里提供的條件非常之好,天津早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曾經畢業于天津大學的他一點都不掩飾自己的自豪感,他的公司注冊在濱海新區的天津港保稅區。據說,在國際上,該藥物市值已被美方評估高達至少10億美元。

  這還只是濱海新區吸引人才、投資和創業的一個縮影。實際上,2005年在天津開發區批準的外商項目中,投資總額5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高達121家,有36家超過1000萬美元,其中過億美元的超大項目2個,增資項目中有19家超過1000萬美元。歷年累計批準來自近80個國家的4030家外資企業,投資總額284.38億美元,合同外資額224.79億美元。

  2005年9月8日,商務部發布《中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報告》,天津開發區再次成為全國53個國家級開發區的總指數排名中的“狀元”,這已是天津開發區連續8年排名第一。天津開發區已成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綜合效益最好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市市長戴相龍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透露,2005年估計濱海新區外貿出口將比1993年建區前增長31.8倍,實際利用外資187億美元。生產總值將達到1600億元人民幣,比建區前增長12.3倍,年均遞增20.6%,占整個天津市比重近44%。濱海新區幾近成為天津經濟的半壁江山。

  天津“變性”的關鍵

  濱海新區對天津的影響和推動遠不是單單停留在經濟層面。“沒有濱海新區,無法想像今天的天津會是什么樣子。”《小康》在天津采訪的日子里,這種言論以及得到的相關論證與日俱增。濱海新區改變了、也依然改變著天津。

  所謂濱海新區其實是個統稱,包括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三個功能區,還有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以及東麗、津南這些行政區的部分區域。而這個區域正好地處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位于天津市區東部,面積2270平方公里(略大于三個新加坡),海岸線153公里,常住人口135萬。

  從行政管理上,濱海新區既非像深圳是一個獨立的城市經濟特區,也非像浦東新區是上海市的一個獨立的行政區,而是一個特殊的新城市帶。如今,因為濱海新區,天津“老城”的那種擁擠逼仄的“城市中的農村”形象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天津開發區作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概念越來越淡,而給人現代化的“新城區”的印象越來越強烈。

  《小康》調查發現,人們現在普遍有種感覺,從老市區到濱海新區反而是“進城”,與幾年前僅僅是為了上班工作完全顛倒了過來,越來越多的人更愿意到濱海生活居住。而事實上,在這一片鹽堿荒灘上建起的“新城區”的平均地價和房價已和“老城”基本持平。

  “濱海新區是天津‘變性’的關鍵點。”在“2005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暨高層論壇”上,零點調查公司董事長袁岳不無新銳地指出,“因為濱海新區的人口和天津的人口有相當的區別,文化理念更加前衛,更加開放,更愿意變化,生活更活躍,更加愿意接受組織動員。這些為塑造城市新文化提供了一個良好條件。”

  濱海新區不管是政策上還是事實上,已經成為連通和引領天津發生“質變”的中樞區域。

  承載新的使命

  2005年10月1日〜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6周年之際專程到天津市考察,并親自到濱海新區視察,就加快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發表重要講話。據當時業內人士分析,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如此重要的時間做此番的視察和講話,預示著重大政策導向和重要決策即將出臺。

  果不其然,一周后的10月8日〜11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將加快濱海新區發展寫進國家“十一五”規劃建議,標志著濱海新區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濱海新區從此從天津的地方發展戰略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用溫家寶總理的話說,就是成為“國家的一張牌”。

  “國家之所以給天津帶來了一個歷史性機遇,并非一份從天而降的贈禮,這也是天津過去多年來務實努力的成果。”“天津是比較務實、穩重的城市,這和我們的文化底蘊有關。”皮黔生更是直言不諱。不僅天津人這樣認為,不少非天津的人士也這樣看,“該輪到天津了”。

  縱觀中國經濟開發由南向北推進的整體態勢,濱海新區的發展,標志了中國經濟改革,從最南邊的廣東,經過上海,往北京逼近的過程。世紀之交時有個流行的說法,“80年代看廣東,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山東”。但主要依托青島的山東找不到更能輻射周邊跨省區域的支點。

  而此時的中國,正努力從改革開放早期的來料加工,1990年代的工業化生產,往今天“自主創新”經濟、高科技產業的目標挺進。因為濱海新區10年的積淀正好趕上中國的這一步。與此同時,在中國目前經濟發展“南高北低”、“東快西慢”的態勢下,天津濱海新區因為特殊的區位優勢,面向整個華北腹地,無疑可以發揮促進區域平衡的作用。于是,在中國經濟改革的棋局上,新的一招棋似乎無可選擇地落在了天津。

  “濱海新區不能走彎路,否則對中央的決策和對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就太大了。”面對國內過去普遍比較粗放的發展模式,濱海新區的發展被寄予了更多的新的期望--“濱海新區應該成為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論集中體現的示范區”。

  濱海“新”在哪里

  實際上,在沒有這種明確的期望之前,濱海新區就一直在嘗試著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每個來污水處理廠和新水源公司的記者和客人,都會喝上一杯經過處理達到飲用標準的再生水。”泰達污水處理廠的有關工作人員告訴《小康》。記者的眼睛和味覺無法相信,進入口中的水,曾經是幾個小時前在廠區進水泵房中看到的發臭的黑色城市廢水。

  據《小康》了解,天津開發區每天排放的6萬噸左右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其中有1萬噸成為高級工業用水,2萬噸用于道路、綠化景觀用水。“這樣每天有一半的廢水成為可以重新利用的水資源。”天津開發區管委會環境保護局局長助理、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徐修春,說起天津開發區的中水回用不無得意。據統計,2005年天津開發區萬元工業增加值耗能0.181噸標準煤,耗水6.91噸,與全國的平均耗水60噸,耗煤2.63噸相比,遠遠領先,并達到世界水平。

  更讓天津開發區管委會得意的是它的“廢物最小化俱樂部”。這是從2003年開始歐盟的中歐環境管理計劃在天津開發區的一個子項目,旨在通過技術支持,使項目成員間形成廢物交換循環利用,從而提高企業環保意識和能力,有效促進了天津開發區實現廢物減量化、最小化、無害化和回收利用最大化。

  “天津開發區在招商引資時,有意限制一些高耗能、技術落后、污染嚴重的項目,而提倡工藝清潔、污染少的項目。所以天津開發區逐步形成了今天以電子、食品、生物醫藥、機械、精細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這樣的結構本身對資源的消耗就比較小。”皮黔生說。

  以中石化100萬噸乙烯、1250萬噸煉油一體化項目,中石油擴建500萬噸煉油、新建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項目為標志,一座年煉油超過3750萬噸、乙烯產能超過220萬噸的國家級生態石化基地,正在天津大港區迅速崛起。但大港區區長王偉莊認為,“作為生態石化基地,就是在發展石化產業的同時,必須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先決條件。”據悉,大港區作為大型工業區,成立26年來先后被國家命名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區、天津市第一批國家衛生區。“我們就是要把建設一個宜居的生態型石化基地作為目標。”

  2005年5月14日,負責4.97平方公里的天津開發區西區起步區開發的投資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因為天津開發區可資利用的土地已非常有限,西區對單位面積的投資率要求更高,現在的投資密度大概是每平方米500美元。”2006年1月11日,天津開發區管委會新聞辦公室對《小康》透露。

  2005年8月,總投資4.2億元,環渤海最大的現代中心漁港在漢沽區正式啟動。以此為標志,漢沽正在籌劃建設一個新型的生態旅游城。2005年11月,獲國家六部委批準,天津開發區管委會成為首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之一。“濱海新區就是要建成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環保的和諧新城區。”皮黔生說。

  破繭而出之困

  但濱海新區要想盡快完全實現自己的美好愿望和被賦予的崇高期望也并非易事。

  天津作家蔣子龍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千百年來,天津以北京的門戶自居。門戶者,看門守戶,即現在的傳達室。守傳達室,自然就要忠于職守,安貧樂道。身為傳達室,也自然就不像門里邊那么神秘,那么高貴。馬路比北京窄,樓房比北京矮,工資比北京低,連物價都不如北京漲得高、漲得快!”這實際上是對天津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一種形象化描述。

  濱海新區也存在類似問題。盡管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過去13年中濱海新區累計投資達1600億元,但涉及到水電熱路等城市和工業基礎設施仍然較弱。“十一五期間,基礎設施投資預計需要3000億,目前至少缺口在50%〜60%。”皮黔生坦率地告知《小康》。

  另外,從行政管理上,濱海新區也要面臨不小的挑戰。“我們的資源優勢整合的力度還不夠,”皮黔生不無詼諧,“別人都是婆婆多,我們是媳婦多,別人九龍治水,我們一龍九水,由于濱海新區下轄多個行政區、功能區,各地的積極性都很高,難免因為爭項目、爭資金、爭地位等等可能出現混亂,如何更有效地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加強管委會的執政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還有,“就是使外界對我們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認識也是一個問題,過去我們只是天津的一個區域,但現在濱海不是單純的天津的濱海,還是環渤海的、中國的,甚至是世界的,這個需要我們對外界一個明確的形象定位,我們已開始讓宣傳部和新聞辦著手這方面的策劃工作。”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解決,但皮黔生并沒有感到有多么棘手,相反充滿了自信。

  讓夢想長出新翼

  他的自信并非僅僅來自于他對自己能力的把握。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剛認為,濱海新區實際已經成為環渤海、全國,甚至是全球的關注熱點,濱海新區作為增長極的效應已開始顯示了出來。

  2005年6月26日,第六屆亞歐財長會在天津開發區舉行,濱海新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10月27日〜11月28日一個月內,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交通部部長姚照東前后腳到濱海新區考察。此后大大小小的國內外會議紛紛開到了天津,開到了濱海新區。

  到了2005年的最后的一個月份里,濱海新區更是喜訊頻傳:6日,河北省省長季允石對戴相龍表示,“天津濱海新區戰略地位重要,綜合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河北省將把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作為加強兩省市經濟技術合作,促進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第二天,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做出了幾乎相同地表述:“北京要抓住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機遇,與天津進一步密切聯系,不斷加強軟、硬環境建設,建立定期的信息溝通機制,共同推進京津冀環渤海地區發展。”28日,作為國內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親自到濱海,與戴相龍簽下了500億元的開發貸款合同。31日,首家總部設立在天津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掛牌。而首家總部設在天津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渤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距離此時已經開業兩個月了。另外,國家已原則同意成立東疆保稅港,這是國內除上海洋山港之外的第二個自由貿易港和自由貿易區。

  2006年1月13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定富在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透露, 為加大天津濱海新區對環渤海地區的輻射能力而設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將成為進入實業的保險資金試水池。天津將為此組建渤海產業基金管理公司。據悉,這是國內目前惟一的產業基金。所有這些動作隱約閃現天津有望回歸當年中國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的身影。

  “其實,不僅僅這些,還包括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體制改革的綜合改革,而所有這些,都得益于中央給予的先行先試的政策。憑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中央政策的有力支持,濱海新區帶動下的環渤海經濟帶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極,應該不成問題。”皮黔生的語氣,穩健中透出魄力。在他身后辦公室的墻上,一幅書畫寫著的“剛健”兩個字似乎在預示著他口氣的未來。

  特別提示:經歷了始自2002年以來的新一輪高速增長,中國的區域經濟格局呈現出局部大調整的趨勢,特別是2005年上半年,長期處于中國經濟高增長區的東南沿海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指標全面下滑。長三角經濟圈滬蘇浙的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外商直接投資、信貸等五大核心指標增速紛紛回落,有的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是近10年來長三角經濟圈首次出現整體增速滑落。同時,珠三角經濟圈的企業利潤增速也出現大幅下降,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上升。與此相對照,天津濱海新區2005年,上半年GDP接近600億,已經超過浦東;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一些制造業企業開始向環渤海地區轉移。跡象表明,中國北方省份的經濟正呈現出新的機遇和活力,京津冀應積極把握這種調整的良機。

  (據《小康》資料庫)

  濱海新區的正式功能定位為: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939,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