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繼續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8日 09:34 金時網·金融時報

  努力做好2006年金融工作系列評論之三 本報評論員

  200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貨幣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是題中應有之義。

  在過去一年間,人民銀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強總量控制、優
化信貸結構、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金融關鍵領域改革實現突破,金融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金融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實踐證明,穩健的貨幣政策是與經濟發展程度和水平相適應的,是符合當前經濟運行規律并能有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項好政策,因此我們在2006年必須堅定地執行。只有繼續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才能改善金融調控水平,保證各項金融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為我國經濟的又快又好發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要繼續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2006年貨幣政策的預期調控目標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狹義貨幣供應量M1分別增長16%和14%,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5萬億元。實現上述目標,需要繼續靈活使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切實加強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控。要適時適度調控基礎貨幣,協調本外幣利率政策,積極探索完善公開市場操作框架,加強公開市場操作與財政庫款經營的協調配合,完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從而實現貨幣信貸的適度增長。

  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要加強政策引導和“窗口指導”,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貫徹“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加強對企業自主創新的金融服務,拓展消費信貸的深度和廣度,增加對農業、中小企業、就業、助學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從而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在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及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要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利率市場化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重要內容,是加強我國金融間接調控的關鍵,也是完善金融機構自主經營機制、提高

競爭力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除企業債外,全部的貨幣市場利率和絕大部分金融產品如國債、政策性金融債、銀行次級債、一般金融債、
證券
公司債的利率都已市場化。但與
匯率
改革相比,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還需加快。今后,要繼續貫徹落實已出臺的利率市場化政策,適當簡化貸款的基準利率期限檔次,推進長期大額存款利率市場化,研究推出利率衍生產品;要完善中央銀行利率體系,建立適時動態調整再貼現率等中央銀行利率的機制,完善市場利率監測體系,提高利率政策的調控效果;要進一步完善票據市場利率以及市場化產品的定價機制,合理反映期限和信用風險;要研究培育市場基準利率體系,提高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利率定價能力。

  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要繼續推動金融創新,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發展。金融市場可以迅速有效地引導資金合理流動,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同時為金融管理部門進行金融間接調控提供條件。而金融創新不僅是增進微觀經濟主體利益的需要,也是我國金融改革和金融對外開放的要求。今年,我們要繼續鼓勵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創新,發展金融衍生產品,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要大力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資金入市渠道,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努力擴大直接融資渠道,改善金融資產結構,豐富金融市場層次;要繼續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為金融市場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技術環境。

  當然,在繼續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特別要加強預調和微調。要加強定量分析,建立先行指標體系,改進對經濟金融運行的動態監測和分析預測工作,加強對影響經濟金融全局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的調查研究;要根據經濟普查后的調整數據,及時調整分析經濟形勢、評價調控政策的重要經濟參數。這樣,我們才能增強對經濟金融運行前瞻性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從而適時適度進行微調和預調,提高貨幣政策調控水平。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我們必須繼續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金融調控深度,提高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和結構調整的影響能力,從而保持金融的穩定運行,促進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51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