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醫療養老保險將成審計重點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08:25 新京報

  李金華在海南調研時指出審計工作應定位在“規范、高效、人本”

  本報綜合報道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日前在海南調研時表示,要樹立“民本審計觀”理念,把老百姓關心的事情,如醫療、養老保險等問題,作為審計工作關注的重點,對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開展審計調查,把調查結果告訴群眾,既維護群眾利益,又促進工作。

  有記者問及李金華審計工作定位時,李金華指出,審計作為一種專門的行政監督部門,其首要定位就是要維護經濟運行秩序,促進依法理財,依法行政。沒有規矩就無法有序運行。因為市場經濟本身就是法制經濟,在規范經濟秩序方面,審計工作擔負著莊嚴的使命。

  其次,審計的另一個定位就是高效。因為無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也好,構建

和諧社會也好,都有一個效率、效益、效果的問題。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以最低的消耗獲得最高的效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讓更有限的資源為更多的人服務,而效益審計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效益審計可以充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李金華還強調,審計的最后一個定位就是人本,建立和諧社會就是要以人為本,讓更多的人能夠分享到改革的成果。因此,審計更要關注那些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例如醫療、

養老保險等問題。

  政策重點

  “決策失誤不亞于貪污腐敗”

  李金華強調審計既要查違法違規也要查損失浪費

  本報綜合報道 國家

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日前在海南調研時反復強調,近年來審計中除了發現違法違規的問題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由于決策失誤、管理不善,造成效益低下、損失浪費等,這類問題帶來的危害有時并不亞于貪污腐敗。

  而傳統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卻往往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惟獨借助效益審計才能夠奏效,今后的審計不但要查處違法違規,還要查處損失浪費。

  李金華指出,十年前頒布實施的《審計法》就明確規定,審計監督的內容就是“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钡嗄陙,我國重視了真實性和合法性的審計,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決定的,為了適應形勢的新變化,審計不但要查錯糾弊,而且要特別注重對那些既無違法也無違規但效益低下的經濟行為進行監督。

  “審計機關要當好保健醫生”

  李金華指出審計應立足于防止干部在任中犯錯

  本報綜合報道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日前在調研期間對海南審計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他指出,近年來海南提出的“審計體檢論”、“民本審計觀”、“敢于說‘不’和善于說‘是’相結合”使審計工作更具有特色。

  李金華舉例說,海南提出的“審計體檢論”很有特點,審計工作要做到“有病治病,無病預防”的理念。許多問題未雨綢繆,不是等到出了問題再去解決,而是重在警示、整改和規范,審計機關要為被審計單位當好“保健醫生”。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倡導“關口前移”,大力推行任中審計和離任審計相結合,一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堵塞漏洞,防止干部在任中犯錯誤,這也是審計署歷來所主張的。

  李金華指出,海南審計人提出了“換位思考”的概念,不僅設身處地地為當事人著想,而且從體制上、機制上尋找原因,這樣不但查處了違法亂紀分子,而且又保護了干部。

  “創新是審計發展推動力”

  李金華提出審計工作要加強理念、業務及管理創新

  本報綜合報道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日前在海南調研時提出,審計創新是今后審計發展的推動力。要完成全國審計工作會議提出的任務,就必須在創新上下工夫,做活審計這篇大文章。

  李金華表示,首先要創新審計理念,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各級審計機關要拋棄那些不適宜、過時、陳舊的審計理念,樹立起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構建和諧社會要求的新理念。其次,要創新審計業務格局。各級審計機關要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發展出發,結合實際,建立起有利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審計業務新格局。第三,創新審計管理。要建立、規范和嚴格執行一系列審計制度,確保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要強化計劃管理,克服項目安排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敲定計劃總盤子;要實施精品工程,打造審計精品,防范審計風險。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