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加大新農村財政投入 相關企業可獲萬億商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07:55 中國證券報 | |||||||||
有專家預測,“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至少為3萬億元人民幣,可以為相關企業帶來5、6萬億的投資空間 本報記者 楊麗 董文勝 作為未來中國經濟的最厚重板塊之一——“新農村建設”,隨著“十一五”規劃長
有專家算過這樣一筆賬:“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至少為3萬億元人民幣,可以為相關企業制造5、6萬億元的投資空間。 中南村的“市民”生活 在中南村,一排排樣式別致的三層小樓與城里的別墅沒有什么分別,但保留了很多農村特色:客廳寬敞,像過去的堂屋;儲藏室大而通風,糧食工具都放得下;房屋前后都開門,方便進出和鄰里串門兒。這是中南村為村民新建的居住點。到2005年底,1/3的中南村村民住上了居住點里的新房。 中南村是江蘇南通市農村現代化建設先行示范村,像中南村這樣的集中居住點,南通市將來要建設2500個。為了吸引村民到居住點居住,南通市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集中區內的公寓式、聯體式等拆遷安置房由政府部門提供,并全部按成本價賣給農民,再加上拆遷補償款,如果等面積置換的話,農民花的錢非常有限。 在中南村居住點內,村民為新房付出的成本是每平方米500元,這對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的中南村村民來說,沒有任何經濟負擔。 南通市制定了“分步走”的戰略規劃,像中南村這樣讓村民搬進居住點。2015年,全市30%左右的農戶進入集中居住區;到2025年,全市農民基本進入城鄉集中居住區。 2006年,江蘇省將興建1000個,而整個“十一五”期間,這樣的居住點將擴大到一萬個。在江蘇省新農村建設的版圖上,全省20萬個自然村將慢慢集中到5萬個居住點區內。每個居住點要有公共服務中心、一組村內道路、一套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形成一個村莊的基本形態和基本的人口集居配套設施,吸引農民自愿到居住點居住。 記者了解到,一個中南村的村民居住點建設就已經投入2500多萬,估計建成要3000萬左右。這筆資金從何而來?中南村有個中南集團,年營業額達到20億元,而中南集團董事長陳錦石即中南村村支書。中南村能夠在新農村建設上走得比別人快也是依賴了中南集團這個“搖錢樹”,形成了“以企養村”的類似華西村的模式。 但在我國65萬個行政村、320萬個自然村中,像中南村這樣富有的村子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村子還得為新農村建設的費用來源犯愁,這是新農村建設中一個繞不開的難題。 窮村如何搭上順風車 中南村的“市民待遇”對山東省張高村村民來說,還只是一個說著玩的談資。因為村里的收入一年才7000元,這7000元能做什么呢? 村長張維敬告訴記者,1600口人,人均收入3300元,在山東鄒平縣張高村也算得上處于中游水平。張高村的村民收入來源有三塊:種植收入180萬元,養殖收入40萬元,另外就是每年有100多位村民在外打工收入100萬元左右,加上其它收入10萬元,全村總收入約330萬元。 “村里沒有工廠,村委會每年有一筆7000元的收入,來自土地承包者的上交。”張維敬自己也沒有辦法。 談到新農村建設,張維敬告訴記者,“最迫切的問題是解決農民看不起病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修路,而最難辦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村民富起來。” 早在兩年前,張高村村民就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村民每人交15元,其中10元以藥返還,實際是每人交了5元錢。不過,張維敬告訴記者,看病對農民的經濟壓力還是非常大,這方面的資金缺口大。 張高村的第二個大型投資項目是修路。2005年已經修了一條1400米的主路,政府出7萬元,村里自籌7萬元,一共花了14萬元。由于政府的錢還沒有到位,所以,張維敬就與村里4個村委會成員以個人名義做了半年期7萬元的貸款,利息是10.45%。不過,村里還有差不多2000米的路要修,還有15萬左右的缺口。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張高村有一個項目,項目組資助了張高村1萬元,裝了48盞路燈。如果把主要路段全部裝上,還差50盞,又要1萬元。 新農村建設是一件大事,如果像中南村那樣來做村民定居點的規劃,對張高村似乎有些不現實。 張維敬告訴記者,目前張高村村民的房子有一半是新建的,還有一半是可建可不建,但住上50年沒問題。家中如果是女孩子就不會建了,如果是男孩就要建房了,這是農民的觀念。當然,更大的問題是如何讓村民富起來,有了錢,花錢的事情才能有個說法。村里有人在縣城里投資100多萬辦了一個毛巾廠,村里動員過讓他回來辦廠,考慮到成本太高,這事也沒有成。 在張維敬的帳本上,村里至少需要23萬元的資金投入,村里沒有工廠,錢自然就沒辦法籌集了,又不能讓村民自己掏腰包。如果搭上新農村建設的順風車,政府能給多少錢呢?張維敬心里沒有底。 誰來解決萬億資金缺口 錢從哪里來?這是新農村建設碰到的最大難題。政府能解決這個龐大的資金缺口嗎? 2005年,全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450元,張高村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近1000元,而張高村建設資金缺口有23萬元,而全國有65萬個行政村,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又有多大呢? 根據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所長馬曉河在江西贛州、四川瀘州等地25個村莊的調查,當前開展新農村建設,按照一定標準要滿足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沼氣、用電、通訊、廣播電視等建設,扣除已經建設完成的投資項目,全國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約為1700元到4900元,其中貧困山區、丘陵和一般地區投資需求較大,而城市近郊投資需求相對會低一些。 如果按8億農民計算,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將在13600—43200億元之間,而這些資金是靠農村自己的力量無法解決的。 這個問題留給誰?答案肯定是政府。 “多予、少取、搞活”,這是中央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六字方針。 2005年,免征農業稅的省份達到27個,全國農民將因此減少280億元的負擔。中央財政對農村的財政支持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2006年,中央政府對農村的財政支持還要加大。 中央財政的支持會解決一部分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問題,可僅僅給錢還是遠遠不夠。 國家相關部委已經在農村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國務院在日前下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國家鼓勵優勢流通企業用連鎖經營方式完善農村流通網絡;商務部提出要在全國部分縣市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試點,計劃三年內在試點區域培育25萬家農村連鎖超市。 顯然,對于國內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而言,“新農村建設”無疑是一次重要的投資機遇。有專家算過這樣一筆賬:“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至少為3萬億元人民幣,根據“投資乘數”原理,僅此一舉就可以為相關企業制造5、6萬億元的投資空間。 從政府給錢到給政策,這將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來,新農村建設中許多問題會在這個大潮中彰顯,也將在這個大潮中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