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發展洋行長辭職已成定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6日 13:34 《財經》雜志網絡版 | |||||||||
韋杰夫一直被視為過渡人物,“一年的過渡期已足夠長了”,深發展一位董事稱 《財經》雜志記者 畢愛芳 2006年新年伊始,深圳發展銀行(深交所代碼:000001,下稱深發展)便傳出消息,該行行長韋杰夫(Jeffrey R. Williams)將辭職離任。《財經》獲悉,早在春節前夕,深發展董事會即已有此動議,相關消息近日即將公布。
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銀行,深發展在2004年5月29日與美國新橋投資公司(Newbridge Capital Inc.下稱新橋)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自此成為1949年以來中國第一家由外資控股的本土銀行。與新橋相隨而來的是,美國人韋杰夫在深發展走馬上任,此舉亦開創了中國本土銀行第一任洋行長的先河。 這位擁有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會講流利中文,在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有過20多年從業經驗的銀行界人士,更于1988年為花旗銀行在深圳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分行,成為美資銀行在中國第一任行長。當時被新橋選中,被認為是新橋布局深發展的重要步驟。2004年12月15日被任命為行長之前,他曾擔任新橋進駐深發展前的過渡期風險控制委員會主席。 上任后,韋杰夫推出“ONEBANK”戰略,在總行和各分行建立起信貸風險控制官和財務執行官的垂直管理體系,并大刀闊斧地更換了深發展18個分行行長。 正當外界密切關注深發展的個中變化時,上任僅一年有余的韋杰夫卻不期然傳出辭職傳聞。 近期深發展風波不斷,尤其是深發展與北大青鳥集團之間關于北京市東直門項目的15億元不良貸款的爭執,更是愈演愈烈。不過,據接近深發展的知情人士向《財經》透露,韋杰夫的辭職與上述15億元貸款事件沒有任何關系,韋杰夫本人并不負責15億元的追繳工作。 據上述知情人士稱,2006年1月20日,深發展召開了一個董事非正式的碰頭會,討論了行長人選更換的問題。據悉,董事會本擬先行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后,再與韋杰夫溝通其去職問題。由于韋杰夫不是深發展董事,并未參加這一會議。然而會后消息不脛而走,至今已是滿城風雨。 深發展董事會執意換將,并非心血來潮。在韋杰夫任職后不久,深發展大股東新橋方面就發現,首先,韋杰夫沒有“治亂”的經驗,特別對類似深發展這樣存在諸多歷史問題的銀行,辦法不是很多;其次,韋杰夫過去管理的是分行,沒有管理整個銀行的經驗。所以,韋杰夫一直被視為過渡人物,“一年的過渡期已足夠長了”,深發展一位董事稱。 據悉,早在2005年5月18日召開的深發展董事會上,法蘭克·紐曼(Frank Newman)接替藍德彰(John D. Langlois)出任董事長(藍德彰因不能全職在深發展工作而淡出)之即,紐曼走向前臺接管深發展管理大權即已成定局。2005年6月代理董事長紐曼曾這樣表示:董事會經過考慮認為,深發展應該有一位全職董事長和執行官,他很高興接受董事會的這一任命。 畢業于哈佛大學經濟學系的紐曼,曾任美國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主席、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加入美國信孚銀行前曾任美國副財長,此前曾任美洲銀行副主席及財務官以及美國富國銀行財務官等職。加盟這三家銀行其間,有著拯救這些虧損銀行起死回生的經驗,因而自稱“銀行專業修理工”,這些經歷顯然與新橋的要求更為合拍。 深發展內部的一種說法是,深發展在引入GE作為戰略投資者、提高資本金充足率、清收不良資產以及拓展零售業務方面卓有成效,與紐曼的領軍和團隊的盡職工作密不可分。 《財經》獲悉,深發展董事會希望與韋杰夫友好分手,近幾日即將發出公告。不過記者聯絡韋杰夫時,他表示最近行里的事比較忙,暫不愿接受采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