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盤點:十大投資陷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6日 13:08 《中國投資》 | |||||||||
日出日末無窮盡,花開花落又一年,去年這個時候,我們為讀者挑選并解讀了2004年十大投資陷阱。今天當我們回首匆匆而過的2005年、在為大家羅列投資者的精彩瞬間、展示投資舞臺亮麗風采的同時,仍然不能忘記那些在GDP高速前行時跌倒的勇士,不能忽略投資之路上的一個個迷局和陷阱。 由于我們不能左右自然和未來,所以我們明天的路往往依靠昨天的經驗和教訓來判斷
在編輯十大投資陷阱的過程中,為了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它們,我們把每一個投資陷阱分為“捕獲目標”、“陷阱深度”、“誘惑指數”來給大家解讀。其中“陷阱深度”、“誘惑指數”分別代表投資損失和容易陷進去的程度,用★級來表示不同的等級。希望這些令投資者不堪回首的往事能幫助更多的朋友走上投資的坦途。 在政策環境與市場環境日益惡化的2005年,原本就缺乏規范、口碑不佳的房地產經紀行業更是雪上加霜。投資者的貿然進入只會如履薄冰、險象環生。 寒風中的秋葉 房地產經紀捕獲目標:民間資本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趙登禹路,是北京市西城區一條普普通通的街道,曾幾何時,這條在舊城中蜿蜒的狹長街道以房地產經紀一條街而聞名京城,鼎盛時在500米長的街道兩旁擁擠著將近50家房地產經紀公司。而在2005年11月的最后一天,這條街道上最后一家房地產經紀公司也黯然隱去。 據來自中國經紀人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11月,北京有1000家房地產公司消失,而上海這一數字更是高達3000家。 隨著地產新政一個個出臺,2005年房地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而居于房地產業下游的房地產經紀行業則首當其沖。 新政寒流 受征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先稅后契”等新辦法的影響,北京市場上的房源數量急劇減少,買賣雙方的交易意愿幾乎降至了歷史最低點。 2005年5月11日,建設部發出《關于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的意見》,被戲稱為“最狠”的“稅收”調控手段終于出擊。 來自房地產經紀市場的統計資料顯示,這一期間的交易量同比銳減;雖然各公司都不愿明確告知其真正成交量,但他們都表示除了原來已經談成的合同外,新交易增量“少得可憐”,有的經紀公司甚至陷入了半個月沒有一筆新單成交的悲慘境地。 據業內人士透露,開一家房地產經紀公司門店的租金、裝修以及辦公用品等費用累計起來需花費約五六萬元,好地段可能要花到七八萬。而每月維持一家店的費用最少也要二三萬,如此一來,在公正守法、不吃差價前提下,這家店面每月應當擁有4萬元左右的營業收入才能保住。 但現在,很多中小型經紀公司都面臨著房源的斷頓兒,其日子可想而知。 交易少,沒錢賺,資金無法流動,把不少經紀公司推到了懸崖邊緣。 門檻過低 房地產經紀行業,聽起來很專業的一個行業,但據業內人士透露,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之低令人吃驚,只要10萬元的注冊資金和4個房地產經紀人證件即可,10萬元對現在的人來說根本不算什么,而房地產經紀人證件1000元就可以辦一個,進入門檻太低已經嚴重制約了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發展。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經過政府資質審查的房地產經紀公司就超過了2000家,而有關部門披露的一個數字稱,目前北京存在的合法和不合法的房地產經紀公司就超過了1萬家。其中,主要代理一手樓盤的公司有100多家,但真正具備全案策劃能力的公司不超過20家。僅僅滿足于代理一兩個項目的銷售,滿足于做銷售員的經紀公司太多,而真正具備全案策劃能力、深知市場需求、具有準確判斷力的經紀公司簡直是鳳毛麟角。 誠信危機 除此之外,房地產經紀行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以堅石事件為代表的欺詐消費者行為屢禁不止。盡管行業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有關規范政策和管理條例,但由于在房地產交易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消費者處于被動地位,增加了交易風險。而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社會形象也普遍受到負面評價和質疑。 房地產經紀業是房地產衍生行業,“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來自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寒流使它更加弱不禁風。 網絡游戲是強者恒強的資本博弈,同時網民的喜好也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在地盤已被瓜分殆盡的2005年闖進網游市場,如果沒有矯健的身手,難免落個人財兩空。 虛擬的深淵 網絡游戲捕獲目標:民間資本,專業投資者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前一段有學者發表高論,認為性和庸俗化挽救了中國互聯網。盡管論點值得商榷,但我們周圍沉迷于《奇域》和《天堂》的人卻與日俱增。 盡管這兩款網絡游戲只是眾多網游中的一小部分,但從它們的普及可以看到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信息的溝通,還有無限的寶藏。日益普及的網絡游戲就是一個讓投資者垂涎的金礦。 然而正像互聯網總是讓人們在虛擬和現實之間辨不清方向一樣,從網絡游戲中淘得真金的廖廖無幾,更多的人則深深地陷入泥沼,無法自拔。 盲目投資 從盛大的一舉成名可以看出“網絡游戲的蛋糕”的確誘人,發展潛力也確實巨大,但是許多投資者進入網游市場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盲目投資。 很多投資者和研發團隊對網絡游戲普遍認為,在網游剛起步階段,只要網絡游戲及早開發出來,大致方向沒錯,這款游戲就會有市場。然而在網絡游戲從無到有的發展中,除少部分仍能成功運營外,大部分都已退出市場或慘淡經營。因此在沒有搞清楚自己投資的網絡游戲市場定位、開發周期、技術瓶頸、風險控制和資金需求之前,一旦投入,最后很可能血本無歸。 人才瓶頸 即使你資金再雄厚,再有背景,但是如果找不到頂尖的網游技術人才,那么你注定要失敗。許多網游開發商在市場運作上經驗豐富,渠道健全,資金雄厚,但是由于缺乏研發技術和人才,最終會卡在產品上。一些雄心勃勃,手持巨資的投資者進入網游市場一段時間后,才開始著急起來。因為,這些手握巨資的老板第一次發現拿著錢也找不到頂尖的網游技術人才。 據了解,目前我國游戲開發人員主要有以下幾類:策劃類,包括制作人、策劃人員、劇本策劃;程式類,主要是程序設計人員;美術類,包括美工、動化人員、音樂人員等;還有測試類,主要是游戲測試人員。這些人員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游戲開發人才鏈。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網絡游戲開發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其中,策劃人員可以說是整個網絡游戲的靈魂,他們往往扮演多個角色,不僅要對程序編寫有一定的理解,還要有美術基礎,同時溝通和組織能力也同樣重要。因此,可以說,游戲策劃是人才鏈上最薄弱的一環。其次,在網游人才鏈上最難找的角色就是網游程序員。與其他行業程序員扎堆、工資越來越低的情況相反,網游程序員不僅工資極高,有時甚至還有價無市。因為網游程序員不僅要會計算機語言而且還要有游戲制作經驗,而目前由于中國的網游才剛剛起步,這樣的人才就更奇缺了。 贏者通吃 另外,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網絡游戲玩家粘度高,大眾效應強,只要一款網絡游戲成功后,它占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最終份額的大部分會被其占有。排前幾名的游戲商家會大賺特賺,而剩下的人將掉進泥沼”。 以此得到印證的是,盛大網絡在前兩年的市場份額一度占到網游市場的60%,除前幾名外,其他游戲商家都在賠本。作為后來者要在網絡游戲市場站穩腳跟,不但需要明確的市場定位、優秀的人才、充裕的資金,還需要贏得網民的歡心。 作為全球的朝陽產業,保健品行業在中國也曾輝煌過,但保健品行業的迅速擴張顯然超出了市場的容量,于是對利益的追逐使企業把誠信置于腦后,而其與直銷的聯姻,無疑又給自己鋪了一條險路。 暗淡的朝陽 保健品捕獲目標:民間資本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政府嚴管了,門檻提高了,消費者疲憊了,市場厭倦了,“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兩三年”的保健品行業正在遭遇新一輪考驗。 誠信的未知數 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保健品行業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由于保健品的高額利潤和相對較低的政策壁壘和技術壁壘,至今已涌現出了大大小小4000多家保健品生產企業。但是,僅僅建立在廣告宣傳和龐大的營銷攻勢基礎上的保健品行業難以支持自身長久的發展。 一些企業的產品粗制濫造、假冒偽劣、虛假及夸大宣傳和違規經營,使保健品在廣大消費者當中的信譽度不斷降低,使消費者不僅對保健品的功效宣傳產生懷疑,而且對其食用的安全性也存有疑慮。 新管理的沖擊 長期以來我國在保健食品管理方面并沒有建立退出機制,也沒有定期的監管檢查,除非嚴重違法遭撤銷,保健食品實際上是長期處于“只進不出”的狀態。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國家已批準了6000多個保健食品,但在市場上銷售的僅有1000個左右,大量的產品實際上處于“休眠”狀態,一些質量不高的產品長期持證大行市場,假冒產品層出不窮。但這種現象隨著2005年7月1日《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的出臺而終止。 新辦法規定,過去由國家衛生部批準的現有批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將重新予以登記審核。 有關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將對企業提交的樣品從質量、成分、含量以及檢測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復核,拿不到批準證書的將喪失上市銷售資格。新辦法實際上是以藥品管理模式來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的,對原本定位不準確的保健食品行業必將產生一定的沖擊。 被直銷所累 目前,中國保健品行業已初步完成啟蒙化教育,消費者已經越來越重視保健品的作用,單純以藥店為銷售終端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同時,在人們的意識里,保健食品總歸是食品而不是具有治療作用的藥品,因而保健品銷售越來越從藥店向大賣場、超市集中。在這種形勢下,保健品行業門檻提高,廠商利潤空間減少,這就促使保健品銷售渠道日趨專業化。 而此時,直銷企業的高歌猛進,無疑讓諸多傳統保健品企業看到希望。這一方面在于營銷費用增長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受到了安利等直銷企業在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的誘惑。以會議營銷為代表的“準直銷模式”在這段時間里得到了迅猛發展。 然而,2005年12月1日實施的《直銷管理條例》卻對保健品企業熱衷的這種銷售方式當頭棒喝。新規定要求從事直銷的企業必須拿到直銷執照,而執照的含金量卻是讓眾多保健品企業遙不可及的保證金2000萬,注冊金8000萬。國內眾多保健品企業都將面臨規模小、資金不夠、無法申領到直銷執照甚至退市的困局。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夠拿牌,這種處于灰色地帶的“準直銷模式”就難以擺脫政策風險,如何在未來的政策條件下生存和發展,是擺在眾多保健品企業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合作造林與2004年的度假酒店十分相似,低風險、高回報是它反復宣傳的賣點,有關企業也總是拿出一些表面上看來似乎合理的投入產出公式,而那些漂亮的贏利曲線是需要諸多因素支撐的。 綠色陷阱 合作造林捕獲目標:民間資本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說起陷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些惟利是圖的行業,其實在眾多投資誤區中,有很多披著高尚的外衣。2005年,市場上興起了一股“綠色投資”熱,許多投資者在造林公司的宣傳鼓動下,紛紛解囊而出,爭相購買楊樹幼林,參加合作造林。 由于國家對營造速生豐產林十分重視,在投資、稅收、采伐上都給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在政策的引導和利益的驅動下,有些公司租地造林,然后出售。從經營形式上看,這種方法無疑為中小投資者節省了租地、造林、管護等經營環節,但仔細分析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過高預期 在當前的楊樹幼林市場上,有些造林公司出售的幼林價格過高,有些地塊達到4000元/畝;有些造林公司對林木的生長、產量、木材價格及預期收益估計過高;有些造林公司在造林時,大面積栽培一些未經栽培試驗的新品種,致使林木成活率、保存率降低;有些造林公司對經營速生林的風險識別能力較差,風險控制措施較少。 成本不低 根據近幾年營造楊樹速生豐產林的投資情況看,經營每畝楊樹平均成本在1300元/畝左右。其中,造林的直接投資在100元左右,包括整地、栽植、苗木、灌水等環節;地租500~1000元(按10年計算);在經營期內的撫育、管護、施肥、除草、機械松土、病蟲害防治等費用在300元左右;不可預見費200元左右。若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楊樹速生豐產林的經營成本近2000元/畝。 風險難測 當前,楊樹速生林的經營風險主要包括自然災害、病蟲害、人畜危害、價格或產量下降等。自然災害包括凍害、風害、水災、旱災,如果在林木生長周期內發生上述自然災害,對林木的生長、木材的產量、質量都會有明顯的影響。病蟲害的風險很大,有些病蟲害防治措施不當或不及時,對林木的生長、木材的產量、質量也有顯著的影響,嚴重時會對林木造成毀滅性損失。人、畜的危害也不可忽視。雖然現在楊樹木材有供不應求的趨勢,但楊樹作為一種容易栽培、可再生性資源,在短時間內,其價格上漲幅度不會太大,如我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后,木材產量急劇下降,而市場木材價格的上漲幅度也不算太大。若經營措施不當,林木的生長達不到速生林標準,很難得到預期收益。 誠信不足 有的合作造林公司隱諱林業投資風險,片面夸大投資造林的收益水平;有些公司對投資者宣傳合同一到期,林木即可采伐上市獲利,對限額采伐制度的規定和各種經營成本避而不談;還有些公司承諾林地和林木可以抵押貸款,卻回避了抵押貸款操作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并在不適宜造速生豐產林的地域進行造林,卻宣稱自己營造的林木能完全達到速生豐產的要求;更有甚者在城市集資、異地造林,這種“兩頭不見面”的方式造林,使投資者無法對造林成效實施監管。可見,合作造林并不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低風險、高回報。 若干年前,做冰箱起家的吉利憑一款豪情勇闖車市并小有斬獲。而2005年的汽車市場已不再那么容易揚名立萬,成本上升與消費者的理智讓汽車企業的利潤變得更薄,龐大的庫存也預示著供大于求時代的到來。 輪子上的夢想 汽車制造捕獲目標:民間資本、專業投資者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2005年12月一汽大眾突然換帥,秦煥明和李武的離任,總是讓人們聯想到一汽大眾5億元的虧損。這家曾在中國車市呼風喚雨、以共和國長子自居的龍頭企業如今卻背負著巨大的虧損慘淡經營。 進入利潤拐點 與一汽大眾處境相似的汽車企業還有很多,商務部日前發布的行業利潤指標顯示,2005年一季度,我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下滑約100億元,下降幅度近六成。 另一項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表明,15家國有大型汽車企業集團中,有1/3陷入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不乏曾經在轎車行業排名靠前的骨干企業。 應該說,汽車作為“久負盛名”的高利潤行業,利潤率下降在情理之中。但是,汽車行業的利潤如此快地出現“拐點”,尤其是一些曾經在市場上叱咤風云的骨干企業,一下子陷入虧損的泥潭,卻多少有點出乎意料。 上擠下壓成本增加 2005年2月22日,日本最大鋼鐵商新日鐵突然宣布,該公司與巴西CVRD公司達成協議,雙方將2005年的鐵礦石價格漲幅最終確定為71.5%。隨后,新日鐵與另一家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也達成類似協議。鋼材是汽車制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消耗量大,約占汽車重量的70%,這就決定了鋼材的漲價勢必帶動汽車單車成本的上升及整個行業利潤的下跌。 此前,由于汽車廠家在整個汽車制造供應鏈中的強勢地位,他們往往會通過壓低零部件采購價格的方式,將成本上升的壓力轉嫁給零部件商。但經過數年的持續降價,零部件廠商的利潤已無法再壓縮,汽車廠家只能通過降低本身利潤等方式自我消化這些成本。 同時,對于一些歐系合資企業,歐元匯率的持續堅挺也增加了企業降低成本的難度。 另一方面,油價上漲、貸款門檻提高等用車環境因素對汽車銷售的制約以及我國對2005年取消汽車產品進口配額的承諾都使很多消費者持幣待購。 民營企業汽車夢醒 與國有汽車企業相比,民營企業更是不堪重負。2002年汽車產業最熱時,德隆、美的、奧克斯、波導、力帆等眾多民企被吸引到這個當時利潤豐厚的行業中。但從2004年開始,幾乎所有宣布進入汽車行業的民企都被淹沒在眾多的合資新車上市和降價促銷的浪潮中。 2005年3月奧克斯退出汽車業,其發言人表示“奧克斯就當做了一場汽車夢”,這個夢的代價是4000萬元。車市的冷卻速度已遠遠快過市場增長速度,對于汽車這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民企想分一杯羹的難度正在加大。 新的民營企業現在進入汽車業,為時已晚。目前國內汽車業的大市場使全世界的汽車巨頭都涌進來,國內企業缺乏成長時間,根本無法與對手較量。雖然眾多造車民企是否會重蹈奧克斯的覆轍尚未可知,但能肯定的是,在整個車市的持續低迷下,大浪淘沙才剛剛開始。 傳媒業的高度專業化與市場不確定性給投資帶來很大風險,而經濟大潮的起伏也不是投資者個人可以左右的,在投資門檻水漲船高的傳媒業中,靠短、平、快和四兩撥千斤顯然已經無法撬動高利潤杠桿。 投機者的滑鐵盧 傳媒業捕獲目標:專業投資者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商業時代造就了許多衍生行業,傳媒業就是隨著商業廣告的盛行而逐漸蓬勃壯大的新興行業。它在吸引商業廣告的同時也吸引著更多投資者垂涎的目光,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傳媒業似乎成了淘金的熱土。然而,2005年的傳媒業似乎沉入低谷,讓很多投資者剎羽而歸。 隔行如隔山 媒體產業與其他產業不同,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生產的特殊要求,這就要求辦媒體的人一定要內行,要對媒體產業本身有著深刻的了解,要熟悉媒體的特殊運作規律及相應的游戲規則。而很多投資商急匆匆組織的采編隊伍中大部分人以前沒有辦過一天報紙,而且招聘人員頻繁更換,許多人都是以短期打工的心態在參與辦報,沒有責任心與創造性可言,自然也不能保證報紙的質量,更談不上報紙的品牌塑造。這種嚴重的錯位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淺嘗即止 媒體投資是長線巨額投資,任何目光短淺、小打小鬧的投資行為都注定要失敗。而且,目前媒體發展已經到了一個規模化競爭的時代,在客觀上已經對資本的市場準入以及獲取有效回報設置了一個門檻,當資金達不到“門檻”限度時,就不能夠確保產生回報。投資方的短線投資思路,想僅僅投入幾百萬資金就獲得回報,這是非常盲目的。而當需要追加更多的資金打造品牌的時候,投資方又開始猶豫,害怕被深度“套牢”,決定撤出投資。這是報紙失敗的直接原因。 朝秦暮楚 創刊之初,報紙都提出一個頗為理想化的策劃方案,但是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設想幾乎都是空洞的,沒有具體實施措施,難以落到實處。后來報紙幾易定位,看起來是在追隨最熱門的報刊細分市場,在迎合讀者的口味,但實際上反映出決策者對怎樣辦報紙、報紙發展方向如何心里沒底,找不到市場上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定位的搖擺實際意味著沒有定位,這是辦報的大忌。 觸政策雷區 很多投資者都采用乙地的刊號在甲地辦報,這種異地辦報在政策上是違規的。國家新聞出版署1993年6月29日發布的《關于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和主管單位職責的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主辦單位所辦的出版單位的辦公場所應與主辦單位在同一城市或同一行政區域。此外,《出版管理條例》中對“使用刊號異地辦報”也有相應的處罰規定。因為資方冒著政策風險,就難免在處事上處處小心謹慎,戰戰兢兢,束縛了手腳。 目前,傳媒業仍被很多商人看作投資的“熱土”,但是不熟悉媒介市場規則,抱著“撈一把”的思想,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教育作為一項高尚的事業是很難讓人把它與金錢聯系在一起的,當私立學校在質量與生存之間徘徊時,更多的人會選擇后者,而之后的結果往往與投資者的急功近利之心背道而馳。 大教育的傳說 私立學校捕獲目標:民間資本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從孔子的“有教無類”到海瑞的“興辦私學”,可以說民辦教育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隨著1992年光亞學校在中國四川的出現也標志著民辦學校作為一種辦學形式再次被社會所接納。 閘門一開,大批私立學校應運而生,但他們與生俱來的缺陷也為今天的困境埋下了伏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私立學校規模普遍偏小、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機制不健全、生源難以保證等劣勢開始突顯出來。時至今日,全國已有近百所民辦學校倒閉,多數民辦學校都發生了生存危機。 2005年僅北京地區就至少有15到20家私立學校將走上重組合并道路,而此前已有幾所私立學校關門大吉。事實上,我國大多數私立學校目前都面臨著一個轉折點。 經費與質量的矛盾 由于私立學校的全部費用都要自己負擔,規模和質量成為致命的要素。拿某小學來說,如果在校生為100人,按每人每年1萬元學費加1萬元贊助費算,收入為200萬元,其中房屋的租金占去大約一半,教學和生活教師大約需要20~30人,按每月工資2000元的平均水平算,大概需要60萬元左右,剩下的錢里還要承擔辦公費、學生的食宿費、書本費等多項支出,最多打個平手,如果招生人數降到這個水平之下,就肯定會虧損。 由此看來,辦教育根本就不是一個可以賺大錢的行業,如果把它當作近乎公益的事業來做,也許可以得到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和社會的尊重,同時過上比較殷實的生活,如果想做成產業發大財,等待你的就只有泡沫的幻滅和社會的排斥。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現在培養一個大學生,每年成本要15000元左右,學生交7000元左右,國家還要從財政補助7000多元。對于私立學校來說,沒有國家財政補助,卻仍需保證教學質量。民辦教育完全按照市場規律運作,學費收高了,學生就不來;若降低學費,怎么能保證應付所有的支出? 急功近利 籌建一所民辦學校,買地、建房、招生、稅務、師資、管理等眾多環節都是不能忽視的問題,投資者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如果其中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現在很多私立學校投資者不僅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而且急功近利,期望投入以后,當年就能有回報。這顯然是違背教育發展規律的,也是不現實的。回報需要周期,對于辦小學的投資者來說,需要有6年的時間,對于中學來說,初中需要3年,如果再加上高中,還需要3年。投資教育更不宜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必須有打“持久戰”的決心。 如果投資者不熟悉教育,又一心只想從中獲取暴利的話,那么教育產業決不是適合投資的領域。 在“林紙一體化”耀眼的光環背后,不菲的資金投入和龐大的原料林建設都是讓投資者始料未及的,而硬著頭皮上馬不如三思而后行。 騎虎難下的選擇 林紙一體化捕獲目標:專業投資者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隨著鼎鼎大名的世界紙業巨頭APP在海南、河南紛紛登陸,“林紙一體化”成為投資者的熱門話題。在很多人看來,“林紙一體化”項目不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還能調整工業產品結構和農業種植結構。同時,木漿造紙工藝先進、對環境影響較小,是一項具有很強競爭力的“綠色項目”。 正因為如此,國內不少投資者都充分注意到了發展“林紙一體化”的廣闊市場前景,申請“林紙一體化”項目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然而,在投資者的熱情余溫尚存時,卻有不少林紙項目投產即賠、騎虎難下而停滯不前。 耗資不菲 以河南歷史上第一家投產的全木漿紙生產企業濮陽龍豐紙業為例。該項目總體規模為每年30萬噸楊木化機漿、每年50萬噸高檔印刷紙。其中,一期工程為建設規模年產10.8萬噸楊木化機漿和20.4萬噸低輕量涂布紙。 濮陽市先期啟動了林紙項目中10.8萬噸楊木化機漿的制漿工程,然而,制漿工程對資金投入有著極高要求。按照目前國內造紙行業1萬噸產能需要投資1億元的平均水平,10.8萬噸楊木化機漿的制漿工程所需投資不菲。資金問題成為項目進展的一道難題。 即使解決了資金問題,開工后的龍豐紙業面臨的情形也并不樂觀。按照當初的設計,濮陽龍豐需要原料木材保持在每方價格380元以內方可贏利。但是,隨著紙漿的漲價,目前市場上每方木材價格已突破了420元。按照10萬噸的產能,每天原料木至少需要吃進1000立方米。扣除紙張上漲因素,濮陽龍豐目前的生產依然略有虧損。 無米下炊 對投資者來說,“林紙一體化”除了占用資金巨大外,原料林建設也是當務之急。焦作、新鄉等地的“林紙一體化”項目,在廠房、設備到位的情形下由于原料問題而使木漿紙生產線遲遲不能開工。 事實上,在不少知名的“林紙一體化”企業中,原料林是其第一車間。比如APP,其到每個地方并不急于安營扎寨建設廠房,增添設備,而是率先營造原料林。而國內不少企業的做法則剛好相反,廠房和制漿工程先行,原料林基地則步伐滯后。 由于沒有自有林資源保證,設備廠房齊全、待試車或者已經投產的企業在原料收購中面臨重重困難。比如,按照濮陽、焦作兩家企業的生產規模,每天分別需要楊樹木材1000立方米到1500立方米。兩家企業自2004年下半年開始收購原料起,到2005年5月底,只收購了不到2萬方木材,僅夠用十幾天的,甚至連試車都不夠用。 雖然河南省擁有一定的原料林,但是企業自有林卻寥寥無幾。在當前市場化的背景下,無論河南還是其他地方的原料木材價格均是統一的。整個板材市場需求旺盛,誰也不會照顧面子而低價賣給“林紙一體化”項目。可見,很多投資者在 “林紙一體化”項目申報或開建之初,并未預見到無米下炊的危機。 想當年,一批投資者曾在手機市場淘得真金,然而隨著國內手機市場發展趨緩,技術更新日益加快,行業利潤已被攤薄,行業風險不斷加大,昔日大碗喝酒,大稱分銀的場面將一去不復返。 高利潤的神話 手機制造捕獲目標:上市公司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毫無疑問,逐利是資本的本性,但行業的技術門檻和市場風險都是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目標時需要慎重考慮的。 近兩年,伴隨著國內移動通信市場的高速增長,眾多投資者紛紛躋身手機制造。想當年,波導、TCL僅靠一兩款手機就賺了個盆滿缽盈的神話就更讓后來者垂涎。即使在手機制造門檻日益提高的2005年,仍然有大批投資者蜂擁而至。但當他們真正進入手機制造領域時就會發現,賺錢遠不象他們預想得那樣簡單。 技術壁壘 前幾年,國產手機靠成熟技術、貼牌生產以及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確實收獲頗豐。但隨著消費者對通信產品需求的多元化與個性化,手機產品技術更新的腳步日益加快,對技術研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005年,全球手機市場的主要趨勢是彩屏、拍照、智能手機,而2.5G、3G等新技術標準也正未雨綢繆,而在技術研發上準備不足的國內投資者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往往被飛速的技術更新所拖垮。 與手機相關的技術可分為底層的芯片、中間的軟件和表層的外形共三層,國產手機制造廠商的技術能力大都處于表層或中間的軟件層,從而造成產品的附加值很低。而在核心技術方面底氣十足的國外廠商則在2005年頻頻出擊。摩托羅拉在高中低端都有殺手級產品推出的同時又以40款新品沖擊2.5G市場;諾基亞也通過26款拍照手機和14 款MP3手機繼續保持18%的利潤率;LG的手機研發隊伍更在2005年擴充到5000人。 在手機產品日益推陳出新、技術壁壘日益明顯的情況下,研發技術的落后制約了國產手機的新品推出速度。而手機行業技術高度密集型的特征,也使更多的人陷入盲目投資的困境。 市場風險 顯而易見,手機制造的技術壁壘是很多投資者始料不及的,而手機市場需求增長的減緩,更是每個投資者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很多投資者在進入手機制造行業后才猛然發現這是個僧多粥少的行業,就象個果園,先來者摘到了果子,后來者有可能顆粒無收。 不可否認中國手機銷量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別同比增長了51.9%和31.8%,但2004年就回落至18.1%,2005年則只增長15%,這意味著中國手機市場進入了一個平穩增長期。在市場需求總額日漸減少的同時,手機市場的進入者、產品供應量卻在不斷增加。 據統計,目前已持有牌照的國內手機廠商多達38家。按照信息產業部的數字,即使在調低生產目標之后、國內手機廠商2005年計劃產量累計仍高達1.7億部,大大超出全年手機市場的國內需求量6900萬部。市場風險是立竿見影的,據統計,全部手機類上市公司2005上半年的存貨合計增加了34.4%,存貨最高的波導股份至6月底的存貨價值20.27億元、比去年底增加了56.7%。目前中國手機市場至少有3000萬到4000萬部庫存,銷售下滑,市場份額萎縮,幾乎成了國產手機投資者的心病。而手機制造牌照的放開,將使原本就擁擠的手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投資者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2005年手機制造披著大市場和高利潤的偽裝招搖過市,即使輝煌已成歷史,仍不乏投資者趨之若騖而被套牢。 中國的乳制品人均消費量遠不及發達國家,按道理乳制品制造行業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由于乳制品企業的一哄而上,無序競爭,造成投資者被低門檻絆倒。 低門檻的誘惑 乳制品生產捕獲目標:民間資本、專業投資者 陷阱深度:★★★ 誘惑指數:★★★★ 由于經濟落后和缺乏消費傳統,中國乳業的發展一度非常落后,人均消費量長期在發達國家的1%以下徘徊。然而,從1998年開始,中國的乳制品消費開始升溫,當行業默默地高速增長了六年以后,人們突然發現,乳業是一個點石成金的寶貝行業。政府、農民、企業家、基金經理們紛紛開始把目光投向這個原本土氣的行業。而伊利旋風般的收購、蒙牛火箭一般的增長神話,一次又一次地揪動著投資者敏感的神經。 然而,當很多投資者滿懷希望蕩漾在乳業的波濤中時,卻突然發現寶貝變成了雞肋。 低門檻帶來上擠下壓 由于乳制品行業的進入門檻不高(生產工藝非常成熟,研發投入有限)而前景廣闊,所以自然受到投資者的青睞。近年來,乳制品企業的增長遠快于其他消費品行業。目前全國乳制品企業數量多達1800家。企業產能增長迅速超過需求增長,很多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已經低于50%。 從2002年開始,乳制品銷售價格不斷走低。2005年從買十贈一一直發展到買三贈一。 同時,飼料價格開始大幅上升,在現有的收購價格下,飼養奶牛的利潤降低,特別是低產奶牛,已經接近無利可圖,奶農的飼養積極性遭到嚴重打擊。為保證奶源供應,企業不得不提高收奶價格,2005年內蒙古原奶指導價格每公斤上調0.03元。此外,蔗糖、添加劑等原輔料乃至水電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5年乳業企業的利潤受到價格下降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雙重擠壓。 行業風險和決策風險并存 在過去兩三年里,乳業經歷了多次誠信危機,一線企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今年光明、夏進和三鹿等向來以品控嚴格自稱的企業也頻頻被媒體曝出早產奶、回罐奶等問題。除了企業自身管理問題引起的誠信危機外,各種自然疫病的爆發也會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 顯然,在乳業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上,企業沒有任何規避市場風險的屏障。對一個成熟企業的要求不僅僅是市場的拼殺,也體現在對市場風險的處理能力上。 與此同時,企業決策風險也伴隨著乳制品企業的發展。從伊利來看,以往的決策就不乏失誤。2004年,冷飲事業部放棄以往“小批量、多批次”而采取“少品種,大批量”產品開發策略,這種方式與原有模式相比規模效應更加明顯,但風險也更集中,最后由于市場拓展失利,伊利不得不于3季度銷毀了1.2億元的庫存,從1995年起銷量一直居全國第一的伊利冷飲產品遭遇有史以來少有的虧損。 為了對抗來自于蒙牛等競爭對手的挑戰,伊利始終極力堅持重點發展液態奶,并計劃在2005~2006年加大液態奶的投資力度。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產能和市場能否同步發展,投資擴大與保持公司財務穩健之間的矛盾對管理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乳業投資的低門檻固然有利于資本的流動,但擁擠的人流難免造成閃失,而對行業風險估計不足也是投資者的大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