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商海湘軍:一個正在崛起的獨立群體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6日 05:53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錫蘭 ★見習記者陳婧/湖南、廣東報道

  湘籍企業家作為一個獨立的群體正在崛起。

  1月3日,“中國股權分置第一股”三一重工(600031)董事長梁穩根摘獲“CCTV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桂冠后,回到故鄉湖南。

  這位戴著寬邊眼鏡的“湖南細伢仔”在“知命”之時,終于用行動實驗了湖南人“戰爭會打仗,市場能經商”的人生信條。

  三一重工等一批湖南企業的成熟,標志著中國經濟舞臺上又一只商業群落的形成和成長;不過,與影響深遠的中國另5大商幫相比,湘商的登臺,顯得有些零散和遲緩。

  近代以來,湖湘文化日臻成熟,湖南人聲名鵲起,英名遠播,出現了“軍事湘軍”曾國藩、“政治湘軍”毛澤東,而在經濟舞臺上,重政輕商的湘湖弟子經歷了鈍化銳氣到商海博浪的蛻變,在歌壇湘軍和電視湘軍的夾道間,駛出第一批商業戰隊。

  六大湖南商會——凝聚商業力量

  從革命到下海,湘人從政治的襁褓里完成歷史角色轉換,商海中湘軍出場,從華南、西南至西北步履匆匆。

  湖南人在廣東

  1999年4月,25歲的劉偉懷揣500元從株洲攸縣出發,乘火車來到廣州。他的叔叔在電話里告訴他已經安排了路子,幫他在廣州找了一份開

出租車行當。

  5年過后,一個只有70萬人口的株洲攸縣“占領”了羊城1/3的的出租車市場,而深圳的的士,80%掌握在一個湖南的攸縣人手上。

  據了解,深圳人口的20%左右是湖南人,400多家比較大型的企業由湖南人創業或掌權;湖南人操理的酒店、飲食、服務業三大部門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長。在地緣之先的華南,無湘不成軍正成為新的商業神話。

  2005年9月23日,羊城,熱浪未衰。

  繼陜西、四川、重慶和深圳、桂林5大湖南商會之后,在中國南方經濟重鎮廣州,廣東湖南商會宣告成立。至此,湘籍商人從中國的華南、華西擁有了第6個分支。

  “廣東1.4億人口中有800萬湖南人,這不僅意味著湖南人已經成為活躍在廣東的第一大外地人群落,更重要的是,在湖南人當中,企業家數量已經成千上萬—湘籍企業家已經作為一支力量正在崛起”。廣東湖南商會第一屆會長、廣東省原副省長、省政協原常務副主席劉維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參與了廣東湖南商會整個籌建過程的常務副秘書長黃舍和稱:“成立3個月以來,已經發展到200個會員。”——這個發展速度不僅超過了所有的異地湖南商會,也超過了廣東省的其他地域性的商會。

  “在廣東的湖南人已經達到800萬大軍。企業家有上萬人。”黃舍和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企業家要加入商會,是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單打獨斗不行,必須要組建自己的商會。所以,除了湖南商會外,廣東的四川商會、福建商會、浙江商會等也紛紛形成。”

  禾田集團董事長陳樂田表示:“加入商會,這對企業家自身的發展,對廣東的經濟發展,對帶動湖南經濟騰飛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東方酒店集團董事彭建軍博士把廣東的湖南商人分為三個支系,即軍旅出身,在廣東省商界具有相當實力重大影響力的一只;源自學院派,利用自己的知識在商界馳騁的一只;打工出身,隨著經驗、技術和資金的積累,自己創業作了小老板的。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與廣州有著便利地緣的湖南,同時具有在珠三角廣泛而深厚的社會資源,在廣東的湘籍將軍就有50個,廳局級干部近300個,處級成千上萬;打工仔也成千上萬,廣東的湖南人800萬。

  劉維明會長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建立廣東湖南商會,對廣東和湖南的經濟都有利。特別是在產業升級方面,由于區域分工的必然結果,湖南的區位和勞動力成本與廣東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動雙贏。”

  湖南人在重慶

  湘商目標鎖定華南的同時,也揮戈西南。

  重慶市湖南商會副會長李孟衡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目前至少有10萬湖南人在重慶,其中有6萬人是在重慶白手起家發財致富的,約8萬人已在重慶安家落戶。而且近幾年來渝的湖南籍人士,主要是以經商為主。而早期來渝的湖南人,從政的則占了大多數。”

  主持全國第一家湘籍企業家商會—重慶湖南商會的湖南籍企業家伍繼延認為: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為了解決生意上的困難和生存的困頓,湖廣會館早已有之。

  據湖南商會統計,鋼材生意是湖南人在重慶最大的生意,比如馬家巖板材市場,80%的經營者都是湖南人。目前在重慶各大鋼鐵市場,如隆鑫鋼材市場、大渡口鋼材市場,30%的商人來自湖南,這群湖南鋼材商一年的營業額約在20億左右,占重慶整個鋼材市場份額的30%左右。

  據悉,這些湖南鋼材商的發家史大都如下:先是作為湖南的某鋼鐵廠駐重慶辦事機構的代表在重慶拓展業務,然后再跳槽出來自立門戶。目前這些湖南商人在重慶以銷售建筑鋼材為主。

  重慶湖南商會會長助理劉衛的個人創業經歷頗有代表性。今年五十多歲的劉衛,祖籍湖南,小時候在重慶長大,16歲那年知青下鄉回到了湖南老家,在當地一家國營紡織廠里工作。1996年,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回到重慶白手起家。他做的第一筆生意就是與當時的重棉一廠合作生產少數民族服飾,然后出口到東南亞市場,短短一年時間就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目前已經成為當地知名的企業家。

  湖南人在陜西

  湖南人自稱“惟楚有材”,而在中國歷史上,湖南確實誕生過無數英才俊杰。作為在陜西的湖南商人的代表,劉思甜不僅是湖南商會會長,還是幾家大集團公司的董事長。與他來往的人都知道,什么人都可以進他的辦公室聊天,而他總是聽的多、說的少,但只要他說話,就一定擲地有聲。

  去年記者曾與劉思甜見面,當時他正忙著籌劃在湖南興建“芙蓉鎮大廈”的事,原本想發動商會里的企業共同投資,但收效甚微。當記者問他怎么解決資金難題時,他回答:“湖南人吃飯不怕辣,湖南人干事也辣不怕!沒人搞,我搞;沒有錢,我借!實在不行,就是把我的幾家公司抵押出去,也要干!”

  如今的“芙蓉鎮大廈”主體已經完工,不久將開業迎賓。作為陜西湘軍領頭人的劉思甜,被人稱為具有絕不服輸、破釜沉舟的精神,正是他帶領湘軍在三秦大地闖出了令人矚目的業績。

  據了解,湖南商人們目前又在醞釀成立南京湖南商會。

  從“扁擔經濟”到商界勁旅

  湖南商人分為兩代。第一代湖南商人,主要是以搶市場為主;第二代湖南商人初步成型,趨于體系。

  湘中的“扁擔經濟”

  “如果你看見一個女孩背著背包,行走在曠野上,可能是美國人,但是如果你看見一個人扛著扁擔販賣塑料制品,可能就是湘中人。”大漢集團副總裁李翔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李翔介紹說:“湘中自古以來就是商賈之地。商業的源頭叫做鋪。紹陽的地名多以鋪為名,而湖南商人起源于扁擔經濟。”

  湘中地區,依資江黃金水道和數條釋道而成為水陸要沖,湘黔公路和湘黔鐵路干線貫穿境內,在民國時期,已經成為東南與西南商品物資轉運樞紐。

  “但是民營經濟的真正興起,還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事”李翔記得6歲開始跟著爺爺到洞口買來辣椒,再到冷江賣。“因為洞口的辣椒比冷江便宜幾分錢。”

  到了冷江,在街邊擺個攤。不好意思叫賣,只好寫個牌子,上書“洞口辣椒”,倒也吸引了不少生意。而當時做這個生意的主要是湘中人,邵陽與婁底的最多。

  五江集團董事長肖自江,也是典型的“扁擔經濟”。至今不少婁底人還依稀記得,80年代,他扛著扁擔,前面挑著塑料盆,后面挑著塑料熱水瓶殼四處販賣的情形。

  如今肖自江的五江集團,已經成為橫跨中國的大集團。在湖南省私營企業500強中名列綜合類第2名,國家經貿委300家重點調度扶持民營企業和湖南省10家重點高度扶持民營企業。

  “這是湘中人闖市場的縮影。”湖南婁底市委書記蔡力峰告訴記者,湖南的第一批商人是從做鞋、敲臉盆、經銷塑料熱水瓶殼等搞流通做起的。“當時所謂的投機倒把,現在成就了一批企業家。”

  彭建軍:湖南儒商

  “湖南人自古重文輕商,湖南人不同于其他的商派經商歷史那樣源遠流長,但這不代表湖南人不會經商,相反湖南人的經商理念是獨樹一幟的,”東方酒店集團董事彭建軍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彭建軍生于湖南岳陽,從小浸泡在重文的氛圍下,其祖父是儒生—當時武秀才中第。因為懷才不遇,退而回鄉行醫,但是崇尚讀書的傳統一直遺傳下來。

  “我小時候調皮,不愿意讀書,但是父親要求非常嚴格,認為成績不好是一種恥辱—這在湖南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在父親的嚴加管教之下,1988年彭建軍考上了湘潭大學經濟系。如今彭建軍取得了管理學博士學位,同時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總經理PDP課程結業和飯店管理專業高級經濟師資質。而從前臺接待員到五星級飯店的副總經理,彭建軍只用了6年的時間。

  彭建軍管理的東方賓館,同樣“以文化立世”。20世紀70年代末,當大多數藝術家還在牛棚時,東方賓館開辦了畫廊將他們邀請作畫。目前,東方賓館館藏的字畫市值達到十幾億人民幣。

  深圳湖南商會常務副會長謝新康認為:“湖南以文化立世,同樣可以文化經商,這是湖南走出的一條特立獨行之路。”

  湖南電視作為近年來各方關注的文化現象,第一個挑戰央視,作為內陸欠發達省份,湖南的電視產業異軍突起,讓許多人捉摸不透。

  湖南的洗浴業之發達更令人難以想象:洗浴業在長沙已被提升到一種文化現象高度,已經把洗浴業當作一門宏偉事業推進。

  其次,在動漫卡通制作、書刊出版、軟件產業、體育產業等帶有時髦與先鋒元素的產業中,湘軍也都被公認為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從1997年《快樂大本營》節目推出開始,到《玫瑰之約》、《還珠格格》、《雍正王朝》,到去年和今年的《超級女聲》、《大長今》等等,并未間斷過引領中國電視時尚潮流,上述產業在湖南也非曇花一現,而是大有日益興旺繁榮之勢。

  湖南特色經濟:文化產業

  2005年,以“棋行大地,天下鳳凰”為宣傳口號的“世界圍棋巔峰對決賽”在湖南鳳凰舉行,舉辦方請到了“李常”上演了一場號稱“天下第一棋盤”的“真人棋子秀”。

  2004年、2005年,全球華人公祭中華始祖“炎帝”大典在湖南株洲進行;2005年,全球華人公祭中華民族另一始祖“舜帝”的活動則在湖南永州舉行—這一系列公祭活動,使環球華人目光與湖南同在!

  這一連串湖南的旅游大事,無疑充分彰顯愛吃辣椒,潑辣且豪放的湖南人,在發展旅游事業上也同樣出手不凡,有著超強的策劃意識與開拓能力。

  謝新康副會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湖南本地很窮,窮則思變。靠近廣東。湖南到廣東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第一時間把沿海地區的新事物傳達進來。為什么廣東這么富,發展這么快,是因為地理優勢。湖南靠近廣東也受到廣東的啟發。”

  不過,事實上,湖南在文化與旅游業方面的創造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中國的沿海省份。

  謝新康不無自豪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湖南人的聰明智慧不能和其他地方比較,湖南人博大無比的胸懷,湘軍傳統的戰無不勝,都運用到商界來了。”

  三一重工:敢為天下先

  2005年1月12日,湖南菜館。紅彤彤的辣椒與辣油烹調的飯菜營造了一種熱烈的氣氛。在辣味嗆鼻和熱氣蒸騰中,深圳湖南商會常務副會長謝新康語出驚人:“湖南人是叛逆的,湖南人的性格和風格就象湖南的四水一樣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說起個性和風格,三一重工的董事長梁穩根不能不提,從賣塑料盆和鐵鍋子起家,到成為中國重工業機械的翹楚,不過十幾年的時間,他的故事在湖南幾乎耳熟能詳。

  “盡管上了中國富豪榜,但直到現在,我們董事長仍然住在員工宿舍里,我們仍然象苦行僧一樣在追尋自己的事業。”三一重工總經理向文波提起梁穩根不無佩服。

  據介紹,三一重工是由幾個年輕的大學生在80年代中期辭職下海創辦的一個企業,“當時創辦企業的時候,這些人可以說什么都沒有,但他們有一份熱情,那就是希望創辦一塊兒試驗田,來探索中國民營企業經營管理的路子,所以當時就提出了‘三個一’的理想。”向文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他還介紹說,他們進入重工這個行業的時候,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引進國外技術的時候,外方并沒有把核心技術轉讓給中國企業。比如說他們的設備產品的核心技術是液壓控制技術,但外方并沒有轉讓,因此,三一重工就必須再向另一家外國企業購買液壓控制系統。于是,中國企業創造的利潤大部分都交給了外國人。

  “這種情況目前還很多,中國企業賺的就是一點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差價,賺得也就是一點搬運費,鋼材、原料從世界各地搬過來,賺一點點可憐的利潤。這種局面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缺少自主的技術含量,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向文波分析說,

  “不過,三一重工現在已經自主開發了液壓控制技術,不僅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時,我們設備產品的可靠性達到了進口設備同樣的水準,所以我們的產品在國內市場很快便排名第一。”

  2005年,三一重工作為中國股改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光芒四射。

  “三一重工最大的精神就是我們湖南的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婁底市委書記蔡力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三一重工作為上市公司,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創新做出了貢獻。”

  “中國股改的第一股,能不承擔風險么,多少只眼睛都在看著我們呢,”三一重工總經理向文波說。據說,三一重工在提交股改申請時已經表示了愿意承擔隨之而來的風險。

  “但是中國股市走到今天,企業發展到這一步,我們必須要勇敢地邁出新的一步,”梁穩根說,“這是必然的趨勢。”

  謝新康副會長認為,湖南人的叛逆性格,和辣椒有關,湖南的冬天寒冷,濕氣較重,吃辣椒增加血液循環,有歌詞云:吃了辣椒闖天下,吃了辣椒,鬼都不怕。毛主席說過:不吃辣不革命。湖南的生活環境很苦,要時時刻刻與自然斗爭,這造就了湖南人暴躁、沖動、直白的個性。

  “湖南人吃虧可以,不能受氣。男人不能受氣,女人更不能受氣。”謝新康說,“湖南人什么都不怕,凡事做了再說,不考慮其他,這就是硬氣”

  湖南婁底的陶先生因為一樁“硬氣”事件而在老鄉中出了名。

  2000年,陶先生在廣州做辦公器材生意,經過幾年的打拼小有成就,但也引起了不良分子的注意。

  “他們向我勒索幾十萬,不然就要給我顏色看,”陶先生告訴記者,“不是我沒那個錢,我就是受不了這個氣。管他們有沒有背景,我就和他們硬拼上了。”

  事后,陶先生背后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刀疤,而那幾個歹徒也被陶先生送進了監獄。

  “換了其他地方的人,可能想的是花錢消災”,陶先生笑著說:“只有我們湖南人才會這樣玩命。”

  湖南人敢冒風險,也是出了名的。據了解,湖南在深圳創下了多個“第一”。據說,深圳的第一家五星級酒店是湖南人開的,希爾頓酒店、陽光酒店的老總都是湖南人;湖南人第一個在深圳圍海造地;湖南企業百仕達第一個在深圳開發品牌房地產,深圳的湖南湘菜館1000多家,生意都紅紅火火。

  湘軍回流 ——重返家鄉投資和做公益

  湖南省2004年招商引資的708億元中有1/3是湘籍企業家的重要貢獻,2005年的最新統計數字雖然還未出來,但據分析比例可能要超過上一年。

  婁底市委書記蔡力峰:“在外的商海湘軍是重點招商對象”

  湖南省副省長賀同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航空、鐵路、高速公路、水運,湖南的變化不得了啊。”

  “長沙的10個星級酒店,入住率全國排名第四”,賀同新副省長說,“你能想象湖南的消費力有多大嗎?”

  2005年湖南的生產總值達到6500億,預計增長11.5%。消費市場非常活躍,全社會零售總額達到2370億,增長14.4%,固定資產額達到2400億,增長21.2%。

  一條張家界到常德的高速公路拓寬了湖南的商業道路。湖南省副省長徐憲平告訴記者:“建成后,從長沙到張家界僅需要3個多小時。高速公路的建成也意味著以長沙為核心的三小時經濟圈的逐步形成。”

  按照湖南人的思路:“兩進兩出”,要把湖南省以外的資本引進來,把省外的游客引進來。把湖南的商品銷出去,把湖南的勞務銷出去。

  資料表明,2005年湖南省實際引進外資20億5000萬美元,增長44%。實際引進省外境內資本708億,廣東占湖南引進內資的31.8%。

  益陽市資陽區常務副區長汪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資陽區是益陽市的一個老城區。我們有工業基礎,但是我們的產業比較分散,缺乏核心競爭力,因此我們走打造特色園區經濟的路子,走民辦、民資、民營的路子,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

  抓住國企改革、舊城改造和鄉鎮撤并的契機,資陽區將原來的產業整合,如今資陽區的四個鎮分別走出了四個產業:機械電子、紡織加工、農產品加工,有色金屬冶煉。我們還有湖南省掛牌的職業教育基地——湖南省國際教育基地,專門為這些產業提供專門的人才。

  汪軍向《中國經濟周刊》例舉了一系列數據:2005年用電量增長了40%,主要是工業方面的增長;2004年,資陽區的合同引資達20多個億,實際到位資金9.5億元;區財政在2002年以前年增長率5%,2002年達到9.4%,2003年達到8.2%,2004年達到23.7%,2005年同口徑增長41.3%。

  2006年剛開始,資陽區又新簽兩個項目,合同引資1.6億元。1月8日,資陽區與香港寶隆銅業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香港寶盛貴金屬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達1.6億元的項目合同,為新年招商簽約成功地打響了第一炮。

  “朱老板這樣的湘籍企業家是我們引資的重點對象”,婁底市委書記蔡力峰說。

  他所說的朱老板是指湖南省婁底市漣源荷塘鎮弄子村的朱汝安,13年前他從湖南走出去,如今已成為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赫赫有名的外地老板——房地產開發商。2004年他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把公司總部從東莞搬回婁底。

  “這不是意氣用事,”朱汝安說,“回湖南考察了半年,我才下了這個決心。”

  婁底市長林武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這一批湖南企業家屬于第一代創業型。經過了原始積累,他們在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他們的觀念新,深得市場經濟的精髓,善于通過市場運作來實現利益。懂得管理和包裝宣傳。同時這一批企業具有很強的實力,做事規矩,手筆很大。引進來對于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改變觀念有巨大的作用。”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像朱老板這樣的企業家紛紛回流,在湖南形成了一股“回流潮”

  廣東湖南商會會長,原廣東省副省長劉維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湖南人在外打工,學了技術,學了管理,攢了錢又回湖南辦公司去了。”

  有資料顯示,光是湖南省益陽市茈湖口鎮一個村,其外出打工和創業人員一年寄回家鄉金額達到300萬。

  而湖南省2004年招商引資的708億元中有1/3是湘籍企業家的重要貢獻。

  賀同新認為:“隨著廣東省委倡導的,得到9+2區域各方積極響應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已經啟動,來勢良好,湖南是其中最積極的一方。我們已經看到效果。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對外資本。尋求內外合作,加快湖南經濟發展的現實選擇。開發的力度決定發展的速度。”

  周建和、余彭年:富人的慈善心

  “新財富勞斯萊斯500富人榜”上的一個富人——莊勝集團周建和,以28億元身價位居第33名。這個出身湖南雙峰的生意人,顯得非常低調和靦腆。

  據說,周建和上世紀80年代在雙峰供銷社當供銷員,工作是從農民那里收兔毛賣給供銷社,然后供銷社將兔毛出口。80年代末,周建和開始自己做兔毛進出口生意。“生意越做越大,從兔毛到羊毛,再到細羊毛,”紡織品貿易就這樣做起來,幾年后,周建和開始從貿易向房地產生意轉型。

  當1990年周建和進入北京房地產市場的時候,他早已經在全國又有好幾個商業地產項目。目前周建和正投資100億元興建“北京莊勝廣場”,預計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北京最大的住宅與商業中心。

  據周建和的朋友透露,周建和這兩年悄悄地做了很多公益事業,如給北京大學、湖南雙峰的蔡和森中學一次性捐贈達千萬元以上。

  謝新康副會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像周建和這樣的熱衷于捐助的企業家在湖南大有人在。只是很多人都采取了匿名捐助的方式,不太愛曝光。

  2006年1月11日,2005胡潤富豪慈善榜調正式出爐,八旬老人湖南企業家余彭年,高居榜眼。

  余彭年在2003年捐贈資金6000萬元人民幣,位居2004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第4位;2004年他捐出1.034億人民幣,名列這個榜單的第二位;他公開承諾:五年內投入5億元人民幣,組成一個流動眼科醫院,為全國20萬名貧困地區白內障患者免費帶來光明。

  余彭年的名言是“兒子強如我,留錢作什么;兒子弱如我,留錢作什么;寧可我助天下人,不愿天下人助我;我喜歡直接幫助窮人,我見不得窮人難過;行善就是我的養生之道。”

  2004年,余彭年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驚訝的決定:將自己投資近20億元興建的深圳彭年廣場和五星級深圳彭年酒店的經營所得永久捐獻給中國科技、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全部財產不留給后人。他辭去董事長職務,成為一名專業慈善家。

  “似乎他未來時光就為了慈善而活著”一個了解余彭年的人說道,“有的人甚至不太能理解。”

  “你不能用商人的邏輯去揣摩湖南商人。湖南人講道,湖南的企業家講求商道。很多成功的湖南企業家本身就是商道的實踐者。”廣東省宣傳部副部長胡中梅評價說。

  輔文1

  湖南三星投資集團董事長朱汝安,以他10多年的業內資歷和極富品質與個性的“作品”,詮釋了房地產開發的內涵。

  朱汝安的商道人生

  ★《中國經濟周刊》見習記者 陳婧/廣東報道

  2005年12月26日,湖南婁底市城南新區寒風料峭。

  55歲的朱汝安背著雙手,透過他的工地辦公室窗戶向遠處眺望。就在辦公室的下方,一個10萬平方米的巨大工地裸露出來,黃土堆成了小山,地基已經基本完成,地面工程剛剛開端。

  2005年夏,身為三星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的朱汝安,以8000多萬的價格在拍賣中取得這塊地—這個價格幾乎拍出了婁底市的“天價”,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按照計劃,朱汝安將在這里建造婁底的標志性建筑群—“東方豪苑”,其中包括婁底的首家五星級酒店,以及最高達27層的商住樓—這樣高的商住樓在整個湖南都是鳳毛麟角。

  在婁底市委書記蔡力峰和市長林武看來,這個小區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豪華。按照他們的構想,城南新區所有的項目都是為了帶動婁底市城南新區的發展—盡管這里在兩年前還是溝壑和田地。朱汝安的“東方豪苑”剛好是其中一枚重要的棋子。

  這一切,都讓朱汝安成為婁底市的公眾人物。

  20年前就是新聞人物

  婁底漣源荷塘鎮弄子村,朱汝安從這里走出去。

  “20年前,朱汝安就是新聞人物了”,當地人說。

  1975年朱汝安開始從事鄉鎮企業供銷業務,當時是計劃經濟時期,供銷工作難度相當大,尤其是化肥供應很緊張,但越是困難刺手的事他越挺身而出。1984年,朱汝安對個體客車營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自籌資金到桂林漓江機械廠購買了一臺大巴車。這是婁底市第一個民營客車,開創了婁底市個體客運行業的始端。就當個體客運作為一個行業在婁底遍地開花的時候,朱汝安卻轉手賣了客車,辦起一家涂料化工廠。沒幾年,朱汝安的涂料就鋪滿了南京、上海、安徽等10多個省市的市場。

  “朱老板講商道,他自己就是個商道。”跟他共事時間長的人都會這么評價他。

  朱汝安曾在1980年代捐幾萬塊錢修水庫—這筆錢在當時相當于幾個普通工人一輩子的工資。2005年,漣源5·31特大洪災發生時,朱汝安正在香港參加“港洽周”,活動剛結束,他立刻返回漣源,把一張30萬元的現金支票徑直交到漣源市委書記余明庭的手里。到目前為止,他對公益事業和社區建設等的捐款已達200多萬元。

  用婁底市委書記蔡力峰的話來說:“像這樣的企業家不是一般的財老板,而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一代儒士”。

  特立獨行的房地產開發商

  1993年,朱汝安面臨著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擇:留守婁底,還是走出去?

  對于朱汝安來說,如果留守婁底,憑借其十年經營生意的原始積累,可以安穩地過一生。但是朱汝安是那種奉行“要對自己狠一點”的男人,他不能安于現狀。

  朱汝安選擇了廣東東莞的長安鎮,項目是房地產。

  如今的長安鎮有“世界工廠”之稱,人均收入高達1.3萬元。而在1993年,朱汝安剛來的時候,這里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但朱汝安發現“領導干部都出去招商,工廠越開越多,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這就是變化。”于是,1993年,朱汝安的第一個項目長安富興苑就開始奠基了,占地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萬平方米。

  湖南人在廣東開發房地產還是第一次。為了取得當地人的信任,朱汝安推出了分期免息付款的辦法。

  按照朱汝安的說法:“你不愿意買,我可以先給你住。你住了一年,想買的時候可以買,我還可以把租金退給你。”這樣的銷售方式在長安鎮房地產市場還是頭一份。富興苑非常搶手,一出來就買光了。

  從1994年到1998年4年間,朱汝安沒有收取任何形式的管理費、維修費和檢測費,都由自己承擔。

  朱汝安在長安鎮的第二個項目是長安城市花園,又開創一個紀錄:這座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由10棟17層樓房構成的建筑群,擁有當時長安首個市內溫水游泳池,成為當時長安最大、最高的商住小區。

  在長安12年,朱汝安繳了8000多萬元稅。在暴利造富的房地產領域,朱汝安承認自己“賺得很少。”他說,“政策上的優惠都回報給了社會和消費者,我們以誠信占領市場。”

  廣東歸來

  “原來真沒想到會把投資重心移回婁底,更沒想到會比預料的要好得多。”朱汝安這樣說。

  婁底市位于湖南的幾何中心。這里作為全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而號稱湖南的魯爾區。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因為它的資源優勢而發展起來。直到1998年,時任益陽市市長的蔡力峰帶著人馬到廣東招商。“這么長時間了,還是第一次看見湖南的官員帶隊出來招商,招商引資在內地還算首例。”朱汝安毫不掩飾對于蔡力峰的認同:“他既是招商市長,又是企業產品推銷員。他務實干練的風格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幾年后,蔡力峰調任婁底擔任市委書記。

  “不可否認,回婁底是因為對這里有感情”,朱汝安說,“但最終決定在婁底投資還需要一番調查。”所以,朱汝安沒有選擇調研過的長沙、衡陽等地,而是選擇了婁底。他說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婁底軟硬環境的改善。

  “過去的婁底內無好路,外無出路,但是這一兩年隨著一大批項目的上馬,婁底的‘后發趕超’優勢明顯。”蔡力峰所說的項目是上瑞高速、太澳高速、洛湛鐵路,這些高速公路和鐵路建成后,將構成雙十字架結構,而將婁底提升為整個湖南的交通樞紐。

  而在軟環境上,朱汝安也非常滿意,“土地供給完全采取公開拍賣的方式,優惠政策也以目錄制為準,重大投資項目組建一套班子,通過一對一服務體系,60多個職能部門服務非常到位,反應迅速,設立工業園區,建立自己的產業引擎。”

  2004年,朱汝安決定將公司總部從廣東回遷婁底,并做出了三個重大的投資舉措:投資2200萬元,在樂坪西街建起主樓高16層的綜合樓;開發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的“三星龍園”小區;建立總投資5個億的標志性建筑群“東方豪苑”,合資開發了總投資一個億的“加州陽光”小區。

  帶回的除了資金,還有觀念

  就像大城市的所有樓盤運作那樣,婁底市的報紙、電視臺熱熱鬧鬧地出現了“東方豪苑”、“加州陽光”、“三星龍園”的連續廣告—這樣大篇幅的宣傳在婁底還不多見。

  “這對于我們這樣的內地省市來講,完全是一種新鮮的運作方式”,婁底市市長林武說。

  復式結構、落地玻璃、智能化管理、使用節能材料,爭創國際人居環境獎,高智能商務中心、游泳池等項目,一系列的亮點讓“東方豪苑”的推出在婁底市一石激起千層浪。

  很多人為了一睹豪苑的風采而專程造訪,也引得婁底市的不少房地產同行前往取經,用當地人常用的一句話來說:“震動太大了,這是一場革命。”

  蔡力峰認為,東方豪苑這樣的標志性建筑群,其誕生將提高婁底市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水準和品位。 “像朱汝安這樣從外地回鄉的企業家,深得市場經濟的精髓,善于通過市場運作來實現利益,懂得管理和包裝宣傳,對于改變我們落后地區的觀念有巨大的作用。”

  據了解,從婁底出去創業又回來投資的企業家,大約占據了歷年婁底市引入外資的70%。

  蔡力峰坦言:“這批老鄉,既有豐富的市場經濟經驗,又充滿鄉情,熟悉家鄉,在一些項目引進上比較成功。”

  如今,朱汝安又回到他成長的地方。在把公司總部遷回婁底以后,接下來還有很多事要做——他正為自己后續的幾個大項目而摩拳擦掌。

  如今,朱汝安一身兼數職:廣東漣源經貿促進會副會長、漣源市“大八”線荷塘段公路改造指揮部總顧問、廣東湖南商會副會長、漣源市首屆“十大杰出民營企業家”、婁底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提起愿望,朱汝安說:“主要是能看著家鄉一天天好起來。能在這片土地上留點痕跡就行了。”

  (輔文2)湖南人陳樂田:廣州的地產界名人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錫蘭/廣東報道

  1月6日,廣州少有的陰冷天氣,咖啡吧里倒是暖融融的。晚上9點半,陳樂田如約趕來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采訪。他中等身材,文質彬彬,帶著一幅寬邊眼鏡,滿面笑容,人顯得格外的平易近人,雖然他精神抖擻,但沉穩的目光里仍有一絲掩蓋不住的倦意。外表看起來,他像一位資深學者,而不像是傳說中叱咤風云的地產界精英。

  “說實在的,我不愿意面對記者,為什么非要讓大家知道那些東西是我做的呢?”他笑著告訴記者。

  據介紹,他現擁有4個全資子公司,先后投資近20億元,在廣州市開發了禾田大廈、粵和居、麗景灣、廣州信息港等10個花園小區和寫字樓。其中,麗景灣兩次獲得“廣州市十大明星樓盤”稱號,禾田大廈獲得國家魯班獎。而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廣州信息港,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國內僅次于北京中關村軟件高新園區的廣州天河軟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人們譽為“廣州的芯片”。信息港建成后,愛立信、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網易、聯想等知名IT企業的總部或華南總部將入駐其中,每年可為地方政府創稅收近10億元,約占廣州天河區地稅的1/10。

  出手不凡:“水中的香格里拉”

  陳樂田1964年出生于湖南益陽一個農民家庭,童年時代,由于父母被劃為“右派”,他遭遇到了物質生活的極度匱乏和精神上的深度創傷,但父親的一句話卻一直縈繞在他心頭—“一定要好好讀書,起碼要讀到高中畢業,不然你連老婆都找不到。”

  1982年,他從益陽縣一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山大學。1986年畢業時,他成為中大畢業生中第一批獲得哲學、法學學士雙學位的學生。

  按當時的家庭經濟條件、就業形勢等綜合因素來看,他完全能夠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但他并未滿足現狀,繼續在學海里為自己“充電”,于是他又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

  1989年,他再次以優異成績獲得金融法碩士學位,進入廣東銀行干部學院任教,一直做到教授身份。與此同時,他還兼任廣東省金融律師事務所律師、廣東發展銀行法律顧問等職務。

  執教的4年中,他除了上課,最多的事情就是和企業家打交道—給企業做法律咨詢、寫法律文書和打官司。那個時候,對于知識分子而言,工作依然很安逸。但他認為,自己還應該有一些事業上的突破。在親歷了幾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程后,他堅定了下海經商的信心。

  1994年4月,他毅然辭去公職,注冊了廣州市禾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并借助這個平臺進入房地產圈子。當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競爭激勵,對于剛起步的他來說,面對的是勢力雄厚的多家房地產大公司,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他回憶說,當時他有一個理念,即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所以,他千方百計招聘和引進文化程度高、綜合素質強的賢才,并根據個人專長和業務需要,科學分配工作崗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為他們充分施展才干搭建舞臺。與此同時,建立完善公司組織機構和各項規章制度,做到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保證了公司井然有序地朝著健康方向發展,效益節節攀升。房地產雖是一個廣闊領域,但忌諱盲目,需要揚長避短,選準骨干項目,形成“拳頭”產品,盡快打入并占領市場,通過仔細的篩選,創業之初的陳樂田把主攻方向放在珠江南岸的麗景灣。

  建成后的麗景灣,花紅葉綠,山水秀美,成為廣州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被人們譽為“水邊的香格里拉”,曾經吸引了無數富人的眼球。至今,仍是廣州濱江路上入住率最高的小區。該小區是禾田實業發展公司的精品力作,廣州市政府授予其“廣州市1999年度最受歡迎樓盤”的稱號。

  據了解,這是廣州第一個引入智能化管理的小區,也是廣州首個采用落地玻璃的民居建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那時候,廣州還沒有關于落地玻璃的驗收標準。以麗景灣作為案例,廣州的相關標準才開始逐步建立起來。

  獨特的發展理念:“生存下來就是進步”

  在事業的發展道路上,他自認為還沒有摔過跤。即使在政府幾次宏觀調控下,不少同行都感到被勒住脖子的時候,他仍然活得游刃有余,“這和我做人做事的定位有關。”他說,“我不求大、不求快,只圖在穩定中求發展。”

  “一個企業2003年資產評估70個億,到了2005年因為一筆1000萬的債務就垮掉,這樣的例子就這樣活生生地發生在身邊。讓人脊背發冷。”陳樂田說,“這個時候,你還和別人比什么呢?”

  不少朋友認為他的發展速度太慢了,“在我看來,生存下來就是進步;只要活下來,小的會變成大的,慢的會變成快的。”他還堅持認為:一個企業和一個國家都是一樣,只有在穩定中才能求得發展。因此,在他的商業運作中,從來沒有同時進行過兩三個項目。

  他告訴記者,“我每賺一筆錢時都會有足夠的自有流動現金做支撐。否則,不管你多有智慧,多有能力,都可能會出現失衡的時候,底氣不足就垮掉了”。“我每年有不少的時間在國內游歷、取經,也到國外去尋找靈感,然后‘定調子’——讓設計師把靈感貫徹下去。當然,更重要的是,進行市場分析、判斷和決策。”

  2002年,時任湖南省益陽市市長的蔡力峰對他說:“樂田啊,在益陽搞一個具有代表性、革命性,改變居住理念的項目吧。”

  于是,陳樂田在2003年回到益陽,開始動工興建15萬平方米的麗景雅苑—一個參照了北美、歐洲風格的山坡

別墅群,這被當地人稱作“一場革命”。

  “從盈利角度看,意義不大,但對推動當地房地產的發展具有革命性的作用”他說,“我要做的是保留自然,算是再圓自己的一個夢吧。”

  麗景雅苑低密度、低容積率,保留了自然的山體和樹木,保留了原始的生態體系——即便是廣州的著名樓盤也沒有這樣的先例。

  2005年5月1日,蔡力峰市長致電陳樂田說“比我想象的還要好。”而此時,麗景雅苑已經售罄。

  如今,陳樂田的麗景雅苑已經成為當地房地產開發的參照樣板,在益陽市的招商書中都有這個漂亮小區的資料。

  廣州信息港:為世界頂級IT企業建辦公樓

  “我不喜歡張揚,10多年來,我所開發的樓盤近10個,有兩次獲得了魯班獎,但公司連一本宣傳小冊子都沒有。”陳樂田說。

  而這些項目的成功和榮譽的獲得,首先源于其創新精神。

  有一次,陳樂田在長沙一個名為“生產隊”的大排檔吃飯,“在那里用餐,不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都感覺環境非常舒服,因為餐廳的房子建得很高。”于是他開始琢磨,為什么就不能把寫字樓的層高也蓋得高一點呢?

  當時,廣州寫字樓的通常層高3.3米,而他決定把廣州信息港層高定在3.8米以上。

  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廣州信息港,無論從市場定位還是從概念的創新上來看,在寫字樓中都是一個創舉,這不僅得益于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環境,更得益于陳樂田的人性化創新。

  “當時如此開發寫字樓的就我這一個”,陳樂田告訴記者,“建筑成本雖然高一點,但是它與眾不同,所以相信一定能盈利”。

  他的創新之舉,使得很多大公司慕名而來。廣州信息港雖然沒有在媒體上打過廣告,但卻非常搶手。一些人告訴陳樂田他們在廣州找了好幾年,才終于找到了這個理想中的辦公場所。網易總裁丁磊在實地察看后,第一個決定把網易的總部搬到這里。

  之后,聯想、愛立信、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等知名IT企業紛至踏來與陳樂田的公司簽訂了認購或租賃合同。屆時,預計年產值將超過500億元。

  “我時常鼓勵自己—我的理念經得起市場的考驗”,陳樂田告訴記者。

  2004年4月27日,國務院針對房地產調控的8項措施出臺后,銀根緊縮,廣州市幾乎所有的房地產開發商都難以貸到款。

  此時,正是天河軟件園的最后一期工程,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廣州信息港項目的啟動時期,這個項目卻順利融資了1.8億元。“因為這個項目不錯,我們自有資金也相當雄厚,”陳樂田躊躇滿志地告訴記者,“政府對我們的信任,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據了解,廣州信息港是國家信息產業部、國家計委的規劃項目,其占地3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這是第一個以“廣州”冠名的物業,建成后將成為天河軟件園的孵化中心,利用高速光纖網,將整個軟件園區連成一體。

  廣州信息港的建設,達到了陳樂田的預期目標:“我們要為世界頂級的IT企業提供舒適的現代化辦公場所,從而達到彼此雙贏”。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