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高官警告歐盟 鞋戰不止中方可能單獨訴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30日 15:59 經濟觀察報 | |||||||||
梅新育/文 仍是貿易保護主義作祟 盡管中方和歐盟進口商、零售商和歐盟北方成員國政府都在努力防止爭端激化,但他們的良好愿望仍然未能阻止中歐“鞋戰”趨向激化。
不出業界所料,歐盟反傾銷委員會于1月12日決定拒絕給予13家受調查中國企業市場經濟地位。雖然非市場經濟定性與征收懲罰性高額反傾銷稅之間并不能劃上等號,但歐盟的這項決定至少大幅度提高了中國制鞋企業贏得反傾銷訴訟的難度。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貿易談判代表高虎城警告歐盟,中國將在必要時就歐盟對中國鞋類反傾銷案向世貿組織申訴,中方這一在貿易爭端中前所未有的強硬表態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究其根源,對歐盟鞋類出口自由化本來是中國根據《入世議定書》應當享受的權利,因為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附件7《WTO成員的保留》中,歐盟承諾從2005年起對中國鞋取消進口配額。而且,早在取消配額之前的1998-2004年間,歐盟皮鞋生產能力就已經從11億雙下降到了7億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附件7,2001-2004年間歐盟給予中國鞋類產品進口配額年增長率僅有5%-15%,將歐盟鞋業的沒落歸咎于中國同行的“不正當競爭”,并沒有什么過硬的依據。這場爭端之所以發生,仍然是貿易保護主義勢力的作祟。 畢竟,歐盟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貿易順差來源地,且對歐盟貿易順差增長較快。2005年1-10月中國大陸10大貿易順差來源地依次是美國(927.5億美元)、香港特區(868.9億美元)、荷蘭(184.2億美元)、英國、阿聯酋、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時和土耳其,歐盟成員國占了一半;在此期間中國對歐盟整體貿易順差562.5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107.8%。在中國外貿順差剛剛創造了歷史紀錄的情況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實不足為奇。 發動歐盟內部同盟軍 從此案發生至今中方的表現來看,中方明顯采取了步步為營的策略應對這場爭端:首先是爭取無損害抗辯;如果未能在這一關中止爭端,則力爭讓歐盟承認中國制鞋業的市場經濟地位,為中國企業在下一階段的應訴中爭取較好環境;如果歐盟不承認中國制鞋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再尋求相應的對策。在歐盟已經拒絕給予中國制鞋業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預計中方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應對: 首先是協會組織企業積極應訴,爭取對方在尋找替代國和具體計算中采用盡可能符合實際的方法,以便在裁定中贏得盡可能低的反傾銷稅率。 其次是繼續發動歐盟內部的反貿易保護主義同盟軍,包括歐盟內部進口商/零售商、較發達的北歐成員國、對中國出口制鞋原料和機械設備的廠商,以及在華投資的歐盟制鞋企業。 與2005年的紡織品特保爭端一樣,這場爭端再次暴露了歐盟內部制造商與進口商/零售商、較發達北歐成員國與較不發達南歐成員國之間的矛盾。歐盟鞋類廠商支持對華反傾銷者多,鞋類產量占歐盟1/3、雇員人數多達90萬的意大利因而成為推動限制中國鞋類的頭號主力,不僅積極主張歐盟貿易部門對中國鞋類實施反傾銷,而且單獨挑起了指控中國鞋類含毒量超標的風波,意大利鞋業聯合會聲稱2005年前5個月歐盟從中國進口的皮鞋增長900%,歐洲鞋產量1995-2003年間下降了19%。 相反,歐盟大型零售商一半以上的鞋子貨源在中國和越南,鞋子采購期又長達6-8個月,如果限制亞洲國家生產的鞋子,進口商和零售商難以及時調整采購方向,開發新的穩固的貨源基地又需要兩年時間,成本也會提高。因為如果反傾銷稅將每雙鞋的生產成本提高4-6歐元,歐盟市場上的零售價格就會上漲15-20歐元。 而且,根據歐洲鞋進口商和零售商委托,Prognose調查公司研究了歐盟對中國鞋子實施反傾銷的經濟后果,結論是此舉將導致歐盟市場鞋類價格上漲3%,威脅歐盟大約1萬個就業機會。 在歐盟不同成員國之間,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北歐國家早已成功地占據了紡織、制鞋產業價值鏈的上游,來自中國的中低端產品對其制造業部門威脅甚微,他們反而需要廉價中國鞋類滿足國內需求,限制中國鞋類將使其國內流通部門和消費者受損,僅德國零售業受威脅的就業機會就有2500個,占整個歐盟流通部門因此受威脅就業機會總數的1/4;制造部門卻無法受益,因此他們強烈主張維護對中國鞋產品的自由貿易,瑞典、丹麥、荷蘭三國還為中止對中國鞋反傾銷案而結成了共同陣線。 入世后首起單獨發起的訴訟? 中國政府還將努力運用一切手段抑制歐盟保護主義者濫用反傾銷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沖動,為中國企業應訴創造盡可能公正的環境。畢竟,現行反傾銷規則模糊之處太多,給保護主義者提供了太多的空間上下其手,中方只能設法抑制歐方這樣做的內在動機。如果歐盟有關部門裁定向中國制鞋企業征收高額反傾銷稅,我們很有可能看到中國入世后第一起在世貿組織內單獨發起的訴訟。 當然,盡管歐盟素有“歐洲堡壘”之稱,但中歐之間畢竟存在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歐雙邊經貿磋商機制也不斷完善,在中歐經貿混委會機制下,雙方各項對話機制進展順利,僅2005年就成功舉行了副部級貿易政策對話機制以及司局級的經貿工作組、競爭政策對話、知識產權對話及工作組、紡織品貿易對話、市場經濟工作組等雙邊經貿磋商和對話機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中歐鞋戰最終取得較好的結果,但對中歐鞋戰的影響也不宜過分高估,因為中國鞋類產品出口額遠遠不能與機電產品和紡織品相比,按照SITC分類,2005年1-11月中國鞋類產品出口總額為166.12億美元;按HS分類,在此期間對歐盟“鞋靴、護腿和類似品及其零件”出口額28.94億美元,對這場貿易爭端還是應當抱著平常心對待。 (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