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展改革穩步推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8日 11:03 發改委網站 | |||||||||
“十五”經濟體制改革回顧之五十二: 湖北發展改革穩步推進 “十五”期間,湖北省先后成功應對非典疫情和漢江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挑戰,有效抑制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長期困擾全省的農民負擔重、防汛任務
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十五”期末,全省生產總值預計達到7200億元,年均增長9.8%;人均生產總值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950元,年均增長9.5%。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主要產品產量增長,優質率提高,糧食總產預計達到2177.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產量刷新歷史記錄,其產值比重超過60%;水產、生豬優質率達到60%;“雙低”油菜、淡水產品產量繼續位居全國第一;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能力明顯增強。農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150億元,年均增長4.0%。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大力推進“三個三工程”、八大行業戰略性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化,實施全省《新型工業化規劃綱要》卓有成效。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2960億元,年均增長11.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630億元,年均增長16.2%,建設實施了100多個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武漢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建設及武鋼、武煙結構調整顯現成效,東汽與日產、本田,冶鋼與中信泰富合作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發揮效益;列入“三個三工程”的100家重點企業實現利潤、稅金均占全省工業的60%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60,創歷史新高。服務業迅速發展,增加值預計完成2580億元,年均增長約10%。以大型綜合性超市、倉儲式購物中心、連鎖經營店為代表的新型流通方式和新型業態迅速崛起;金融、信息、文化、旅游、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成長迅速;消費結構升級加快,住房、汽車、通信、旅游成為消費熱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約11%。全口徑財政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其中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預計達到370億元以上。武漢城市圈建設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產業布局、城鄉建設四個一體化啟動,圈內九城市產業、市場、科技、交通對接順暢,經濟發展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縣域經濟“一主三化”進程加快,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經濟實力和活力明顯增強。 經濟發展后勁明顯增強。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0315億元,比“九五”增長71.3%,年均增長15%。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領域投資空前加強,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完成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40%以上。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2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47公里,分別比“九五”期末增加34150公里和1078公里;完成通鄉油路8200公里,通村油路22000公里;建成5座長江大橋和6座漢江大橋;整治航道570公里,改擴建港口泊位31個;武九鐵路增二線工程、武漢輕軌一期工程和恩施機場擴建工程建成,宜萬、武廣、武合、武安等鐵路和武漢天河機場航站區及配套設施擴建工程、武漢七條高速出口路已開工建設。長江治水實現歷史性跨越,整治長江干堤及漢江遙堤達標長度1636公里,病險水庫整險加固完成計劃目標。新增發電裝機1250萬千瓦(含三峽電站980萬千瓦),增加發電量728億千瓦時(含三峽電站486億千瓦時),提前完成農村和城市電網改造任務。一大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為經濟和社會快速協調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高。教育快速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實現以政府投入為主的歷史性轉變,一、二期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和1.7萬所城鄉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完成;高等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和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近5個百分點。科技實力增強,科技人員總量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建設實施了100多個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形成了若干知名文化品牌,文化設施大為加強,湖北出版文化城、湖北劇場、省博物館相繼建成,省藝術館以及八藝節場館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快推進,全省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96%以上。衛生事業實現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建設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2個、緊急醫療救援中心13個、傳染病醫院(病區)94個、鄉鎮傳染病門診984個,全省市州縣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基本建立。競技體育在國際重大比賽中多次為國爭光,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人口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7‰。旅游業快速增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強化環境綜合治理,依法整頓關閉了一批污染嚴重的企業,三峽庫區和武漢市等地一批水污染治理項目建成運營。森林覆蓋率達到36%。就業規模擴大,五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48萬人,幫助困難群體再就業5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市場導向型就業機制基本形成。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建立,社會保險覆蓋面擴大,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農村特困人口、“五保”供養水平提高。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五年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5.6億元、信貸扶貧資金72.2億元,老少邊山窮地區經濟面貌大為改觀,農村貧困人口減少250萬人。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760元、3050元,年均分別增長9.7%和6.0%;居民儲蓄存款五年累計增加25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比2000年增加14平方米和4平方米。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文化、健身、休閑場所增多。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支持國防和軍隊體系建設繼續加強。 改革開放邁出新的步伐。農村改革全面展開,稅費改革、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國有農場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土地二輪延包基本完成,提前實現免征農業稅。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三個一批”企業中已有30戶大型國有骨干企業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100戶國有骨干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國有中小企業基本實現民營化。省屬12戶重點企業改革脫困取得重大進展。省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基本建立。以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為主要內容的財政體制改革逐步深入,實行了省對縣的財政直管。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卓有成效,對32個擴權縣市下放239項行政審批、審核權限。投資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企業投資自主權得到落實,對不使用政府投資的項目一律不再審批,已全面實行登記備案和核準制。開發區清理整頓工作成效顯著,一批開發區成為現代制造業密集區、體制創新示范區和區域經濟重要增長極。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顯著增強。五年實現出口總額143.37億美元,年均增長17.9%;吸收外商投資102.91億美元,年均增長20.2%以上,落戶湖北的全球500強企業已超過60家。 (湖北省政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