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9.9%之肩:一次黃金增長之旅的可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12:4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鄭鳴鳴 北京報道 “如果今年氣侯不好,糧食減產了,糧價再上漲,那就是百價上漲了。”年關將近,出現(xiàn)在1月25日國務院新聞發(fā)布會上的李德水的話很能引起老百姓的共鳴。
作為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李德水名聞京樞不足為奇,但如今連街道上收起液化氣罐改燒煤球的老太太也開始關心他口中的數(shù)字。 也許沒有多少燒煤球的老太太分得清通脹與通縮的區(qū)別,但消費價格指數(shù)變動背后的物價卻是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幸好李德水這次帶來的數(shù)字令人放心——2005年我國物價漲幅全線回落,居民消費價格僅上漲1.8%。 但情況顯然比看起來要復雜得多,連被中外記者包圍的李德水也不敢下結論:“通脹、通縮一線間,我們兩種可能都要去關注,都要努力防止它”。 當然,25日這一天,李德水還帶來了更多的好消息。 經初步核算,2005年中國GDP總量為1823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9% ——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率連續(xù)第四個年頭超過9%。 對于李德水來說,這次的報喜其實是35天來的第二次。 2005年12月20日,李德水向全世界宣布,經過全國范圍的經濟普查,2004年GDP現(xiàn)價總量達到159878億元,比年報快報核算數(shù)增多2.3萬億元,增加16.8%。 之后,進入2006年1月,李德水進一步公布了1993年到2003年的GDP修訂增長率,除1998年與修訂前持平之外,其他年份的增長率均在修訂后有所上調。 如果說過去若干年,中國經濟的增長故事已經“看上去很美”,那么如今李德水似乎是在告訴全世界,其實事實更美。 消費的力量 經濟學家們把投資、出口和消費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消費一直被視為中國經濟的“軟肋”,“啟動內需”之說不絕于耳。不過現(xiàn)在看來,情況似乎正在好轉。一組數(shù)據可作證明:幾天前的1月18日,萬事達卡國際公布了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MasterIndex)顯示,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十足,在生活質量、經濟和固定收入的信心繼續(xù)創(chuàng)新高,總體信心指數(shù)得分達82.3,位居全球第三。 李德水也帶來了更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按照初步核算的結果,2005年三大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消費是33.3%,投資是48.8%,進出口是17.9%。消費對于經濟的貢獻率超過進出口。” 僅僅半年前,根據對2005年上半年的分析,消費對于經濟的貢獻率在24.2%。國家統(tǒng)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當時的分析是,“整個中國經濟確實是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 如今看來,中國經濟可能正逐漸改變原先的投資為主,消費為輔的增長模式,而逐步進入新的以投資、消費共同拉動經濟的增長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