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世玲 孫雷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獲悉,《國家環境安全評估體系研究》課題已經通過國家環保總局評審,全國首個環境安全評估報告——《2002年度國家環境安全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完成。
“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環境問題最突出地表現為問題集中、大量爆發,造成環境安全問題。”1月19日,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規劃院咨詢部主任吳舜澤向記者表示,“如何量化的評價國家環境安全狀況已迫在眉睫。”
在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也表達了對水環境安全的擔憂。
由于缺乏統一的環境安全評估指標體系,有關部門一直未能全面把握國家環境安全中所存在的薄弱環節,而這一問題近日已經得到實質性突破。
遼寧、山西、山東逼近重警狀態
“國家環境安全出現風險直接危及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條件。因此,環境安全評估是一個地區和國家乃至全球安全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此課題組組長,吳舜澤如此理解環境安全評估的意義。
據悉,此項目是在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安全戰略研究報告》的基礎上,首次對31個省(市、區)2002年的環境安全狀態做出評估,為制定地區環境安全戰略提供了依據。
“此項目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是,定量化地展現了目前全國環境安全形勢。”吳舜澤對記者說,“用一套比較完整的環境安全評估方法,首次進行了全國范圍的環境安全評估。”
據吳舜澤介紹,《報告》將環境安全問題歸屬到水、氣、土地、生物4個圈層,用35項指數和73項應用性指標的復合指標體系,對我國2002年度各省(市、區)的環境安全狀況(環境安全度)進行了總體評估,得出如下結論:
從區域上看,南方環境安全總體狀況好于北方。我國有完整數據統計的29個省份的環境安全度均處于或劣于預警狀態(一般狀態)。僅海南大氣環境安全度一個單項達到安全狀態,其他各省環境安全狀態均不容樂觀。全國環境安全度較好的省份分別是福建、海南,但仍然沒有達到較安全的良好狀態,環境安全度較差的省份是遼寧、山西、山東,已經逼近惡劣的重警狀態。
水環境安全是主要“短板”
“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水。”吳舜澤總結。《報告》中指出,我國大部分省市的水環境安全現狀處于危險和安全的臨界狀態,其中15個省的環境安全的短板是水環境安全。尤其是北方發生水環境災難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單位GDP用水量、廢水排放量過高嚴重威脅我國水環境安全。”吳舜澤分析其原因。《報告》進一步分析表明,人均水資源量不足、農村清潔飲水問題以及區域型的水環境質量惡化是影響我國水環境安全狀態的主要方面,這也使我國水環境安全狀態分布的區域特征明顯。
同時,土地環境安全狀況也不容樂觀。《報告》顯示:9個省的環境安全“短板”是土地環境安全。內蒙古和海南的土地環境安全度最好,較低的省份為寧夏、河北、重慶、陜西、云南等地。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西部土地生產力低、土地脆弱性高、土地退化嚴重、土地恢復差和土地污染治理水平低。東部存在的問題是主要來自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性和農業發展水平的低下。
“山西、內蒙古大氣環境安全度最差,華北地區安全度低于全國其他區域。”吳舜澤認為,盡管大氣環境安全不是我國絕大多數省市環境安全的主要制約因子,但個別省份的大氣環境安全形勢嚴峻。影響北方省份大氣環境安全度的主要因素為能源消耗結構、水平,對南方省份而言是酸雨頻率等指標。如山西省大氣環境安全分值普遍偏低。
吳舜澤認為,由于現在環境系統自身清潔、健康水平下降,同樣的環境事故在上世紀50年代的影響和現在的影響就不一樣,現在不少重、特大環境事件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是崩潰性,“常常是小事故大危害”。
在這種背景下,環境政策從傳統的環境保護轉向環境安全策略。基于此,吳舜澤強調:建立環境安全評估體系有助于確定環境保護工作的薄弱環節與安全隱患。因為,只有在綜合考慮環境的狀態、環境所受脅迫、環境治理程度的基礎上,進行環境安全的評估,才有可能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堵漏式的環境管理方法,才能建立環境安全預警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