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水:收入增長緩慢造成物價低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01:27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楊茜 發自北京 CPI回升至1.6% 冷熱之爭再起 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去年12月份CPI的數據:在經歷了第二、三季度的下滑之后,CPI在第四季度開始“反擊”,從1.2%、1.3%上升到12月的1.6%。
但這一結果并為終止去年3月以來持續走低的CPI引發的經濟學界經濟“冷熱之爭”。 “中國的CPI可能被低估。”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由于資源價格沒有真正體現在CPI中,加之其在CPI中的權重有偏低之嫌,因此當前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可能比實際要高。 而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袁鋼明研究員則認為:“現在企業效益下滑、失業已經出現,即使再放松貨幣也來不及了。”在他看來,即使接下來政府通過提高能源、公共服務品價格來提升CPI,但這仍不能改變經濟下滑的趨勢。 第四季度CPI上升除了公共服務品發力的因素外,季節性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使得局勢更顯撲朔迷離。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再次表達了“通脹、通縮一線間”的觀點,強調“兩種可能都要去關注,都要努力防止它,而現在還不能說必然產生通貨緊縮”。 消費率升至33.3%提高收入不可或缺 在導致通貨緊縮出現的原因中,消費不足或顯更加關鍵。 據李德水通報,2005年三大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消費33.3%,投資48.8%,進出口17.9%。其中,投資率從普查前的51.5%下降到了48.8%,相應的消費率也有所提高。但是,我國消費率過低這一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 有歷史數據顯示,我國GDP消費率最高的時候是1981年,為67.5%,但此后的20多年里卻持續下降。可以說,這與這些年來居民收入增長過慢不無關系。 李德水也表示,居民收入緩慢也是引發通貨緊縮的原因之一。“我們居民收入,特別是貧困的居民群體他們的收入增長是比較緩慢的,我們城鄉里有1億多生活比較困難的居民,他們的消費能力沒有上去或者上去比較慢,這些都可能造成物價低迷。” 但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2005年中國GDP在實現9.9%的增長時,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實際增長為9.6%,雖然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但仍低于經濟增長水平。 比較之下,農民的收入情況就更不樂觀。去年,雖然我國糧食總產量比上年增產146億公斤(4840億公斤),增長3.1%,但這并沒有惠及農民。數據顯示,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255元)實際增長了6.2%,但不僅遠低于GDP增長水平,其增幅還比上年回落了0.6個百分點。 正如此前專家所言,在糧食價格已經攀升至極點且國家給予的稅費減免和補助已經相對到位時,提高農民收入也就不那么容易了。按照這些專家們的觀點,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在這個時候也就顯得更加不可或缺。 “過剩”威脅凸顯與投資兩相為難 消費不足尚未解決,“產能過剩”又來襲。如果按照國家發改委此前通報的情況來看,我國的鋼鐵、電解鋁、鐵合金、電池、焦炭、汽車、水泥等行業均存在產能過剩。 “我們捋了一下,這幾個產業產能確實是比較大的。”為此,李德水以鋼鐵為例說:“我們鋼的生產能力在去年年底已經達到4.7億噸,產量是3.4億噸,在建能力還有不少,如果在建的和擬建的全部建成,中國鋼的生產能力將達到6億噸以上,全世界2004年的鋼產量才10億噸,中國鋼的生產能力顯然是比較大的。” 不僅如此,還有詳盡的數據來說明電力、焦炭等行業存在的產能過剩。此外,從去年年初開始,水泥、電解鋁、鋼鐵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就已經開始顯現。據李德水透露,目前這些行業開工率不足一半、大部分產能被閑置。 嚴重過剩的危險是顯而易見的。“它會造成巨大的浪費,特別是會造成一大筆銀行呆壞賬,同時也會造成一些企業生產能力不能發揮、虧損甚至于關閉,導致失業的增加。”李德水強調要對此予以防止。 但矛盾往往因此而生。產能過剩必然要求控制投資,但事實是,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已經被投資所左右。上面提到,2005年投資對GDP的貢獻率為48.8%,近乎半壁江山。這樣一來,如何平衡投資強度并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將成為2006年、甚至今后幾年內中國政府宏觀調控的關鍵內容。從2005年的情況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仍然保持了25.7%的較快增長水平。 相關鏈接 2005年中國原油成品油消費總量下降0.5% 在經濟增長9.9%的情況下,2005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消費總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0.5%。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這組被他形容為“令人鼓舞”的數字。 相對2004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消費量增長15.3%,2005年發生這么大的變化,李德水認為,這說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潛力很大,建設節約型社會潛力也很大,以后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 “我們是完全可以實現能源和其他礦產資源消耗降下來,又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李德水說。 同時,2005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的凈進口也減少了5.3%,而2004年是增長了36.5%。 當記者問到中國成品油價格問題時,李德水說,中國成品油價格是參照紐約、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價格,根據國內用戶的承受能力經常、定期地做一些調整,由政府把握,不是完全市場化的。 “具體說,中國成品油價格什么時候調整?過去來看是經常性的,一段一段都要調整。具體哪一天?我只能告訴你,哪天宣布了就是哪天調整。”李德水說。(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