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李德水介紹2005年國民經濟運行回記者問實錄(3)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5日 12:04 新浪財經

  李德水: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是存在的,國際油價的高起,比如我們要調整成品油的價格,現在政府在控制成品油的價格,如果根據需要我們適當地調整一下,在適當的時候價格指數就能上去。另外,服務價格也有很多政府管制的,這塊也可能上漲。再加上工資水平的提高。如果今年氣侯不好,糧食減產了,糧價上漲,那就百價上漲了。再比如說如果貨幣供應量過大,貨幣的流動性過剩,也是會導致通脹。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兩種情況都存在。所以,我說通脹、通縮一線間,我們兩種可能都要去關注,都要
努力防止它,而現在還不能說必然產生通貨緊縮。

  李德水:我們統計局的景氣中心最近對全國100多位經濟學家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回答是,認為2006年出現通縮可能性不大的人占64%,認為根本不可能的占7%,也就是說認為不太可能出現通縮的人占了71%,認為可能性很大的只有5.3%,經濟學家們的判斷是很值得參考的。而且現在整個世界經濟去年和今年都處在高增長、低通脹、高就業的景氣的時期,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周期。去年全世界的CPI增長率也就是2.7%,都比較正常,我們不要擔心,或者不要人為地去渲染通縮的可能性有多大、有多危險,但是在措施上我們要認真地研究,一點不能大意。

  李德水:另外,你講到投資和消費的貢獻,我們初步核算了一下,三大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2005年消費是33.3%,投資是48.8%,進出口是17.9%;普查前,消費要低一些,投資更高一些,比如說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GDP來比,我們去年是48.8%,而普查前2004年的年報數是51.5%,結構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消費的貢獻率有所提高。至于將來的發展模式,我想我們必然是逐步地向擴大消費、提高消費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這個方向努力,趨勢是很明顯的。

  外國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從您剛才發布的外商直接投資來看,它是在過去很多年以來第一次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您是否對此感到擔憂?使得外商直接投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個問題,您對2006年一季度GDP增長的預計,以及對2006年GDP全年走勢的判斷是什么?

  李德水: FDI去年603億美元,下降0.5%,還是很平穩的,我覺得不值得擔憂,也沒有什么特別異常的現象。2004年在中國

房地產比較熱的情況下,據我所知,某家公司直接投到我們中國某個城市的炒房地產的資金就有46億美金。去年我們在房地產方面實行了宏觀調控,加強了管理,至少這一塊就少了46億美元。外商進來炒房地產,而且有些是處于惡意炒作的,少來也罷,對我們有好處。我們的總量還是603億美元,有什么關系?不用擔心。

    李德水: 第二,我們去年FDI是603億美元,如果加上金融、保險、證券等行業,實際利用外資大約是700多億美元,國際社會、國際跨國公司對中國投資的熱情是很旺盛的,而且他們也在調整投資的方向,不一定完全是在傳統的加工業上,現在有一個趨勢是向服務業方面發展,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

    李德水: 第二個問題,對2006年一季度GDP的預計,現在才1月25號,預計還早了一點,但是我可以跟你講2006年總的發展趨勢。我認為2006年的發展趨勢還是很好的。我們2005年取得這些成績,不僅是經濟增長、效益提高,而且我們還取得了宏觀調控的寶貴經驗。所以,對于2006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判斷,我是持樂觀的態度,當然也是謹慎的樂觀。

    李德水: 第一,2006年是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全國和各省區市都對十一五計劃做了戰略性的安排,開局之年肯定是要打響的。第二,科學發展觀更加深入人心,正在逐步變為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大家認識到不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粗放方式增長,中國經濟是走不下去的,這一點全國上下取得了共識。所以,2006年的經濟發展會更加理性化、更加科學化、更加協調、更加全面。第三,國際環境仍然較好,不管是世行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還有英國共識預測公司的預測,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和2005年基本是同一個水平,增長速度是3.4%、3.3%,是比較好的。所以,我們對2006年的國際環境還是很有信心的。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