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5日 01:42 第一財經日報 | |||||||||
專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副司長王亞棟 本報記者 郭晉暉 發自北京 今年是落實新的就業再就業政策的開局之年!秶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下發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綜合配套、資金管理等8個配套文件又全部經國務院批
日前,《第一財經日報》就中國的就業形勢,三年積極就業政策的評價,以及新的就業再就業政策展望等相關問題專訪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副司長王亞棟。 《第一財經日報》:您如何評價當前的就業形勢? 王亞棟:今后幾年就業的壓力仍然非常大。從勞動力供給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加上年度結轉的1400萬下崗失業人員,每年需要安排就業達2400萬人。從勞動力需求看,由于宏觀調控、國際貿易摩擦等因素,就業增量會受到一定影響。按經濟增長8%~9%計算,每年可新增800多萬就業崗位,加上補充自然減員,共可實現就業1000萬~1100萬人,年度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在1300萬~1400萬人左右。 同時,歷史遺留問題尚未全部消化。其中,并軌后仍需再就業的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今后3年國有企業實施政策性破產需安置的職工,輔業改制需要分流安置的職工等等,仍有約1300萬人。此外,已實現再就業的人員,有些還不穩定,存在再次失業的風險。 《第一財經日報》:從2002年開始,政府開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這一系列的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什么不足? 王亞棟:三年中,政策促進就業的效應明顯發揮,共有1460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其中390萬“4050”困難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基本實現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制度的并軌。 分類來看,一是實施稅費減免、小額信貸政策,幫助和促進了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2003年以來,全國共有400多萬人自謀職業,其中30多萬人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實現了自主創業,并帶動了就業的倍增。二是實施稅費減免、社保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吸納更多下崗失業人員。2003年以來,被企業吸納實現再就業約600萬人。三是實施就業援助特別是公益崗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政策,有效地改變了困難群體人員就業無門的困境,先后幫助390萬“4050”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四是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相關政策,分流安置130萬富余人員,減輕了國有企業的冗員負擔。 這些政策貫徹落實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可歸納成三個方面:政策本身存在的時限較短、范圍較窄、門檻較高、操作不便等不足,影響到了實施的效果;政策在操作中由于管理不到位也出現過道德風險等問題;政策設計本身存在漏洞,如個體工商大戶及企業免稅的界定問題,要在完善政策中加以調整。 《第一財經日報》:新一輪的就業政策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8個配套文件也于近日開始陸續下發,您能否介紹一下這些配套文件的新特點? 王亞棟: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對新就業政策進行細化的8個配套文件全部完成,可以說,這是非常難得的。一方面因為國務院領導明確要求在2005年底之前制定完成,在2006年開始全面落實新政策;另外,就業工作聯席會議18個單位同心協力,密切配合,緊鑼密鼓地推出了新的就業政策,對以往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進行了進一步延續、擴展、調整和充實。 這8個文件都是非常重要的,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牽頭的是兩個文件。《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通知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了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廠辦大集體企業的范圍是,國有企業混崗工作的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和特別困難的廠辦大集體企業關閉或依法破產安置的人員,并明確各地可運用地方財政資金,根據本地實際,將上述政策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城鎮其他集體企業的下崗職工和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失業人員。同時,為了方便下崗失業人員享受補貼政策,文件要求將社保補貼直接支付到本人手里,而不再向社保經辦機構支付等。 《關于適當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是要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建立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新機制。文件明確規定,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等東部七省可開展試點。失業保險基金支出項目主要由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擴大到了社保補貼、崗位補貼以及小額貸款的貼息,試點時間暫定為三年。 《第一財經日報》:作為長期從事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官員,您認為怎樣才能從根本上緩解中國的就業問題? 王亞棟:為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根本是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實現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制定涉及全局的經濟社會政策和確定重大建設項目,要在注重提高競爭力的同時,把擴大就業作為重要因素考慮,確立有利于擴大就業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同時,注重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容量。比如,對有市場需求的行業,根據其勞動密集程度,制定相應的鼓勵增加就業的扶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