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良好基礎是怎樣奠定的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1日 09:06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強興華

  編者按“十五”期間,我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宣傳報道這些成就,總結過去的經驗,理清發(fā)展的思路,是今后發(fā)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從今天開始,本報推出“經典中國·輝煌‘十五’系列報道”,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五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五年,對于有著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來說,也不過只是其悠長歷史中的一個小小片段。然而,新世紀開始的這第一個五年,對于我們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平凡的五年,這第一個五年,是“十五”計劃的五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中說:“‘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這些都為‘十一五’時期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那么,良好的基礎是如何奠定的呢?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綱要》除序言外,共有十篇、26章,內容涵蓋指導方針和目標、經濟結構、科技、教育和人才、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改革開放、人民生活、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國防建設、規(guī)劃實施等諸多方面。《綱要》發(fā)表之時,就有權威人士指出,“十五”計劃繪出了新世紀第一個宏偉藍圖。

  正是在這一宏偉藍圖指導之下,我們的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十五”計劃提出,要“堅持把發(fā)展作為主題。發(fā)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并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明確要求要在“十五”期間,使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的發(fā)展速度。而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發(fā)表的數字,中國2002年的GDP增長率為9.1%,2003年為10.0%,2004年為10.1%,2005年為9.8%。統(tǒng)計數據還顯示,2004年我國GDP現價總量為15.9878萬億元人民幣,按此推算,2005年我國GDP的現價總量將達到17.5546萬億元。這些數據表明,“十五”期間,我國的國民經濟的確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發(fā)展的主題在“十五”期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正是在發(fā)展的主題指導之下,我國的國力不斷增長,綜合國力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位次不斷提高。所有這些,都為我們實現本世紀頭二十年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到本世紀中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三農”問題不解決,我們的宏偉發(fā)展目標就不可能實現,良好的發(fā)展基礎就得不到。“十五”計劃對于農業(yè)問題高度重視,要求要“始終把農業(yè)放在發(fā)展國民經濟的首位。”而事實上,“十五”計劃實施之初,農業(yè)生產所面臨的形勢并不容樂觀。主要問題是糧食生產產量持續(xù)下降,農民收入增長速度較慢、增長后勁不足。面對這些難題,黨中央、國務院及時采取了一系列正確措施,連續(xù)兩年下發(fā)了兩個中央“一號”文件,從整個國民經濟全局出發(fā),確定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式與方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糧食產量逐年下降的局面已得到了徹底的改觀,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加快,有一些地區(qū)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城鎮(zhèn)居民。就在“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即2005年的年底,實施了48年之久的《農業(yè)稅條例》被廢止,這是“十五”期間解決“三農”問題的又一項重要舉措,必將對未來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產生良好而巨大的影響。重讀“十五”計劃綱要,我們就會發(fā)現,農業(yè)問題被放在了“經濟結構”篇之中。事實也的確如此,解決農業(yè)問題,對于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確實有著重要的意義。“十五”期間,在農業(y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的同時,優(yōu)

化工業(yè)結構、發(fā)展服務業(yè)、加速發(fā)展信息產業(y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實施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經濟結構調整成就不凡。科技、教育、文化、衛(wèi)生及體制改革等領域,也實現了計劃預期的目標。

  然而,與這些“硬邦邦”的成就相比,“十五”期間在下面這些相對“較軟”的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與突破,則更加引人注目。

  首先,“十五”期間成功地實現了宏觀調控方式的轉變。對于任何經濟模式而言,宏觀調控都是維持經濟正常運行所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對于“十五”期間的中國來說,宏觀調控的復雜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這一復雜性主要來自“十五”期間的

中國經濟,既有傳統(tǒng)計劃經濟的一面,也有市場經濟的一面;既有較為成熟的市場經濟的一面,也有較為粗糙的市場經濟的一面。這些復雜的經濟成分,對于宏觀調控的敏感程度不同,反應結果不一,宏觀調控要取得預期效果其難度可想而知。然而,“十五”期間我們所進行的宏觀調控,不僅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更成功地實現了調控方式的轉變:在調控手段方面,既有行政手段,也有市場手段,并且以市場為主;在調控形式方面,更加注重預調與微調。這一成功轉變,為今后的宏觀調控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其次,明確了要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今后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展固然是硬道理,但如何發(fā)展卻是一個長期沒有得到重視,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而事實上,如果解決不了發(fā)展方式問題,發(fā)展的希望也不可能最終得到實現。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實現了目的與方法二者的統(tǒng)一,這在思想領域,應該是“十五”期間最為重要的成果之一,其重要價值將會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得到更為充分的體現。

  第三,提出了要建立

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我們早就已經提出,建立和諧社會則是對全面小康的進一步深化;全面小康側重于物質文明方面,而和諧社會則在精神文明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建立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對于目前正在全力追逐財富的中國來說,不啻是一聲“驚雷”,喚醒了無數沉迷于“發(fā)財夢”的人,使我們的目光從紛亂的外界,轉入到我們自己疲憊的內心。一個不和諧的社會,不可能是一個全面小康的社會,也不是我們所應該追求的目標。

  從今年開始,又一個新的五年已經展開了她的旅程。有“十五”所奠定的良好基礎,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必將又是一個豐收的五年。


發(fā)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