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企業主體突破自主創新瓶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9日 06:14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實習記者 趙何娟 發自上海 為突破“自主創新”資金和人才瓶頸,上海市政協委員提出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以增強上海自主創新能力。 在昨日上午舉行的上海市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吉永華表示:“上
政協委員孫安民認為,企業自主創新最大的瓶頸就在于資金和人才。他表示,資金瓶頸對于實力弱小的企業來說更為突出,研發投入占企業銷售2%以上的標準往往都不能達到,這并不是這些企業不愿意投入,而是沒有這個力量。 孫安民說,從機構布局來看,現在除國家及科研機構外,各集團、行業有其中央研究院,企業還有各層次的研究中心,由于信息的封閉和申報速度的競爭,有大量課題是低水平的重復,不少課題還基礎數據不實。因此避免重復建設首當其沖。 而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雖然資金絕對量小,但如果保持“不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資金集中于某一點,尋求點上的突破,還是能有所優勢。 在突破人才瓶頸上,孫安民認為,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科研成果產業化一定要通過企業,通過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實施擴大生產,合理簡化乃至進一步的再創造,成為科技發展的新增長點。 根據會上一份資料,上海企業在全國的優勢有所減弱,企業因缺乏新技術而受制于人的趨勢逐步顯現。上海制造業企業中,高級技工、技師的缺口高達68%,直接影響了產品的創新。 針對這些問題,吉永華提出,要制定技術引進吸收再創新的優惠政策;要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聚焦戰略,加大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出若干個有競爭力的科技骨干企業集團,并將中小科技企業的創新活力與大型國企產業化實力結合起來,共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