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專家回應中國2005年原油賬單受質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8日 01:47 第一財經日報

  認為去年能源需求相當理性,2004年超過30%的增長不是常態

  本報記者 王羚 實習記者 陳征 發自北京

  中國上周公布的2005年最新原油進口情況受到國際分析人士質疑,認為中國在GDP增速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原油進口增速沒理由反而巨幅回落。

  昨日,中國官方能源研究機構相關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對此回應,國際上的質疑部分來自于有些人依然拿2004年超過30%的增長率來套2005年的需求,但實際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4年的增長并非常態,2005年的原油需求才是相當理性的。

  30%和3%

  根據12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字,2005年中國進口原油1.3億噸,增長3.3%。而2004年,中國共進口原油1.227億噸,較上年增幅為34.8%。

  按照兩年的進口量推算,中國去年進口原油的增幅應該在6%左右,

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研究中心能源專家潘繼平也預測,2005年中國原油進口增長會在5%至10%之間。

  對于海關公布的3.3%原油進口增長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專家分析,這個比率的差別極有可能是減去了出口量之后的凈進口,而非簡單的“中國原油進口”。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表示,2005年進口減少的主要是燃料油,2004年正是由缺電引發的燃料油需求大增帶來中國原油消費的巨大增長。他認為,30%的原油增長是難以為繼的,而相對于30%,3%則是更加合理。

  進口增幅減少的因素

  國家信息中心能源專家牛犁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國內原油產量增加是去年原油進口增幅不大的原因之一。去年中國原油產量達到1.8億噸,比上年增長600萬噸,這個增長數字很可觀。同時,去年持續高漲的

國際油價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原油的需求。

  劍橋能源研究會中國分析師則關注到中國石油管理體制對石油需求的抑制。他們認為,中國由國家確定的成品油價格在過去一兩年持續上漲,因而抑制了國內的需求。另一方面,這個價格與國際價格相比還相對偏低,使得不少煉油廠尤其是規模較小的陷入虧損狀態,這也抑制了煉油廠生產成品油的動力,從而進一步抑制了中國的石油需求。

  潘繼平還提出,去年的原油需求相對理性體現了國家在宏觀政策上的變化,表明

中國經濟正在從過去擴張型的非理性增長模式向節約型、高效型轉變。就能源領域來說,去年一系列具有引導作用的政策出臺,比如在上游推進資源有償使用等措施,使得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逐步減少。去年中國GDP中,能耗較低的第三產業比重增加,增速加快就是一個明證。

  潘繼平同時強調,中國現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替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背能源“黑鍋”。中國承接了國際范圍內的產業轉移,但在這些產業中有不少是能耗高、污染重的工業。他建議,中國今后在引進外資時,不應再毫無保留、毫無選擇地承接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這樣也有利于減少對國外石油的依存度。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