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助力民生 2005年公共財政轉型進行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02:01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郭晉暉 發自北京 社會保障、公共衛生是關系到人們切身利益的問題。雖然距離真正的公共財政體系還有不小的距離,但從2005年財政預算的執行情況看,中央財政正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2005年中央社保投入:1474億元主要用于三方面
2005年,中央預算安排社會保障投入1474億元,比2002年增長64.3%,主要用于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東北三省社會保障改革試點、城市低保及再就業的財稅優惠政策等方面。 勞動保障部一位官員預計,2005年中央財政用于養老保險專項轉移支付的資金,可能達到700億元。而2004年,這項支出是524億元。 2004年,繼遼寧之后,為扶持吉林、黑龍江兩省展開完善城鎮社保體系的試點工作,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5億元。截至2005年11月底,試點基本順利,吉、黑兩省分別實現并軌100萬人和161萬人,分別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27億元和37億元。按照試點方案,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以3.75:1.25的比倒分擔。2005年,中央財政在保持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專項補助資金規模不變的基礎上,增加再就業專項補助資金26億元,使兩項資金總額達到209億元,其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專項補助資金100億元,再就業補助資金109億元。 2006年:中央社保財政投入的三大主攻點 金人慶在2005年12月19日舉行的全國財政會議上作報告時表示,2006年,中央財政將加大對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一是繼續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落實相關財稅扶持政策,落實妥善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有關歷史遺留問題的具體措施;二是將支持抓好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研究制定并組織啟動擴大這類試點的具體方案;三是研究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勞動保障部已經確定,2006年要選擇6~8個省擴大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同時,也將開始執行新一輪的就業政策,集體企業被納入了再就業優惠政策的范圍。該部透露,2006年,中央財政在這兩方面的投入將增大。 此外,財政部和勞動保障部近日聯合下發通知,從今年開始,對2005年無法完全完成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工作的中央企業,增設特定政策補助資金,由中央財政支付。 勞動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副研究員華迎放認為,中央財政加大養老保險專項轉移支付的資金,確保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個人賬戶做實。同時他也認為,應該盡快把這種轉移制度化。 “應該明確中央財政在養老保險中承擔多大的責任,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攤的比例是多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雙方進行討價還價。只有確定下來,才能使社保的投入不會因為財政狀況的好壞而發生很大波動,從而保障制度的長效性。”華迎放說。 勞動保障部那位官員還透露,2006年中央1號文件仍鎖定“三農”問題,已于1月1日下發。文件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這個文件,將改變歷年來中央財政預算在這方面一片空白的狀況。 這位官員還表示,解決被征地農民社保問題的文件,已經上報到國務院,目前在各地和各部門征求意見的進展順利,近期即將下發。他相信,2006年的中央財政預算也會增加這部分支出。 2005公共衛生資金:體系建設和專項防控 2005年,中央財政分別安排資金42億元(比2004年增加2億元),重點用于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疾病信息網絡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及加強重點疾病防治等,并基本建成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2005年還設立了20億元的禽流感防控基金,并安排專項資金10億元,用以加強公共衛生工作。此外,財政部還及時實施了緩解SARS、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階段性減免稅政策。 公共衛生資金仍有結構性弊病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學系主任吳明表示,中央財政這兩年來投入力度不算小,但由于“欠歷史債”太多,總體來說還是嚴重不足,而且投入的結構也應加以改善。 吳明經過實地考察后認為,當前公共衛生體系的投入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專項輕日常、重高層輕基層、重城市輕農村的狀況。 “衛生部門流傳一句話叫‘財神跟著瘟神走’,往往是一發生大病,政府就會加大投入,而投入主要用來建設硬件,如改善辦公條件,但公共衛生機構的日常經費還是無法落實,因此很難正常運轉。”吳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說。財政投入往往不能補償各地疾控中心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成本,通常只能補償其年支出的30%~40%,因此,不少疾控中心不得不通過開展有償服務來創收,以彌補其余60%~70%的支出。吳明說:“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有償疫苗大家搶著干,無償的健康教育沒人愿意干。這必將影響到正常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 “三獎一補”的意義與局限 協調區域間財力的平衡、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中央財政的重要職能之一。金人慶指出,加大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和加大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力度,是強化該職能的兩個著力點。 2005年,除稅收返還4000多億元外,中央財政安排各類轉移支付資金達到7000多億元,比2002年增長74.7%。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達3000多億元,比2002年增長1.06倍,9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區。 此外,2005年,中央財政用于中西部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達到了1100億元,比2002年增長2.94倍,年均增長58%。 為了探索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有效機制,從2005年起,按照“明確責任、綜合治理、激勵約束、分類指導”的總體思路,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50億元,實施了以“三獎一補”(對財政困難縣鄉政府增加縣鄉稅收收入,以及省市級政府增加對財政困難縣財力性轉移支付的給予獎勵;對縣鄉政府精簡機構和人員給予獎勵;對產糧大縣給予獎勵;對以前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給予補助)為核心的政策措施。 金人慶在2005年12月19日舉行的全國財政會議上作報告時表示,這一政策措施有效調動了各地發展縣域經濟、財力向縣鄉傾斜、精簡縣鄉機構和人員、控制和化解縣鄉政府債務、創新財政管理方式的積極性。云南、河北、貴州、河南、四川等地紛紛采取多種配套措施,加大對轄區內財政困難縣鄉的支持力度,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也自主采取措施,大力支持解決本地區縣鄉財政困難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朱鋼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三獎一補”是暫時的緩解手段,是中央向基層政權發出的信號,它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因為對于全國3萬多個鄉鎮來說,150億元只是杯水車薪。 2006年,中央財政將增加“三獎一補”資金60億元,總額達到了210億元。但財政部部長助理張弘力也明確表示,不能把社會各方面解決縣鄉財政困難問題、甚至是解決縱向財力差異問題的希望全部引導到“三獎一補”政策上,如果那樣,不僅中央承擔不起,而且也不是一條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子。 張弘力認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他說,目前省市兩級財政“截流”嚴重。在2004年地方加大對財政困難縣轉移支付力度的情況下,占縣級單位總數近30%的791個財政困難縣,財力性轉移支付增量僅為181億元,占中央對地方財力性轉移支付增量的四分之一。 而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張慶鄉郭家堡鄉書記鄭黎明希望的是,中央財政最好能像糧食直補那樣解決縣鄉財政困難,因為他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只有這種形式才能保障中央財政的資金真正落實到基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