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國企改革初涉深水區 220億政策性破產資金啟動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01:53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張馨月 發自北京

  2005年,國有企業依然是財政收入的中流砥柱。同時,中央財政為國企改革支付成本的力度不減。在財政的支持下,改革初涉“深水區”。

  國務院國資委的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1~11月,中央企業累計上繳稅金4931.4億元,
同比增長24.4%,再創歷史新高。國有及國有控股工商企業上繳稅金占全社會工商稅收的43%。其中,中央企業占國有及國有控股工商企業上繳稅金的48%。

  政策性破產倒計時

  “國企關閉破產工作是這幾年推進得最艱難的一項工作!痹2005年5月舉行的全國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工作會議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

  2005年2月,國務院舉行常務會議,原則同意全國國有企業關閉破產的四年工作規劃。根據該規劃,從2005年到2008年,將有2167家國企完成最后的政策性破產,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2290億元,職工366萬人;2008年之后,國企破產將一律按《破產法》執行。

  政策性關閉破產是支持國企改革的一項優惠政策。它與按《破產法》破產最大的區別在于,國企破產時的全部資產首先用于安置失業和下崗職工,而不是清償銀行債務。

  政策性破產最終都由國家財政“埋單”。據國資委統計,1994年到2004年底,全國共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項目3484個,核銷金融機構債權2370億元,安置關閉破產企業職工667萬人。截至2004年5月31日,對經國務院批準列入全國企業兼并破產計劃的725家中央及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金屬、軍工等企業,中央財政累計撥付企業破產補助資金達627億元,安置職工191萬人。

  僅2004年一年,中央財政在這一項上“埋單”就達199.47億元,共安置職工53.75萬人。

  隨著國企政策性破產的“大限”倒計時開始,工作力度日益加大。來自財政部的資料顯示,2005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220億元,對115家國有企業實施了政策性關閉破產,安置職工59萬多人。

  “搞好國有企業,事關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大、做強、搞活國企,是增強財政最根本的保證。政策性破產解決的是國企的歷史遺留問題,要給‘救命錢’,也要給‘買棺材錢’,宏觀上大多數人的利益,是必要的改革成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建臣表示。

  三大動作挺進“改革深水區”

  2004年,國務院提出用3~5年時間基本解決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的問題。2004年底,中石油、中石化、東風汽車三大集團分離辦社會職能的試點工作基本完成。

  2005年,有辦社會職能的其余74家中央直管企業,全部納入第二批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的范圍。而農墾、森工等中央企業因時機還不成熟,暫不列入考慮。

  截至2005年9月底,這74家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的工作已經全面啟動,1600多個中小學校和公檢法機構從企業分離,移交地方政府,涉及職工近14萬人。2005年,廠辦大集體改革也試點開局。

  振興東北的障礙,最大的是歷史包袱,其中一個大包袱就是廠辦大集體。2005年11月6日,國務院批復了由財政部、國資委和勞動保障部聯合上報的《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目標是通過制度、體制和機制三方面的創新,使廠辦大集體與主辦國有企業徹底分離,成為產權清晰、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切實減輕主辦國企的負擔,為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創造條件。

  《指導意見》提出在試點的基礎上,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妥善解決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的問題,并適時在全國推開。財政部明確表示,將拿出資金積極推動東北地區的試點。對于國有經濟戰略布局結構調整和國有金融體系改革,財政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2005年12月19日,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近幾年財政大力支持國企實行改組改制和債轉股改革,推動電力、電信、鐵路、民航、郵政等行業改革,出臺了調整紡織品出口結構、化解貿易摩擦的出口關稅措施,支持紡織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此外,重點支持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進行財務重組和改制上市,加強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定并落實了保險、證券以及資本市場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28個試點省份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建臣認為,今年對國企改革的投入不會突破去年的基本原則和精神,需要防范的是金融風險向財政風險的轉移。

  “充滿活力的國有企業、充滿活力的金融體系,才能給國家財政帶來更多的收入。他們是創造者、提供者也是受益者,讓他們受益時要有度有量、程序合法,度要適宜!彼硎。

  丁建臣同時建議,把更多政策性資金向農業銀行傾斜,把農業銀行做大做好,因為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希望所在,是建設新農村的金融希望所在。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廣州)
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27,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