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評選揭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9日 21:25 法制日報 | |||||||||
本網北京1月8日訊 見習記者 唐俊 袁定波 記者 魯維維 由法制日報社與中華律師協會共同主辦、由清華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等單位協辦的“2005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評選活動”結果今日在京揭曉,佘祥林案、中國民間對日索賠案、馬德、韓桂芝、田鳳山腐敗窩案、顧雛軍案、黃靜案、杜寶良巨額罰單案、奧拓車撞人案、福建農民環境污染侵權案、郝勁松
2005年12月30日,法制日報與新浪網先后刊登了三十個“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候選案例”,拉開了此次活動的序幕。在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下,1月5日,根據投票結果,法制日報和新浪網同時公布了得票最高的前15個訴訟案件。其中,得票最高的前5個案件自動入選“2005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從1月6日開始,綜合網友投票結果與專家評審意見,對得票數第六位至第十五位的影響性訴訟進行了最后篩選。1月7日,最終評選出后5個訴訟案件入圍“2005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 截止到2005年1月7日24:00共收到選票27898張,其中有效選票23103張,根據活動規則韓加龍、吳祖岑、李曉東等人分獲一二三等獎。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于寧、秘書長鄧甲明、副秘書長馮秀梅,法制日報社社長賈京平、總編輯雷曉路、副總編輯張亞及在京的一些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短評 為什么是“影響性訴訟”? 吳革 由法制日報社與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共同舉辦的“2005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評選結果揭曉了。從活動開始到結果揭曉的幾天中,公眾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原因不僅是評選活動的吸引,更重要的是“影響性訴訟”本身的魅力。 為什么是“影響性訴訟”?我們選擇“影響性訴訟”的視角和標準是什么?又是什么左右了我們對“影響性訴訟”價值的判斷呢? 我們把對立法、司法有重大影響而又為社會廣泛關注,可以用來觀察法治的案件,稱為“影響性訴訟”。“影響性訴訟”可能是大案、名案、典型個案,但大案、名案、典型案件并不都是“影響性訴訟”。有些案件因為標的大小,情節的離奇,時間的巧合,當事人的知名,法律關系的復雜,領導的重視,甚至是炒作手法的高明都可以成為所謂大案、名案、典型案件。然而這類案件如果偏離了“個案促進法治”的這條主線,就算不上“影響性訴訟”。 “影響性訴訟”研究盼望并期待更多法律人的關注和積極加入,但它和許多法學家基于案例的研究不同。法學家從案例里提煉出他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可以完全拋開案例進行自己的論述,研究的結果可能遠遠超越了本案的承載量。而“影響性訴訟”從個案開始,還要回到個案,個案和個案所代表的訴求不能得法治的關照,“影響性訴訟”的目的便沒有達成。 “影響性訴訟”離不開媒體的力量,甚至也只有在網絡時代,“影響性訴訟”才完全具備發生深刻影響的物理條件。盡管提升法治意識也是“影響性訴訟”的目的之一,然而,“影響性訴訟”研究不同于媒體的案件報道和法制宣傳,它著重觀察當事人如何訴求,研究當事人依法訴求過程與法治走向的關系。 為什么是“影響性訴訟”而不是公益訴訟?“影響性訴訟”與公益訴訟在某些時候也存在交叉和包含的關系。公益訴訟屬于公益法的范疇,如果將有些憲法性案件和私權保障案件列為公益訴訟,也有很多難以回避的法律問題和學術爭論。“影響性訴訟”的研究不僅僅在法制的語境里自說自話,更重要的是它基于案情,促進法制,研究民情。 亞里士多德說過:“法治應該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影響性訴訟”的研究目的就是搭建一個橋梁:法律如何獲得普遍(自愿)的服從?那些移植背景下產出法律又如何證明是民意代表的良法?“影響性訴訟”其實是一個后法律移植時代法律人的法治話題。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法律的生命在于訴訟,通過“影響性訴訟”的活水,我們拭目以待法治的清渠! (作者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憲法與人權專業委員會主任) 附:2005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 一、佘祥林案 二、中國民間對日索賠案 三、馬德、韓桂芝、田鳳山連環腐敗案 四、顧雛軍案 五、黃靜疑案 六、杜寶良巨額罰單案 七、奧拓車撞人案 八、福建農民環境污染侵權案 九、郝勁松因發票狀告鐵路局案 十、通用大宇訴奇瑞公司案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