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央行定調 2006年貨幣政策緊中有放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8日 15:44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杜艷 北京報道

  2006年,中國“寬貨幣、緊信貸”的狀況是否會繼續?困擾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過高的壓力是否會有所緩解?央行的貨幣政策制定將如何權衡“通脹”抑或“通縮”的潛在壓力?

  1月5日,這些問題在南昌有了初步的答案。

  在這里召開的2006年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2006年要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貨幣政策的預期調控目標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狹義貨幣供應量M1分別增長16%和14%,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5萬億元。

  專家分析盡管央行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比較理想,貨幣政策繼續中性,但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執行中,將不得不再次面對剛性的外匯占款增長壓力,而商業銀行流動性過高的問題則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的輸導。

  M1和M2結構性調整

  央行剛剛公布的2006年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在現有的M1和M2增長差距的基礎上,分別對兩者采取了小幅度結構調整:M2增長16%,M1增長14%。

  這與往年明顯不同。近幾年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并沒有對M1和M2進行分類調整,2004年和2005年的目標分別是:M1和M2同比增長17%、M1和M2同比增長15%。

  對此,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彭興韻博士分析,2005年中國貨幣供應中出現了一個“特殊情況”,那就是M2的增速比M1的增速出現了明顯的偏離,M2高速增長,而M1增長相對平穩,央行的貨幣調控很難達到年初預定的M1和M2同比增長15%的目標。因此,央行在今年的調控目標中,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這樣就可以避免“采用統一的調控目標而帶來的貨幣增長幅度的大波動”。

  央行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M1和M2增速的差距逐步擴大。截至2005年1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8.3 %,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12.7 %。

  M1和M2的增長幅度不僅大大偏離了央行預期的調控目標,而且給央行的貨幣政策制定帶來了新的難度。

  彭興韻認為,M2的高速增長主要是由于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增長所致,如果央行對M2干預過多,則可能連帶導致M1的增長更加緩慢,所以需要區別對待。

  而另一重難題在于,在M1和M2差距擴大的同時,貨幣的流動性亦在逐步降低。彭興韻認為,這個比例的變化表明了經濟增長中潛在的緊縮壓力。

  所謂貨幣的流動性,就是M1與M2之間的比率,當M1的增長率低于M2的增長率,表明貨幣的流動性在下降。2005年1月份,這一比率為37.62%,而到了11月末這一比率已經下降到35.6%。

  他告訴記者,十年前中國也出現過同樣的現象。1995和1996年M2的趨勢同樣背離了M1的增長,持續提高。而由于M2的走勢一直在上升,使得有關部門得出通脹依然十分嚴重的判斷,未能針對已經初見端倪的需求不足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結果加速了中國的通縮。這一特征在2001年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2001年5月,M1和M2的增長率分別為13.02%和12%,而到年底時M1的增長率下降到了12.65%,M2的增長率卻迅速上升到了18%。當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只有7.3%。

  這是不是一條普適的規律尚待時間檢驗,中國是否進入通縮周期也需要謹慎判斷,但是,已經暴露出的11大產能過剩行業和內需不足的問題,卻是央行的貨幣政策不得不仔細斟酌的難點之一。

  流動性壓力

  背離M2高速增長的不僅僅是M1,還有銀行的信貸。落差背后,不僅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而且使商業銀行背負上沉重的流動性壓力。

  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11月末,信貸增速與M2相差達到4.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銀行存貸差額亦同步飆升。到2005年9月末,銀行體系的存貸差額達到了8894.5億元,存差貸額與貸款余額之比達到了46.58%。

  對此,

人民銀行統計司王毅指出,貨幣和信貸增速的差異帶來了三方面的影響。

  首先,由于信貸增速緩慢,銀行體系資金充裕,加上央行2005年3月降低差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促使大量資金涌入銀行間市場;其次,貸款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的利差變大,受貸款平穩增長影響,貸款利率持續走高,2005年第二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1年期貸款利率加權平均為7.46%,而貨幣市場利率卻持續走低;再次,資金供給產生結構性差異,銀行體系資金充裕而實體經濟的某些部門卻存在資金缺口,信貸向大企業、發達地區傾斜,而落后地區、中小企業和個體農戶卻存在資金缺口。

  而無論哪一方面的影響,都使貨幣政策的傳導大打折扣,而2006年央行貨幣政策的執行似乎依然難逃流動性壓力的影響。

  與M1和M2同時出爐的數據是,2006年的信貸目標為: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5萬億元。

  這個數字與2004、2005年一脈相承,前兩年的目標分別為2.6萬億元和2.5萬億元。

  彭興韻認為,雖然單從數據上看覺得信貸保持適度寬松,但是縱向比較卻不難看出,信貸實際上是在不斷收緊的。

  他告訴記者,相對于2004年的實際信貸余額,2005年信貸的增長率為14.09%,而2006年的信貸的增長率僅為12%左右。

  在他看來,2006年對于央行來說,最大的壓力依然是剛性的外匯占款增長而導致的基礎貨幣對沖壓力,以及銀行間市場過剩的流動性問題。

  1月5日的央行工作會議中指出,2006年要繼續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強調,要推動金融產品創新,進一步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強對資產支持
證券
的研究與開發。

  而這些無疑將從根本上對流動性的壓力起到輸導作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