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 新農村建設全面開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1日 15:4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范利祥

  上海、安徽報道

  2005年12月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閉幕。會議指出,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定要開好頭、起好步。

  而同一天,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高票通過決定,《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認為,當前中國農村改革面臨新經濟環境下的新課題,就是隨著稅費改革進入新階段,特別是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村怎樣實現在“無稅時代”的各項改革。

  國家建設資金投資轉向

  12月30日,踏在通往縣城的那條新修的公路上,安徽渦陽縣新興鎮黨委書記張群感慨不已。“要想富,先修路”,他明顯地感覺到,這條國家財政全額投入的公路,將徹底改變這個鎮子的命運。

  張群興奮地注意到,把國家建設資金的投入更多地轉向農村,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了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定的2006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首要內容。

  加大財政支農力度,這是我國近年來“三農”工作的一個關鍵詞。2005年,僅中央財政安排用于“三農”的資金就將超過3000億元。

  長期以來,我國在公共產品供給上實行兩套政策,城市公共產品基本是由國家提供,而農村的公共產品有相當大的比重則由農民自籌資金解決。雖然國家財政每年都要通過“支持農業支出”科目向農業投入較多資金,但大都為政府涉農部門的經費,最終落實到農業和農民頭上的如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費、農村電網改造等等是少之又少。

  這導致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成了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而參加這次會議的代表們意識到了一個重要的轉向: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別是調整國家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由以

城市建設為主向更多地支持農村建設轉變。

  而在財政支農這一塊,會議明確要求:2005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于上年。今后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生等社業經費用于縣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

  公共財政的陽光,開始史無前例地大面積灑向農村。

  農村綜合改革的新課題

  “圍繞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通過自家那臺黑白電視,尹愛勇也“知曉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一些內容”。

  但身為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高樓鎮村民組組長的尹愛勇隨后開始犯愁。“據上面說,可能要把(村民組)組長撤掉。”

  尹發愁的,并不是他這個“九品芝麻官”能否保存,“反正一年也就兩三百塊‘工資’”,愁的是,“以后村子里有個啥事情,誰來組織?”

  賀雪峰教授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作為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負責人,他剛剛完成一個有關鄉村基層組織生存狀態的調研。

  最近幾年,“精簡機構”同樣成為我國多數省份農村稅費改革的關鍵詞。在它背后,尹愛勇們正在經歷著一場大規模的“并村運動”。

  “并村,本來就使得村干部減少了,現在再把村組長這樣的村干部砍掉,以后,誰來組織農村公共產品的建設工作?”賀雪峰表示。

  他認為,建設新農村的核心力量是基層組織。比如在農村文化建設這一塊,農村的“文化站”大多都取消了,“人員都下崗了”,“連籌劃的機構都沒有,依托誰來建設?”

  韓俊把這稱為“無稅時代”農村綜合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他認為,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建立一個精干、高效的農村基層政權的機構。

  難題還包括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改革,“都比較棘手”。

  增加對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投入,從多方面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對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2006年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在接下來的農村綜合改革階段,其它方面的改革也需要協同推進,如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堅持農村土地基本經營制度和嚴格控制建設占地,確保農業發展和農村穩定”。

  城鄉統籌發展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是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又一個核心內容。

  安徽省財政廳廳長朱玉明認為今后對農業的“予”要大于對農業的“取”。

  但“予”不應緊緊局限于財政支持,而是要更多地體現在產業支持和體制政策的“放活”上,即便是直接財政的投入,也要體現市場化原則要求。

  此外,目前的改革越來越涉及到一些深層次的體制問題和制度問題,尤其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這也是現階段農村改革的核心問題。

  對此,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要引導農民有序進城務工,公平對待農民工及發展縣域經濟、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

  改革還涉及到戶籍制度改革、農村金融改革、征地制度改革、農村社會保障機制改革、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的就業制度等等。比如,戶籍制度不改,勞動力就不可能自由流動,公民就沒有自由遷徙的權利。

  會議指出,目前中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還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農村仍然是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顯然,這場改革,考驗著決策層的勇氣和決心。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69,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