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0日 20:29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 (記者 任芳 江國成) 中國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列為中國未來5年科學發展的首要方略,部署這一方略開局措施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三個高于”,首次明確了財政支農的力度和投資方向。 會議提出,在建設新農村的開局之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
“這是中央首次這么大力度、這么具體地談對農村的財政投入,尤其是最后一句明確了投資的方向。這是一個重要轉向,表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將從城市轉向農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說。 據韓俊介紹,以前對農村的投資更多集中在大江大河治理方面,農民直接收益率偏低。“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的項目主要是指節水灌溉、人畜飲水,農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牧區草場圍攔等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六小”工程。 新中國成立后,城市的道路、供水、供電、學校、醫院等都由財政投資建設,而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卻大都由農民自己投資。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統計,全國10個特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0%,但世界銀行推薦的合理比例應該在15%以下。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將達到3萬億元左右,而中央財政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資金約為293億元,不足財政收入的1%。同期,今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突破8萬億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模2萬多億元。 為此,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道路、飲水、電網、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增加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投入。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成為今后中國政府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的重要方面。 目標雖已明確,任務并不輕松。目前,占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全國還有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 據發改委有關專家調查,當前開展“新農村”建設,要按照一定標準滿足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沼氣、用電、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扣除已建成的投資項目,全國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約為1700元至4900元,全國大概需要4萬億元。 盡管中央財政明確要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投入力度,但投資額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相比無異于“杯水車薪”。一些專家建議,如果每年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里拿出10%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那么15年就能投入3萬億元。 亞洲開發銀行駐華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指出,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同樣迫在眉睫。據統計,目前僅郵政儲蓄一項每年就從農村抽走資金1000多億元;農村信用社多年來也一直是存款量大于貸款量。 “若不盡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以千億計的資金流失,必然會削弱以百億計的財政投入的效果。”湯敏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