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主要經濟指標創“十五”以來新高
本報訊 記者王楊報道:按照江蘇省開發建設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決策,徐州市在境內150公里東隴海沿線打響了一場新的“淮海戰役”,沿線經濟活力明顯增強,新型工業化產業帶建設初見雛形。該市預計今年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5億元,增長14.2%;一般預算收入54億元,增長2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8%左右,今年
主要指標均創“十五”以來新高。
蘇北以農為主的發展格局,造成了與蘇南和蘇中差距的進一步拉大,成為江蘇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難點。2003年,江蘇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開發建設東隴海產業帶、振興蘇北經濟、推動區域共同發展的戰略部署。經濟總量列隴海—蘭新鐵路沿線中心城市前列,人口和面積分別占沿東隴海線地區75.4%和68%的徐州市堅持規劃先行,積極與省產業規劃銜接,明確了“沿線地區經濟增長率先在蘇北達到全省平均增長水平,努力趕上沿江增長水平;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力爭3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到2010年實現在2000年基礎上翻一番,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和“全面提升機械、化工、食品、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積極發展新醫藥、汽車、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等具有徐州特色的產業體系目標。
通過一系列精心組織的“走出去、引進來”活動,在港臺和東南亞地區引發了“徐州熱”和“東隴海產業帶熱”。今年5月的首屆蘇臺經貿洽談會上,500多名臺商到徐州進行了合作洽談和實地考察,150多個項目實施對接。今年以來,徐州以東隴海開發為題共簽約內外資項目103個,引進外資15億美元、內資218.3億元。
徐州市及沿線各縣(市)區抓住東隴海線產業帶開發的機遇,積極推進“工業倍增”計劃,抓工業總量、抓有效投入、抓規模企業。今年以來,徐州市在沿線實施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50個,完成投資380億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350個,億元以上項目190個,大大超過全市和蘇北地區工業投入的平均水平。銅山縣著力建設五大支柱產業,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跨入了百強行列。新沂市圍繞建設“東隴海線上第三大城市”的目標,初步形成化工、造紙、食品、紡織服裝、資源開發和高新技術五大板塊。邳州市主導產業實現了集群、集聚、集約發展,走在各縣(市)區前列。
《華東新聞》 (2005年12月28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