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上海國資觀點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20:40 上海國資

    華源危機

  2005年以來,總資產572億元、旗下擁有7家上市公司的華源集團不斷曝出資金危機。9月以后,伴隨多家債權銀行起訴,“華源危機”達致頂峰。期間,倒閉、托管、重組的各色傳言不絕如縷,至今終有階段性結論。

  與華源同屬央企的中國誠通控股公司即將受國務院國資委的委托重組華源集團。重組涉及資金50億元,其中25億元作為新增資本金注入,另25億元以華源向誠通控股定向發行可轉股債的形式注入;資金來源,則是正在安排中的誠通控股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

  享有顯赫的“央企”身份,如今迫于深重危機而不得不在國資委主持下“火線重組”的,華源是第一例。

  華源集團成立于1992年,總部設于上海,隸屬國務院國資委,2004年曾以494.61億元營業收入位列中國1000家大企業集團第29位。13年來,華源的發展堪稱一部“并購史”。公司創辦人、現年60歲的周玉成多年來以集團董事長、總裁身份掌舵華源。正是在周的引領下,以紡織業起家的華源在13年間發動各種并購近90起,總資產從創立之初的1.4億元增至如今的572億元,所涉產業早已跳出紡織一隅,拓展至農業機械、醫藥等全新領域。進入21世紀以來,華源更以“大生命產業”示人,躍居為中國最大的醫藥集團。

  據悉,此次“華源危機”導火索有二:其一,是5月、6月間

財政部進行“2004年會計信息真實度檢查”,主要針對
會計師事務所
等中介機構,華源是選擇的兩家重點企業之一,這次例行檢查遂被視為華源危機爆發的前兆;其二,是9月中旬上海銀行對華源一筆1.8億元貸款到期。

  金融業為什么難以復制制造業改革奇跡?

  今天的金融業改革“路線圖”,還看不太清晰。不過,有一點重大不同已經顯現,那就是在沒有實現“對內搞活”的情況下,被迫進入倒計時,單向選擇向外資開放,這種選擇可能帶來一些長遠的難以修復的后果。

  最重要的一個后果是,本土民間資本可能歷史性地失去進入銀行業的最后一次機會。中國民間制造業者轉型升級為民間金融業者的歷史性進化路線,將被人為中斷。這當然首先是民間資本的損失,但損失最大的恐怕是世界工廠的前景。想像一下,中國這樣一個制造業大國,可不可能在沒有本土民間銀行的參與下,單靠“國有+跨國”的金融格局繼續支撐?

  遺憾的是,恰恰是民間資本自身的短視和貪婪,促使決策者徹底關上了一度向他們半開半閉的金融之門。一個沒有本土民間業者參與的產業和市場,會不會成功?這才真正是“背水一戰”。

  30年后誰養活我們?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的人口老化來得更突然、更猛烈。按照聯合國的估計,中國的老齡化高峰將在本世紀30年代到來。對于一個強烈依賴制造業、人均收入每年不足1000美元的人口大國,老齡化可能是一個比工業化更難應付的挑戰。從世界的角度看,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將對制造業的分布、資金的趨勢、世界儲蓄率的變化以及各國移民政策,帶來重大且目前尚且難以量化的影響。

  今天,一個60歲以上的老人有6個勞動人口供養,到2040年則只有2個勞動人口供養。隨著2000年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們不能不對未來充滿憂慮。如果以72歲的平均壽命計算,當今47歲以下的社會中堅,屆時都可能面臨能否過上有尊嚴的退休生活的問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