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收割機、木地板、文具……我國的出口企業越來越多地因“知識產權糾紛”在美國“惹上麻煩”。目前,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涉華的案件占近三分之一,2005年發起的29件“337調查”中有8件涉及中國大陸的企業。(據新華社)
337條款:美國企業“法寶”
337條款,最初在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中出現,經多次修訂,現規定:進口行為若存在不正當競爭,且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可根據美國國內企業的申請進行調查。所謂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指:侵犯美國國內有效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因此,337調查也是美國針對不公平貿易展開的調查和救急措施。
“如果想向美國出口,就必須了解337條款!痹趪抑R產權局前不久舉辦“美國知識產權司法制度與337訴訟實務論壇”上,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資深大法官瑞德以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行政法官布魯克告誡中國企業,目前337條款已經成為美國企業阻止競爭對手進入美國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律途徑,正越來越多地被美國企業所采用。
“337訴訟調查時間較短。普通專利訴訟調查平均時間為兩到三年,而337調查時限僅一年到一年半。因此一旦查實企業有侵權行為,可迅速進行制裁。另外337訴訟制裁是極度嚴厲的。一旦通過,其后果有可能影響到所有被告企業產品對美國的出口和銷售,甚至牽連本國所有同類企業。”瑞德說。
由于在具體法律程序操作中,美國企業申請337調查非常容易,而我國相關企業的應訴卻在時間選擇、費用負擔、證據收集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因此,在最后的裁決中,中國產品極易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
積極應訴是上策
對于大多數中國企業和百姓而言,337條款是陌生的。對于不少遭遇過337調查的中國企業來說,應對是被動的。在過去10年,337條款案件中充當被告的中國企業很少進行抗辯,而且大部分沒有出庭。
“沉默并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泵绹鳫OWREY律師事務所獨立顧問、美籍華人鄂為群律師表示,缺席判決意味著放棄發言權,而對方說什么就是什么。
專家們介紹,中國企業在面對“337調查”可選策略有“解決”(尋求私下解決)、“缺席”、“對抗”、“反攻”。只要敢于應訴,中國企業獲勝機會很大。如2003年、2004年的中國電池“337調查”案,ITC終裁認定:原告美國勁量控股公司擁有的專利屬無效專利,包括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在內的中國7家電池企業不構成專利侵權。
此外,中國企業還應提高知識產權意識,最好能在美國申請自己的專利。因為,按照337調查根本的性質,即凡在美國本土依法律程序注冊登記的美國企業與專利(不管是本國籍還是外國籍人士),都會擁有解決糾紛的優先權。
作為美國資深大法官和ITC行政法官,瑞德和布魯克也希望中國企業能夠積極應訴,而不是置之不理。他們建議中國企業不僅要建立起自己的專利儲備,同時還要了解美國專利制度,清楚中美兩國在司法程序等方面的許多不同之處。
如何避免成為“靶子”
“最近幾年,我國漸成美國337調查最多的國家。”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鄧軍介紹,最近幾年,在中美貿易中美國頻繁使用337條款保護國內企業。
中國企業為何越來越多地成為美國“337調查”的“矛頭所指”?對于這種情況,鄧軍認為,知識產權不僅是一個國家激勵創新,保護回收研發投入的基本制度,而且也是一種越來越重要的市場競爭工具。中國企業對美出口的快速增長,必然會使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動用知識產權工具進行抵抗與還擊。在美國,美中企業的知識產權糾紛與訴訟的快速增加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如何使國內企業盡快熟悉掌握外國的知識產權法律,迅速地、大幅度地提升我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進行市場競爭的能力,全面增強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正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是我們舉辦這個論壇的目的,也是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工作中給予高度關注的問題!弊鳛椤秶抑R產權戰略綱要》制定工作的直接參與者,鄧軍透露,目前中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工作已經啟動,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著手牽頭組織制定,此項工作可望于2006年下半年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