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科技大會前夜:自主創新國策解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5日 11:4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雷中輝 北京報道

  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最近很忙。

  12月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被定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而2006年1月將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國家將
發布新修訂的科技發展戰略。而這些都是王元研究和參與制度的領域。

  “戰略規劃已經完成,相關的綱要也準備就緒了。”12月20日,王元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這是國家科技戰略的第三次修訂。”

  實際上,全國科技大會自1978年僅開過兩次。1978年3月的全國科學大會確立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思想。在1995年5月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則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而第三次科技大會的主題將是“自主創新”。

  科技戰略的國家意義

  《21世紀》:國家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提出科技戰略規劃的修改?這次修改的目標是什么?

  王元:改革開放以來的兩次科技戰略規劃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即將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將對前面的政策進行一定的總結,并且要提出新的科技發展戰略和一整套的政策,這三次會議是有一定的連續性的。

  我們國家目前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經濟總量很大,剛剛公布修訂的GDP世界排名上升到第6。現在我們要考慮的是,要保持這種發展速度 15年甚至更長。

  回過頭來看,維持中國經濟如此高速增長的方式,還是“三高一低”(高消耗、高投入、高成本、低附加值),這對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必須把這種方式加以轉變,但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全方位的變化過程,比如說涉及到資本市場的更加開放和流動、涉及到企業的規模、涉及到企業的體制障礙、涉及到企業微觀的基礎改造。

  但關鍵的只有一個,就是尋找到改變這些狀態的技術手段,為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更多新的手段,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21世紀》: 自主創新對中國整個國家的意義何在?

  王元:從這些年的發展來看,中國經濟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很高。中國目前有將近200種產品在世界排名第一,大部分還屬于低附加值的,主要還是依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在這種貿易格局下,一方面遇到了越來越多的非關稅性壁壘的挑戰,比如說技術標準,還有一些政治選擇,比如遏制中國,以及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僅僅停留在依靠低附加值的產品生產,可能中國還是一個大國,但是不可能是一個強國。

  《21世紀》:即將在這次科技大會推出的國家科技戰略規劃,跟前兩次科技大會相比會有什么不同?

  王元:有四個方面的區別:首先是全球化的背景。全球一體化,中國也可以積極廣泛地利用全球的科學技術。

  其次,當代國際科技發展的態勢不一樣,現在的發展非常快,在非常多的領域以群體性、系統性的科技技術來替代原有的傳統工業基礎,這給中國在轉變增長方式的過程中帶來許多的機遇。我不認為自主創新是為了打破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壟斷是相對的,而且當代的技術特點是技術的更新和替代很快。

  現在國情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第二次相比,國力和國際地位都提高了,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中國的市場經濟在不斷成熟,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這就對科技資源的配置,政府職能的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四個方面來審視和比較,對于政府具體規劃的文本制定有很大的指導作用,這也導致許多的改變是系統性的、全方位的。

  政府角色的轉變

  《21世紀》:在中國科技戰略的轉移中,政府的職能應做哪些轉變?

  王元:政府的職能應該有三方面:

  政府必須有持續的投入機制來擴大中國科技實力。這種投入更多地要解決發展過程中基礎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技術平臺、科學普及等重大公共產品的產出和供給能力,這種投入更多的是指資金投入。

  同時,資金的投入必須建立一整套組織機制來加以保證。要通過改變國家的科技計劃體制,調整預算的制度,科技資源的配置機制,來支持一些真正能夠產生公共產品的基礎平臺。

  最關鍵的就是政策。在法律政策、財稅、政府采購方面全面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并采取突破體制障礙所需要的一些相應政策。這些政策將在新的科技戰略綱要中加以規定。

  《21世紀》:我們也看到,在解決產、學、研三者關系的時候,中國目前的狀況并不令人滿意,政府應當在其中充當什么角色?

  王元:需要強調,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我們要走一條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首先,技術創新應當根植于企業,真正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機制。比如說,新技術的發明者是否是新技術的應用者或者擴散者?而且在企業的創新活動中,需要加強企業與大學和院所之間的市場原則的合作關系。

  在解決因為和市場相隔較遠,企業不愿做或者做不了的公益性研究、基礎性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等問題的時候,政府在科技投入上要能夠積極地調動企業的投資。這就要解決政府的職能定位問題,解決政府如何通過市場的手段、資源配置的手段來提高企業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

  《21世紀》:這次科技大會是否會提出對現有科技體制進行改革?

  王元:妨礙中國自主創新的發展,并不是單一的體制問題或者資金問題,這二者不可分割,所以,在科技戰略的制定上,會充分考慮這兩方面的因素。

  中國的科研體制有很多優勢,比如說人力資源,我們有很完整的學科建設體系。但是,現代科學發展歷史不長,受到很多政治運動的影響。

  所以要認識到自身的差距,關鍵問題是要扎扎實實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要有國家持續的投入,要有相應完善的政策體制,促進社會資源對科技發展的支持。

  科技資金的獨立評估

  《21世紀》:新制定的戰略規劃,會不會對國家財政的科技資金專項撥款進行規劃?會不會更偏向于中小企業?

  王元:我要更正一個觀點,國家財政撥款真正落實到科技部的很少,很大一部分由國家財政撥往其他相關科技部門。另外,國家專項資金的撥出也沒有非常明顯的意向是撥給大企業,相當多的也是撥給中小企業,關鍵取決于你有沒有能力來從事這樣的科研活動、有沒有能力投入到這些科研項目中。

  在對待科技方面的財政支出,中央政府應該要有一套完善的機制,來保證國家投入到科研活動的資金能夠有效地統籌協調和統一配置。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對科技的投入增長很快,去年的投入是1966億元,占GDP的總量1.21%。據我統計,在科研的投入中,企業所占的比例高達70%多,政府的資金只占26%,但是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科研資金投入和銷售總額之比大約只有0.8%。

  《21世紀》:那么,國家如何支持中小企業進行研發投入?

  王元:中小企業的創新,從國家的政策來看,正在想辦法解決。一方面是不斷擴大中小企業創新的基金規模,國家和地方的創新基金的規模這幾年增長是很快的。

  第二個問題,需要有一些金融性質的改革,包括開發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怎么讓企業在成長發展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有不同的金融產品相配置,從而分散投資者的風險,同時又能夠提供足夠的資金用于創新和發展。

  《創業投資管理辦法》發布后,類似的政策目前都在研究,比如退出機制等。

  《21世紀》:今年國家會否對科技資金的有效利用進行監督或者立法?

  王元:科技資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目前都在逐步健全。我們建議在科技規劃中建立獨立的評估制度,其中更多地是第三方的評估。同時也要著重發展針對項目管理人、科研院所、研究機構的評估,納稅人的錢投入到一個項目中,公眾有權知道了解你究竟在做什么。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