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登封經濟發展模式陰陽臉 左手保護右手污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3日 10:01 人民網-市場報 | |||||||||
-本報記者 張向永 王海 左手保護,右手污染,這種割裂式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被當地部分干部群眾指為“急功近利,殃及子孫”。 河南省登封市雖然具備旅游資源和礦產資源的雙重優勢,卻未能做到協調發展。由于 中岳嵩山腳下的河南省登封市,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嵩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因其具有“五世同堂”的地質構造,被地質學家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輪通過為“世界地質遺產保護單位”;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古老的天文建筑觀星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廟、儒學圣地嵩陽書院等均馳名天下。 然而,為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登封局部地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不僅影響到了旅游資源的開發整合,更威脅著當地居民的健康。一幅耐人尋味的場景是:當地政府對知名景區大搞保護吸引游客,而在景區外卻默許大批高耗能、重污染的企業上馬以求發展經濟。左手保護,右手污染,這種割裂式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被當地部分干部群眾指為“急功近利,殃及子孫”。 重污染“毒瘤”已成氣候 登封以市區為界,東南方向是工業分布集中的告成鎮、大冶鎮,西北方向則是會落著少林寺等著名景區。 11月中旬的一天,記者經登封市區進入大冶鎮,一路上只見用于煅燒礦石的小高爐煙囪林立,空中塵霧彌漫,難見晴日。據大冶鎮政府韓副鎮長介紹,這些都是由當地群眾開辦的小冶煉廠。 與空氣污染相伴的,是水污染。記者在該鎮下游的石淙河畔看到,河床上淤積著厚厚的黑泥,同樣發黑的河水已近干涸。村民李嫂告訴記者,石淙河上游大冶鎮的煤礦、冶煉廠以及原來的造紙廠等,都往河里排放污水。盡管造紙廠被關停,但是沿河新建的污染企業更多。記者沿途發現,這些沿河新建的多是冶煉企業,有的連名字都沒有,但透過窗口能看見熊熊燃燒的爐火。在劉碑村河段附近,已經形成了一個高耗能、重污染的冶煉企業群。 地上是污染,地下是塌陷。記者看到,大冶鎮政府所在地比周圍地勢明顯高出一大截,形狀像一座“孤島”。當地群眾說,這是因為鎮政府周圍地下的煤被挖空,形成了塌陷區。 盡管如此,被稱作“第二個陽城工業區”的大冶鎮生態環境還不是最惡劣的。 出大冶鎮往西南方向而行,剛轉過一個山崗,遠遠就看到一片綿延數里的濃煙遮掩了半個天空,觸目驚心。濃煙升起處,就是陽城工業區。 漸行漸近,空氣中的浮塵已是肉眼可見。據當地居民介紹,該工業區內大多為高耗能、重污染的冶煉企業,已在此盤踞數年且每年都在增加,就像是長在這里的一顆“毒瘤”。“你騎上自行車兜上一圈,保證會變成非洲小伙兒。”一位群眾對記者說,“在院子里吃飯的時候,碗里能落一層土!” 距陽城工業區西北約20公里處,便是少林寺。北京的王先生對今年夏天的登封之行至今記憶猶新,他拿出厚厚的一疊照片對記者說,出登封市區,往東南而去,一路上電線密布、高爐林立、濃煙滾滾,細看才知是冶煉企業扎堆所致;反方向則芳草茵茵、綠蔭如蓋、天高云淡,不用問便知是通往“深山藏古寺”之處。他感慨道:“這就像一個人左臉搽粉,右臉抹灰,弄來弄去成了陰陽臉。” 不僅僅是城市變成了“陰陽臉”,更嚴重的是居民的健康正在受到威脅。在告城鎮煙莊村,一位村民急匆匆找到記者訴苦說:“由于環境污染,近幾年我們村得癌癥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一家幾口都是。牲口患怪病的也多了,不是長不成,就是瘸腿兒。我們告狀無門,上訪無路,這樣的日子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另一位村民還說:“由于污染出了名,我們出去賣菜都不敢說自己是告成鎮的,人家都怕中毒,不敢買。” 當地群眾告訴記者,本地環境惡化的“罪魁禍首”和源頭,是登封工業的龍頭老大———登封電廠集團。 優惠電價匯聚工業污染源 有關資料顯示,登電集團是以電力為主,集煤炭、有色金屬、建材等為一體的地方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多年來,登電集團利用當地的煤炭和礦產資源,創出了獨具特色的“煤變電、電變鋁、鋁變制品、廢渣變水泥”的“黑白”發展模式,并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肯定。 那么,登電集團與陽城工業區是什么關系呢?原來,1997年前后,登電集團脫離國家電網,發電量開始富余,為消化掉多余的電量,在登封市政府的支持下,以低廉的電價優勢,在全省范圍內招商引資,吸引了一批從事冶煉的高耗能企業在集團周圍落戶,形成了如今的陽城工業區。 據有關人士透露,2002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能源趨于緊張,在國家三令五申取消高耗能工業優惠電價之后,登封市依然我行我素,利用登電集團電網獨立運行的“優勢”,繼續給予高耗能工業優惠電價。“一高一低”間的巨大反差,使高耗能產業一時間成了暴利行業,登封東南電力富集區成了高耗能工業發展的“樂園”。 當地一位干部認為,由于登電集團“圍繞電業辦產業”發展模式,能夠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奇跡”,因此大冶等鄉鎮紛紛效仿,并成為主導登封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 采訪中記者發現,冶煉爐子圍著電廠建,是大冶鎮一“景”。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一個小冶煉廠投產后,正常情況下只要3個月就能收回投資,因此成為冶煉爐子蜂擁而上的原因。同時,在小冶煉企業的生產成本中,供電成本竟占到70%的比重,則足以說明其對電的倚重及能耗之高。記者在石淙河畔看到的高耗能工業區,就建在一個違法私建的變電站周圍,電源便是登電集團。 當地政府為何以犧牲生態環境的慘痛代價,來換取資源型的短期經濟利益呢?當地群眾的話耐人尋味:“說白了,一個高爐樹起來,就會產生一堆經濟數字,而數字出政績,政績出官帽子,領導又何樂而不為呢?” 景區污損呼喚科學發展觀 與陽城工業區毗鄰而居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星臺,為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天文建筑,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建筑之一。 然而,如今的觀星臺卻被污煙籠罩。11月底,記者登上觀星臺,目力所及,濃煙滾滾,不辨南北。一位游客說,這樣的環境,觀星臺像是狼煙臺,別說觀星,觀天都難。記者還發現,觀星臺的石欄桿層層剝落,用手一碰,石屑嘩嘩往下掉。導游介紹說,環境惡化導致游客數量銳減,觀星臺景區門票年收入已跌至幾萬元,僅相當于每天接待3名游客。 遭到破壞的又何止一個觀星臺! 石淙河上的石淙澗,昔日山青水碧,素有“小桂林”之稱。相傳武則天曾在此大宴群臣,故有“石淙會飲”之說,為登封十景之一。而真正讓它為世人所熟知,則是伴著電影《少林寺》的熱播,女主人公在此牧羊放歌的鏡頭,令億萬觀眾心馳神往。 “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對著石淙澗,輕輕哼起《牧羊曲》,村民李嫂陷入昔日的記憶。“我是1986年嫁到附近村子里的,那時候來這里挑水吃,水清得見底,連鱉爬過的印兒,都看得清清楚楚。”聽著李嫂的講述,記者卻看到,一灣淺淺的黑水順流而下,在石淙澗匯入一潭,黑乎乎的水中漂浮著各種雜物。 當然,登封市對環境也并非完全不重視。近幾年,登封市啟動投資2億多元,對少林景區面積2.18平方公里的核心區范圍內進行大規模拆遷改造,欲求重現“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意境。 但是,河南一家旅游公司的負責人卻認為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他表示,旅游在走下坡路,盡管原因很多,但與局部地區的環境惡化不無關系。如果當地政府不盡快促使生態環境整體協調發展,后果將不堪設想。某局一名退休干部也對此憂心忡忡:“如果周邊環境不斷惡化,無論少林寺景區怎么改造,都像是在垃圾堆里蓋別墅一樣,沒人愿意去住、去看,甚至終有一天,垃圾會把別墅埋住。” 擔心歸擔心,東南地區的環境污染仍不見好轉,而且呈現不斷惡化的態勢。由于看到了電力蘊藏的巨大利益,在大冶鎮等地大批企業、私人違法投資建設小火電廠、變電站。當地群眾告訴記者,隨著這些電力設施的陸續建成投產,必將形成新一輪的高耗能產業發展熱潮,當地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又要迎來一場更大的劫難。 《市場報》 (2005年12月23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