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立看農業發展之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2日 09:09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程瑞華 編者按 2005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成就突出的一年。這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舉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經濟金融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改革事業 2005年夏天,重慶市酉陽縣的田野里又長滿了半人多高、隨風搖曳的綠色植物———青蒿,張老漢看著青蒿的長勢,笑得很開心。數據顯示,酉陽今年僅青蒿種植一項,就使3萬多進入農莊的農民共增收1600多萬元。 青蒿是一種菊科植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其含有的青蒿素為全球瘧區一線抗瘧藥。由于獨特的水土氣候,重慶酉陽縣種植的青蒿是全球青蒿素含量最高的地區,青蒿素含量平均為8‰,最高達18‰,占有了全球80%以上的青蒿資源。然而,豐富的資源在過去并沒有讓產區的農民過上多么富裕的生活。 華立集團是一家控股國內三家A股上市公司、總資產超過80億元人民幣的大公司,有著5年多的青蒿種植經驗。從今年開始,華立在重慶酉陽和湖南吉首建立青蒿種植基地,采取租種當地農民土地的農莊式方式開始青蒿的大面積種植,使這里的農民看到脫貧致富的希望。 吉首市市長張官人在評論華立的這種做法時,說了這樣的話:從一定意義上講,農業的原料出來后,只有經過一流企業的專業化加工、生產,才能真正參與國際競爭,才能獲得穩定可靠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事實上是對人的改造的一個過程,將農民改造成產業工人,將他們手中的土地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資本。華立恰好將農業資本與工業資本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而今年走上了致富之路的,有更多是像酉陽和吉首的農民。可以說,探索農業發展之路一直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繼2004年之后,今年中央又一次把支持“三農”作為一號文件的主題。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對“三農”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今年農業亮點頻頻。 中央對于今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圍繞這條主線,今年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今年,國家繼續實行減免農業稅的政策,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全部免征農業稅和除煙葉外的農業稅,河北、山東和云南等3省也降低了農業稅稅率。2005年全國還安排糧食直補資金132億元,中央財政年初預算安排良種補貼資金37億元、農機補貼資金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6億元、8.5億元和2.3億元。預計今年可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約220億元,使8億多農民受益。 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穩步增加,又使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據財政部初步統計,今年中央和省安排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約135億元。對糧食大縣實行補助和獎勵,中央財政安排150億元用于對產糧大縣和財政困難縣的轉移支付,其中用于近800個糧食大縣的獎勵資金約55億元。 與此同時,對農業的支持正在形成合力。農業"科技入戶"開始發揮作用,全國2億畝耕地普及測土施肥技術,每畝節約成本增加效益約20元。采取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抑制農資價格上漲。農村社會事業以及扶貧開發、綜合開發的力度加大,包括繼續實行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方面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政策,對貧困縣、貧困家庭的學生實行免費,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范圍不斷擴大等。 這些支農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450元,實際增長11.5%,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事實上,自去年以來,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幅已多次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更為可喜的是,增收結構進一步優化,如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上半年農民工資性收入為521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6%,主要是農民外出務工收入。今年農民工進城的數量也是近五年來最多的一年,這與許多城市相繼改善用工政策、提高農民工待遇密切相關。 農民收入增幅的提高,促進了農村消費市場的活躍,城鄉消費市場增速差距進一步縮小。前幾年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一熱一冷的局面有所改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協調性有所改善。 農業在我國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產業和戰略產業,保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良好勢頭,對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意義非常重大。如何發展新型農業,幫助農民致富?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華立集團實施青蒿種植,不僅打造了產業上游優勢,同時也探索出一條工業資本對農村市場的有效進入,實施農業產業化的新路。目前,華立已經發展成為當地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以說,在幫助農民致富方面,華立集團開了個好頭。而黨的發展農業政策,讓更廣大的農民看到了希望。華立的下一個目標是使青蒿的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的規模,這樣可帶動4萬農戶年增收5000元,可為農民提供1500個就業崗位。 堅持改革,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國家倉廩充實,農民腰包漸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列車將跑得更快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