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GDP升至世界第六 GDP總量超意大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10:29 南方日報 | |||||||||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根據經濟普查資料初步測算的結果顯示,200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總量為159878億元,比年快報核算數增多2.3萬億元,增加了16.8%。 GDP總量超意大利
經濟普查后,我國2004年GDP總量從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 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排位成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的第一個問題。 李德水回答說,我國GDP換算成美元,早在2000年到2002年就超過了意大利,位居世界第六;從2003年到2004年,只是由于歐元升值,意大利又超過了中國。利用經濟普查資料調整后,我國GDP總量又超過意大利。 以當年匯率計算,我國2004年GDP總量從普查前的16537億美元,調整為19317億美元。我國占全球當年GDP總量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04年意大利GDP為16801億美元,法國為20463億美元,英國為21330億美元,德國為27547億美元,日本為46712億美元,美國為117343億美元。 1990年,我國GDP總量在世界排第11位。 第三產業上升8.8%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經濟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3904億元,比快報數增加151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65018億元,增加21297億元;第一產業不在經濟普查范圍之內,仍采用快報數,其增加值為20956億元。 在GDP總量多出的2.3萬億元中,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13萬億元,占93%。我國第三產業2004年的增加值為65018億元,比年快報核算數增加21297億元,占GDP比重從31.9%升至40.7%,提高了8.8個百分點。 李德水介紹,經濟普查中的第三產業占比大幅提高,主要是常規統計中第三產業存在明顯的漏統。此次普查擠掉了一些地區統計和核算中歷史遺留的第二產業、特別是規模以下工業存在的“水分”,補上了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常規統計中漏統的部分。 調整后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雖然升至40.7%,但這個數字依然大大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或接近于發展中國家的一般水平。有關統計顯示,美國服務業占GDP的75%,歐洲服務業占比也在60%以上,印度為51.2%。 人均GDP只占全球1/5 根據普查數據調整的我國GDP總量雖略有增加,但人均水平仍在世界第100位之后。 記者了解到,關于人均GDP的排位,國際上比較權威的有兩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算法,去年我國初步核算的人均GDP為1276美元,居世界第112位;按照經濟普查資料調整GDP后,同樣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算法,我國人均GDP上調為1490美元,在世界上的排位升至第107位,超過了瓦努阿圖、烏克蘭、剛果、敘利亞和安哥拉等。 另一種是按世界銀行的算法,即以三年平均匯率計算,我國2004年人均GDP在經濟普查前后,由世界第132位上升到第129位,只超過了埃及、瓦努阿圖、土庫曼斯坦。 但無論用哪種算法,都改變不了2004年我國調整后的人均GDP只有全球人均GDP的五分之一這個客觀現實。 據悉,到2004年底,我國農村中沒有解決溫飽即生活在年人均純收入668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2610萬,生活在668元至924元之間的低收入貧困人口有4977萬。兩項合計7587萬人,加上需要政府幫扶的貧困農民總計近1億人。另外,城市中需要給予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有2000多萬居民。 城鄉合計,我國共有1.2億人口生活困難,比絕大多數國家的總人口數還多。 中國外交政策不會改變 外交部指出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外交政策不會因GDP增長而改變。 秦剛說,調整后中國的GDP總量雖略有增加,但人均水平仍在世界排名第100位之后。 “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今后長期面臨的任務。”秦剛說。“我們目前的工作就是要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 他表示,中國今后無論怎么發展,仍將是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積極力量。中國外交就是為中國的和平發展創造有利環境,維護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同時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促進人類共同發展做出貢獻。 新聞分析 理性看待世界排名前移 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排名前移一個位次,成為第六,排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之后。專家指出,對于新的排名,我們要客觀分析。 1990年,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十一位。2002年達到了第六位。2003年,由于歐元升值,意大利位居第六,我國退居第七位。根據這次普查資料調整后,2004年我國GDP重回第六位。 “山還是那座山,梁還是那道梁。”面對調整后我國GDP總量在世界排序的前移,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用這樣一句話形象地表達了他的看法。 但是,分析這個排序變化時,必須充分考慮兩個因素:我國的人均GDP和普查彌補以往統計疏漏的技術性原因。 無論哪種算法,都改變不了去年我國調整后的人均GDP只有全球人均GDP的五分之一這個客觀現實。因此,我國仍屬發展中國家,這一點沒有發生絲毫改變。 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的人口數,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認清我國的問題,都不能離開這個乘除法。 專家分析說,與我國第一次全面的經濟普查結果相比,過去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統計數據存在低估,還有因“未被觀測經濟”的存在產生的經濟總量低估問題,低估現象存在一個較長時期了。GDP修正數據比原來高出2.3萬億元,并不意味著我國新創造出這么多經濟總量。 這次GDP的修正,其實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統計信息,通過普查得到了改善,而并不是經濟社會本身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普查本身不可能創造GDP,也不可能因此增加可支配的財富。 深度透視 GDP修正透露一串信息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普查結果,改寫了中國2004年的GDP總量,達到159878億元,增加2.3萬億元。這一核心經濟數據的修正,使得與之有關的一些宏觀經濟指標傳遞出新的信息。 財政收入:占比下降約兩個百分點 近幾年財政收入的攀升軌跡,是國家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企業效益大幅提高的反映。2003年我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萬億元,2004年又突破2.5萬億元,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3萬億元大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則由2002年的18.47%降為2004年的16.49%,下降了約兩個百分點。 一方面,財政增收源于稅收不斷增長。另一方面,我國財政收入并未到“富得流油”的地步,財政收支依然偏緊。 經濟學者哈繼銘認為,中國需要糾正財政收入中不平衡的現象。2004年我國與消費有關的稅收收入(如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收入70%,這個比率應當有所下降以刺激消費。財政支出政策應向消費傾斜,包括增加醫療和教育支出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從橫向比較看,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仍明顯低于發達國家40%的平均水平,仍需要適當提高。2006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一個工作重點就是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并著力推進投資、消費和出口健康發展;調整和優化政府投資結構;通過調整和規范收入分配促進消費增長。 外貿依存度:比例相應降低 超過1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使2004年的中國對外貿易牽引當年GDP增長立下汗馬功勞。而這次GDP總量的修正,使得中國外貿依存度由原來接近70%而有所降低。 外貿依存度,通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總額占該國GDP的比重,較高的外貿依存度雖然給本國經濟增長做出貢獻,但“高”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它也是一把“雙刃劍”。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認為,從積極的方面說,外貿依存度的迅速增長,表明中國經濟參與了經濟全球化進程,在當代國際分工體系中扮演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外市場需求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 目前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位居世界第三。然而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遠遠超過日本、美國。我國外貿出口的持續快速增長,多是建立在粗放型的數量擴張基礎上,過分依賴國外市場,這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因素。今年以來的世界石油和鐵礦石價格猛漲、紡織品不斷滋生貿易摩擦等,使國人充分體會到了這把“雙刃劍”的厲害。 投資率和消費率:此“消”彼“長” 輿論普遍認為,過去兩年內中國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中國經濟應從投資拉動型轉為消費拉動型。而按照修正后的2004年GDP數據,投資率與消費率出現一降一升,表明中國近年來一直努力將過熱的投資壓下來、將不足的消費提上去有了成效,但啟動內需仍是一個長期任務。 高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過去兩年間,很多人將中國的投資率作為證據證明中國存在經濟泡沫。按照2004年修正后的數據,中國的投資率略有下降,沒有原先預想的嚴重,中國經濟的發展似乎比通常認為的更有效率。 此次全國經濟普查新增的2.3萬億元GDP中有2.13萬億元來自第三產業。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說,從普查的結果看,服務業對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功不可沒。另外,服務業和消費的關系又最直接,也說明中國消費的拉動作用不可低估。 此前,多年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及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等原因導致了我國投資率偏高,而偏高的投資率引起了眾多經濟界人士的擔憂。高投資率在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投資增長過快導致生產能力超過有效需求,生產能力利用率下降造成投資回報率低。 從另一方面來看,長期過高的投資率即意味著長期偏低的消費率。近幾年來,我國的投資率逐年上升,而消費率則是逐年下降,2003年降到55.5%的低點。消費率不能與投資率形成合理的比例關系,就會使投資增長失去最終需求的支撐,大量生產能力過剩。 能源消耗比:略有下調 根據新公布的普查結果,我國經濟增長能耗有所降低。今年初的數據是2004年萬元GDP能耗1.58噸標準煤,由于2004年GDP上調,單位能耗降為1.23噸,降低0.35噸標準煤。 然而,這并未改變當前我國能耗過高、資源利用效率低的總體現狀。我國2004年調整后的GDP占世界的份額只有4.4%,而當年我國消費的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水泥,卻分別占全世界消費總量的7.4%、31%、30%、27%、25%、40%。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煤電油運緊張,經濟運行總體上繃得比較緊,資源約束矛盾突出。而經濟結構不合理,高能耗工業太多是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期,資源約束矛盾將更加突出。 粗放型增長方式亟須改變,這是事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大事。明年起我國將實施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這將成為促進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政策導向。 數據解析 第三產業補統使總量驟增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昨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2004年GDP現價總量為159878億元,比年快報核算數增多2.3萬億元,增加16.8%。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常規統計中第三產業存在明顯的漏統問題。 李德水在會上介紹了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等方面的情況。他說,一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長期采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服務業統計非常薄弱。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與國際通行的核算標準(SNA)逐步接軌,雖然服務業統計得到了一定加強,但基礎統計工作尚沒有完全跟上。 二是從事第三產業領域的單位量大面廣,情況復雜,財務制度不健全,統計手段相對落后。 三是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成分日益多元化,特別是私營、個體服務業發展迅速,由于非常分散、變動頻繁,加大了組織統計調查的難度,存在一定的漏統情況。例如,在個體、私營經濟成分占較大比重的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房地產業三個行業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規統計多出近1.5萬億元,占第三產業新增部分的70%。 四是新興服務業大量出現,發展很快,但由于資料不全,常規統計難以準確核算,造成核算數據偏低的現象。例如,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互聯網信息服務和衛星傳輸服務業、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家政服務業等,雖然在常規統計中通過相關資料推算等方法作了統計,但很不充分。 五是工業、建筑業企業辦的一些附屬服務業,有的被混統在第二產業中,但更多的被漏統了。通過經濟普查,進一步查清并補上了第三產業漏統的部分,三次產業結構更加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與發展中國家的一般水平也比較接近。 背景資料 各省區市數據19增12減 各地核算的GDP的匯總數大大高于全國核算數,這種怪現象通過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有所改觀。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說,這次經濟普查中,各地都利用普查中獲取的新的基礎資料和統一規定的核算方法來核算地區GDP,改變了過去地方核算的匯總數和國家核算的數字差距過大的現象。 從根據普查數據修正地區GDP的結果看,各地區GDP數據有增有減。有19個省區市比原來的年快報數增加了,有12個省區市比原來的年快報數減少了。 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