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黛 發自北京
昨天,為期兩天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預計將突破3萬億元的全年財政收入振奮人心。為了加大支農力度,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說:“明年要突出在‘多予、放活’上做文章。”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這意味著“多予、放活”將取代“少取”成為財政支農工作的重點。
近幾年,財政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遠超GDP增速這一現象一直為熱點討論話題。而昨天國家統計局修正2004年GDP現價總量為159878億元,增加了16.8%。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財政與稅收管理研究所孫玉棟教授認為,在經濟增長速度和財政收入增速都很高的時候,就要研究稅收負擔是否合理。但如果GDP總量補上了被低估的部分,則做到了與財政稅收收入的同步增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的采訪時這樣理解明年的財政重點:“‘多予、放活’,去掉了‘少取’,是因為財政方面的‘少取’工作已經達到一定階段了。而2006年全國取消農業稅,就意味著‘多予、放活’將取代‘少取’成為工作的重點。”
“多予”意味著中央財政將在一些領域加大投入幅度。金人慶表示,明年將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完善并加強“三補貼”政策,給13個糧食主產省(區)的糧食直補資金將再增加10億元,全部達到本省糧食風險基金總規模的50%。
此外,中央財政還將加大用于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農村“六小”工程以及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種子工程等項目建設;并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的范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市、區),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標準分別由10元提高到20元。
劉尚希表示,“放活”意味著切實打破城鄉界限,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生產要素的流轉,為農村發展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因為解決“三農”問題也是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主要內容。“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需要財政政策先行。”
孫玉棟表示,即使執行了糧食直補政策,還有綜合治理問題,如對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管理,需要別的方面的政策配套。“因為沒有系統的配套政策,糧食直補則起不到根本作用,我們要注意給予糧食直補后,到底給農民帶來了多少實惠。”
他還表示,加大對公共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由于本來的基數就不大,即使加大了力度,問題也不能一時得以解決。“但是大方向不能變,就是要用財政稅收的增量作為財稅改革資本,減少農民負擔。”
“可以說,穩健財政政策這個大方向已經明確,下一步工作的關鍵是怎么執行這個政策,怎么把政策落到實處。”劉尚希說。
相關鏈接
金人慶:今后5年將制定財稅政策擴大內需
據財政部長金人慶介紹,今后5年,財政部將運用進出口關稅政策、調整財政投資方向和結構、研究實施促進消費的財稅政策等措施,積極支持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他在20日結束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說,中國將運用進出口環節稅收政策,促進完善外貿發展戰略。適時適當調整關稅及出口退稅政策,支持優化外貿商品結構,促進推行外貿代理制;取消外資超國民待遇,逐步實現統一稅制、統一市場;支持和鼓勵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減少貿易摩擦,提高國際競爭力。
他表示,今后5年,中國將調整財政投資方向和結構,加強薄弱環節。減少政府對要素資源的直接管制和配置;優化財政投資方向和結構,國債項目資金重點用于加強公共性、公益性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加快生活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建立以消費為導向、民間投資為主體、市場化為基礎的投融資體制。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推動消費升級,鼓勵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保險、會計、物流、信息、資產評估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新型消費;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取消限制消費的不合理收費,改善基礎服務設施,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