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億地下金融亟待整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0日 13:46 國際先驅導報 | |||||||||
對地下金融應該雙管齊下:在打擊具有黑社會性質地下金融的同時,“扶正”一批具有積極效應的地下民間金融組織 (國際先驅導報駐貴州記者 王麗 報道) 中國地下信貸規模已接近8000億元,地下融資規模占正規途徑融資規模比重達28.07%。這是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對中國20個省份的地下金融狀況進行實地抽查后得出的結論。
課題組負責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李建軍認為,不斷膨脹的地下金融正在對宏觀調控政策和決策提出嚴峻的挑戰。 草根金融:越窮越“茂” 一直以來,中國就有不同的機構或者民間組織對地下金融規模進行調查研究。李建軍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這次調查最大的不同是中國專家首次采用定量方法對地下金融現象進行調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下,李建軍帶領的課題組分成76個獨立小組,對中國20個省份、82個市(縣)、206個鄉村、110家中小企業和1203位個體商戶進行實地調查。 據調查測算,目前中國地下信貸規模介于7405億元至8164億元之間,地下融資規模占正規途徑融資規模的比重為28.07%。 調查顯示,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約有三分之一強的融資來自于非正規金融途徑,而農戶只有不到50%的借貸來自銀行、信用社等正規金融機構,非正規金融途徑獲得的借貸占農戶借貸規模的比重超過了55%。從地區分布看,越是經濟不發達地區對地下借貸的依賴性越強。 中國地下金融還具有一定的地域特點,包括以提供短期信貸進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浙閩模式”和民營企業直接向社會非公開直接融資的“北方模式”。 “應需而生” 李建軍介紹,中國長期采取金融抑制政策是地下金融不斷膨脹的首要原因。在金融抑制的條件下,金融體系結構單一,以銀行機構為主,而且正規金融部門具有很強的壟斷性。在我國漸進式的制度改革變遷過程中,正規金融部門存在偏好公有制經濟、排斥非公有制經濟的慣性思維和決策模式。而非公有制經濟部門資金需求不斷增加,無法從正規渠道獲得融資服務,只能另外尋找途徑。 而金融投資品供給短缺則是地下金融膨脹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目前中國非公有制經濟單位以中小企業為主,數量多、個體規模小,資金需求面廣。若正規金融部門擴展其原有的服務內容,需要支付的網點建設、信用評估、貸款使用監督等成本會很高,從成本-收益角度分析,正規金融部門所付出的成本可能超過所能得到的收益,因此大量中小企業乃至更小的經濟個體往往被隔離在正規的信貸服務體系之外。但是非正規金融以高于正規金融部門的利率提供投資,滿足了存款人的需要。 李建軍認為,中國日益充沛的民間資金供給成為地下金融發展的催化劑。由于中國的存款利率仍處于管制之中,總體水平偏低,加之國內投資渠道有限,居民的金融資產以存款和現金為主。而非正規金融組織在融資時往往采用高利率手段,很容易吸收到社會閑置資金。以民間信用比較發達的溫州市為例,農村民間私人自由借貸的利率平均為月息25‰,高的超過30‰;企業在民間的借款利息率平均為月息20‰,高的不超過26‰。而銀行的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利率為2.25‰,民間利率遠比官方利率水平高。 影響宏觀調控 據了解,這次中央財經大學所做課題與以往比另外一個不同是分析了地下金融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課題組認為,首先,地下金融對資本形成與國民儲蓄之間的偏離有直接影響。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推動,保持資本與儲蓄之間的均衡對經濟穩定增長非常必要。而地下金融的存在一方面可能增加公開經濟中可動用的資金,加劇經濟過熱,出現投資大于儲蓄的情況;另一方面,地下金融如果占用的資金增加,也會造成國民儲蓄流失,貨幣體外循環,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投資規模難以有效控制,經濟過熱。 其次,地下金融流量中的跨境流動資金,無論是對匯率,還是對國際收支的實際均衡都有影響。跨境流動的地下資金,由于是游離于國際收支統計核算之外的對外資金收支,會造成實際外匯存款變化與國際收支記錄的貨幣存款項目變化出現較大的差異,擴大凈誤差與遺漏項目的數額。地下資金流出規模擴大,國際收支均衡程度便失去準確性。 第三,地下金融資金規模擴大,不利于貨幣當局對經濟運行與貨幣運行之間真實狀況的評判。地下貨幣資金對貨幣政策的制定、實施、政策傳導和效應發揮的全過程都有明顯的影響,這是宏觀調控中必須考慮的問題。2004年國家緊縮信貸之后,地下信貸流向公開經濟中的許多投資項目,就削弱了宏觀調控效果。 但李建軍認為,對于地下金融既不能持有“存在即合理”的武斷定論,也不能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極端行為,而應視情況區別對待:打擊和驅除具有黑社會性質的地下金融,同時“扶正”一些具有積極效應的地下民間金融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