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幣產品中心胎動 讓市場來說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9日 10:55 國際先驅導報 | |||||||||
“人民幣產品中心”是上海歷時12年后找尋到的新突破口,是上海進行長期權衡的結果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張雪湄 報道 到2010年,上海要建成“東亞地區的人民幣產品中心”。12月7日,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馬弘在“中國銀行業前景研討會”上透露。 “人民幣產品中心”也被業內人士看作是上海對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一種全新表述。
“這是上海的突破口,是上海進行長期權衡的結果。”12月12日,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談儒勇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說。 與人民幣共進退 談儒勇曾參與上海市委、市政府決策咨詢課題《上海重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制約與對策》的研究。談儒勇介紹,建設人民幣產品中心的思路,其實早在2004年2月就由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確定下來了。 “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位置,先做本地,再做國際。”談儒勇分析。 據了解,上海為自己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確立的路徑是:依托上海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走人民幣金融產品創新發展之路,在中國入世、人民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動下,使上海首先成為投資、交易、人民幣金融產品開發的國際金融中心,并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逐步發展成為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也就是說,一旦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將開始進入突變。而隨著人民幣成為強勢貨幣,上海自然而然躍居為國際金融中心。 “先天”“后天”都不足? 早在1992年,上海就確立了目標: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建文撰文指出,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但遭遇了“先天不足”,還受到“后天約束”。 先天不足主要指在中國當前經濟體制和發展格局下,中央銀行不在上海,四大商業銀行的總部不在上海,金融政策的制定部門不在上海,金融活動的監管部門不在上海。四個“不在”,客觀上決定了可供上海金融自行發展的資源和空間都非常有限。 有關專家認為,“先天不足”讓上海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時多少有點尷尬:全球500強企業的中國總部有一半以上選擇了更接近決策層的北京;全國500強企業的前100強則有將近80家在北京。 此外,楊建文還認為,上海金融發展同時遭遇著后天條件不足:1993年和1994年,中國開始以整治通貨膨脹為目標的宏觀調控,這在客觀上對地方金融的發展空間形成了約束。隨后,中央為了規避金融風險,要求上海著力建立金融安全區。也就是說,上海不會進行大規模的金融創新活動,這對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而言也是約束。 楊建文還表示,雖然十幾年的時間,上海建成了證券交易所、外匯交易所、金屬交易所、商品交易所、糧油交易所等十大要素市場,但是離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還相差甚遠。因此,上海要建成人民幣產品中心,無論是市場規模、金融機構還是金融產品,都有很大差距。 而現在,建設“人民幣產品中心”,則是上海建設金融中心目標提出12年后,尋找到的又一突破口。 讓市場來說話 而業內不少專家則認為,“人民幣產品中心”這個發展定位,對上海而言是得天獨厚的。因為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國際通行的金融產品在上海都有進行市場交易的平臺。這為上海構建人民幣金融產品中心、提供產品交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因此,“人民幣產品中心”是上海在對自身條件進行理性認識和對國內國際形勢深入分析后做出的。 同濟大學吳光偉教授認為,由于旅游、外貿、遠期交易等因素,目前全球有相當數量的人民幣掌握在外國人手里。如果中國不盡快建立人民幣產品交易國際中心,其他國家就會抓住機會發展相應的金融產品,這將導致人民幣向外嚴重流失。 談儒勇副教授則認為,不但股票、期貨、外匯、黃金等市場都集中在上海,今年8月,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除了決策部門仍留在北京外,與市場操作層面比較接近的部門將多數遷往上海。“中央對上海人民幣業務的支持加上上海地處長三角龍頭,一直在打造現代服務業,其中就包括金融業,這些都是上海建設人民幣產品中心的優勢。”談儒勇說。 “既然上海比北京和香港都有不足,就應該揚長避短,發揮優勢。”談儒勇認為,能否最終成為人民幣產品中心,上海應該搶占先機,最終讓市場來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