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滬深調研理財外匯寶危機 銀監會遍發創新英雄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4日 14:5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韓瑞蕓 上海、北京報道

  12月6日下午,浦東國家開發銀行大廈38層的上海銀監局會議室。新近走馬上任的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下稱“新協辦”)負責人李伏安帶領一個調查組,聽著八省市銀監局干部有關銀行創新的監管工作匯報,收集對銀行創新監管的意見,記下了外資銀行在業務創新方面的多種優勢與問題。從這間會議室抬頭向窗外望去,以“匯豐”二字冠名的高樓近在
咫尺。

  當日上午也是如此。16家中資銀行在滬分支機構的相關負責人被召集起來,爭議業務創新的難點。發言者都不忘與外資銀行作比較。

  “銀監會領導一開始就提醒我要去了解市場,此行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直接、充分地與市場前沿、監管第一線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市場的實際狀況與需求。”李伏安說。

  創新:低水平還是高水平?

  新協辦幾乎全體出動。

  12月6日、7日,另外兩位副主任段繼寧與張光平也來到深圳。兵分兩路但任務相同。有兩個會議等著他們召開。一是與滬深兩地商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相關負責人的“業務創新動態座談會”;二是與東部、中南部銀監局有關銀行業務創新的區域性監管工作會議。

  調查組準備了四道開放式問答題供銀行界人士探討。

  ——當地企業和個人對銀行服務有哪些需求?銀行目前所提供的服務能不能滿足這些需求?銀行對創新的理解究竟怎樣?

  ——商業銀行在創新產品的研發和設計上有什么困難?需要監管層如何幫助解決?

  ——商業銀行對新產品新業務的風險控制力如何?這些創新產品是幫助銀行增強了競爭力還是產生了更大的風險?

  ——證券、保險、稅務等其他機構對銀行創新產品的開發是否有限制?

  針對上述問題,調查組還要求與會銀監局指定專門處室或專門人員實地調查后形成詳細書面調研報告,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議。這些工作都必須在12月底完成。屆時,銀監會將據此研究確定新協辦明年的工作思路和重點。

  “凡是市場需要的銀行創新,監管者都要充分重視,努力達成!崩罘舱J為,只有先“帶著耳朵”認真傾聽市場前沿及監管前線的意見,監管當局才能有發言權,新協辦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

  雖然這種“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得到了與會銀行界和銀監局人士的贊同,但國內銀行有關業務創新的種種困擾積留已久。銀行目前對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風險認識不夠,盲目爭奪客戶,盲目開發新產品;信用卡業務嚴重落后于國際,嚴重落后于市場,但風險卻大量積累;銀行技術支持能力不足,普遍沒有建成數據倉庫;公眾的金融知識教育也是嚴重缺乏。

  那么,新協辦的工作究竟該從何入手?

  

理財風波催生“新協辦”

  不少銀行人士認為,商業銀行尤其是其分支機構新業務開發周期太長,成本太高,銀行普遍等不起耗不起,因此作罷。

  以某國有銀行上海分行為例,這家分行通常不會主動進行產品創新,而當創新成為當地客戶的普遍需求時,分行不得已才會向總行報告。然而,由于地區經濟及客戶需求差異,總行并不一定會理解分行的創新舉動。即使這種創新得到了總行的允許,也需分行提出完備的產品開發報告,經由總行上報銀監會銀行監管一部審批(股份制商業銀行則報監管二部審批)。

  然而,按機構監管設置的各個部門平時忙于銀行現場與非現場檢查,未必能做到對每項創新業務都能立即響應,深入了解,及時協調制定出統一的監管標準和政策。

  于是,銀監會組織了一個非常設機構——市場準入工作組——對新產品進行調研、問訊,再報相關部門審批。而銀監會內部各部門因為對同一產品的風險認識有所不同,審批標準、審批程序也不盡相同,審批結果也往往南轅北轍。比如人民幣

理財產品,股份制銀行的放開速度就似乎遠遠快于國有銀行。

  “制度過嚴、程序復雜,已成為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業務創新的共同難題。這讓銀行在創新業務上有了畏難心理!蹦彻煞葜沏y行上海分行人士如此表示。

  “簡單被動的防守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闭{查組成員一致這樣認為,新協辦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對國內目前開展的創新業務進行深入摸底,形成專門的產品業務報告并出具相關風險提示,供銀行監管部門決策時參考。該部門將不設處室,只按研究課題設置職務。比如,證券化、銀行基金公司等綜合性經營、衍生產品市場風險、電子銀行和網上銀行、信用卡、公眾金融知識教育等職務。

  新協辦雖然是直屬于銀監會的一級部門,但不直接審批業務,只是對新產品進行跨部門協調,并提供技術支持。故而,該部門籌備時被定名為“創新業務監管協作辦公室”,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則喜稱其為“新協辦”。

  有業內人士猜測,該部門的成立與去年底今年初國內理財市場風波不無關系。是時,多家股份制銀行被批準開展

人民幣理財業務。后因此業務在實際開展中有變相高息攬儲之嫌,銀監會繼而以風險提示和部門規章等形式加以規范。業內人士認為,這場風波暴露了銀監會內部監管協調的問題。

  而“新協辦”自今年6月開始籌備,10月底便正式成立,足以表明銀監會及時糾錯的決心和決策的果斷。

  “外匯寶”危機之后的“英雄帖”

  當然,銀行創新難并不僅僅因為監管的問題。

  在香港銀行界工作多年的陳潤玲現就任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資金及市場部總監。來上海一年多,陳始終看不透一件事。她不明白為什么上海每家銀行的產品都是一樣的,也不明白為什么如“外匯寶”之類實際上使銀行賠錢的業務卻生生不息。更讓她奇怪的是,很多銀行竟然不知道“外匯寶”正在賠錢。

  而交通銀行上海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員則一語道破天機!盃I銷的目的通常是拉存款,而不是為了賺錢!彼硎,“外匯寶”之類的產品目前仍有生存空間,是因為大多數國內銀行正在實施的內部考評體系很不健全。銀行通常只考核存款指標,只考核“外匯寶”的交易量,卻并不考核利潤。

  這種做法給銀行埋下了危機。

  “第一,與外資銀行在創新理念上有差距;第二,對創新有畏難心理;第三,對新業務缺乏相關的專利保護,致使一家創新家家跟進。這三方面原因使銀行創新只停留于口號,沒有實際行動。”中國銀行上海分行電子銀行部一人士認為,監管層沒說不允許做的業務,外資銀行在國內都想試試。而國內銀行只做監管層明令準許的業務,不知該怎樣去創新,對監管風險也最為敏感。這就是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的最大不同。

  對于商業銀行的種種疑問,調查組表示,監管層要努力在監管程序和方式上降低銀行創新成本,并對創新產品提供適當保護。監管與創新并不矛盾。監管不只是等于審批加限制,而更多的是要溝通并提供必要的風險提示,要適時調整監管政策。

  “如果你是某項產品的專家,而國內銀行也正需要這項新產品,我們可以請你到銀監會來工作數月或半年,直接參與研究、推廣該產品和制定相關法規。”李伏安向銀行界發出“英雄帖”。

  調查組同時提醒商業銀行,創新與技術投入有關,銀行只有開發有相當技術含量的產品,并樹立起品牌,才能使得別人無法抄襲自己的產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61,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