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記者 朱軒彤 發自北京
根據此前的統計數據,中國的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約為三分之一。在昨天的“財經年會2006:預測與戰略”會議上,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教授錢穎一公開表示,第三產業占GDP中的比重數字是可疑的,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可能被低估。
錢穎一表示,如果第一和第二產業的GDP統計是正確的話,第三產業被低估就導致了中國整個GDP被低估,從而中國的經濟結構也可能被錯誤估計了。如果把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調高一定比例,就會發現資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和儲蓄占GDP的比重等經濟數據都與現在的統計數字有出入。
與發展水平差不多的印度相比,中國的第三產業占GDP中的比重明顯要低。“服務業整體占中國GDP的比重僅為34.3%,而在印度,該比重為50.7%,兩者不應該存在如此大的差別。”錢穎一說。錢穎一進一步對比其他數字:批發、零售、餐飲占中國GDP的比重僅為8.1%,而印度占GDP14.8%;交通運輸和倉儲方面,中印分別占GDP的3.5%和6.1%;在國家機關、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方面,中國和印度分別占2.7%和6.2%。
根據世界銀行2004年公布的一組數據,全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的平均值超過60%,差不多是中國的一倍;而在世行考察的44個國家和地區中,比例比中國低的只有2個。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上周也曾表示,由于這次全國經濟普查的行業由原來的26個調整為94個,將能夠翔實地反映2004年度的經濟運行狀況。從目前統計出來的數據看,國民經濟無論是在總量上還是結構上都會出現變化,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這一數據極有可能會出現上調。(本報記者陳黛對此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