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世行在華遭遇尷尬項目 財大氣粗企業口惠實不至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2日 14:46 《經濟》雜志

  世界銀行為一個旨在幫助中國窮人和民間組織發展的項目艱難籌款,而那些財大氣粗的中國企業全都口惠而實不至

  文/本刊記者 劉建輝

  沒想到世界銀行也有為錢發愁的時候。

  11月10日,世界銀行中國局宣布,中國發展市場項目的展示、知識論壇、以及評選結果揭曉和贈款儀式從原定的12月初推遲到明年2月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籌到足夠的資金。新聞稿中說世界銀行希望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宣傳推廣,讓公眾尤其是企業了解中國發展市場,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和捐助這項活動。

  資助民間組織

  世界銀行一直將扶貧開發和支持創新作為自己的使命。其中發展市場(Development Marketplace, 簡稱DM)項目從1998年起開展至今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項目。這個項目又分為兩個類別:全球發展項目和國別發展項目。今年6月份世界銀行中國局和國務院扶貧開發辦公室、民政部合作,首次將國別發展市場項目引入中國,以中國民間組織為贈款對象,發現和支持來自民間組織的自下而上的扶貧開發創新,擴大服務,惠及窮人。

  項目的具體負責人,世界銀行中國局對外聯絡高級官員李莉女士介紹說,這個項目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項目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支持扶貧開發;二是通過資助民間組織的項目來促進中國民間組織的發展,世行要求項目申請者必須是非營利性機構。

  世界銀行中國局在10月中旬公布了中國發展市場的100個入圍項目名單。這100個入圍項目是通過兩輪認真評選,從中國各地的民間組織提交的975份申請書中評選出來的。提交項目申請的民間組織既有人民團體、社團、民辦非企業單位、大學和研究所,也有社區和草根民間組織,他們的共同目標是為了減少中國仍然存在的貧困和發展不平衡現象,幫助應對中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需求和新挑戰,共同構建

和諧社會

  記者詳細察看了這份名單,發現入圍項目來自于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項目內容涉及廣泛,包括發展農村種養殖業、農村安全飲用水和沼氣建設、為農民和農民工提供培訓和其他服務、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和城鄉弱勢群體的教育和衛生服務、幫助少數民族群體的扶貧開發活動、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管理等。

  這些項目的申請機構大多數是草根民間組織。李莉10年前進入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以來一直在做促進中國民間組織發展的工作,很多民間組織的故事就在她嘴邊。她說,這些扎根基層的民間組織,往往最清楚基層的群眾最需要什么,也更清楚什么樣的辦法更具可行性。因此,資助這些民間組織的發展對于中國的扶貧開發以及公民社會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David Dollar)對中國的民間組織印象深刻,他在接受《經濟》專訪時說,1996年他曾經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書,那個時候中國的民間組織數量很少,力量也很弱;去年他再次回到中國時,發現情況大不一樣,民間組織的數量已經數以10萬計。杜大偉曾去過云南考察,他驚奇于那里雖然貧窮,但是并不缺乏擺脫貧窮的創意,那里的很多民間組織有很好的想法,只是得不到資助。

  世行每年對中國有10億美元左右的貸款,都是以中國政府為貸款對象。另外還有針對民間組織的小額贈款項目,每個項目的贈款也就2萬-5萬元,數量很少,也是由李莉負責。由于資助數額太小,李莉根本不敢宣傳這個小額贈款項目,只是把項目的一些情況放在了世行的中文網站上。她說一旦宣傳出去,就會有很多的人來申請,而她實在無能為力。為此李莉常常覺得愧疚不已,她一直想著如何能夠更大規模地資助這些民間組織的創新項目。

  去年5月,世界扶貧大會在上海召開,會上很多國家的代表對民間組織在減貧中的作用的介紹給杜大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世行總部工作期間,他也曾參與全球發展市場項目。7月份到中國上任后,杜大偉開始考慮把發展市場項目引入中國。這一想法得到了李莉等人的大力支持。

  國外發達國家民間組織的力量都很強大,他們被稱作除政府和企業之外社會進步所依賴的第三條腿。李莉說,10年前她剛進入世行工作時恰逢世婦會在中國召開,她和她的很多同事都是第一次聽說civil society(公民社會)這個概念,甚至不知道該怎么翻譯,更不知道衡量公民社會的發展水平的一個標準就民間組織的發展水平。

  10年過去了,中國的民間組織的力量壯大了許多,此次項目收到了近千份申請,數量之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是這些民間組織的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他們大多數仍然十分弱小,缺乏資金,缺乏人才,缺乏社會對他們的認知和了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資金。由于他們不以營利為目的——事實上很多項目都是本著“治病救人”的目的,根本無法賺錢——所以他們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靠外界的支持。

  籌錢難,錢難籌

  世行計劃從這100個入圍名單里選出40個-50個項目進行資助,每個項目的資助金額大約為2萬-3萬美元,總金額大約折合1000萬元人民幣。其中世行提供啟動資金20萬美元,剩下的錢就要靠募捐了。在6月2日的項目啟動儀式上,世行邀請了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財政部、亞洲開發銀行、各個使館的開發援助部門等機構的人來參加。世行希望能從這些機構那里獲得幫助。

  到目前為止,國際金融公司、亞洲開發銀行、英國國際發展署、加拿大國際發展署、澳大利亞國際發展署、挪威駐華大使館、福特基金會、雷曼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給予了回應。其中世行旗下的私營部門國際金融公司提供的9萬美元的援助是這些機構中最大的一筆款項。

  除了從國際機構中獲得一部分援助外,李莉說,世行最看重的是來自企業的捐助,因為社會的大部分財富都掌握在企業手里,沒有企業的慷慨解囊,這個項目很難進行下去。杜大偉說,中國的企業成長很快,他們已經有回報社會的能力,也到了回報社會的時候了。但是,令李莉他們非常尷尬的是,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家公司提供了80萬元的捐助。這家名叫彤程化工有限公司的企業是上海的一家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而那些財大氣粗的國企和外企都在口頭上說感興趣,無一舍得掏腰包。

  世行的目的并不只是向企業募捐然后將錢贈給民間組織這么簡單。杜大偉說,他們的主要是想建立一個將中國的民間組織和企業以及其他國際機構聯系起來的市場,借此增強他們與外界的聯系,這樣會有助于民間組織的發展,所以他們把這個叫做發展市場。世行不僅要作“捐贈者”,還要作“媒婆”,這個市場建立起來后,民間組織就會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利用。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世界銀行出的20萬美元仍然是這個項目的最大一筆捐贈,項目籌備及評審等工作的支出大約需要10萬美元,這些錢也是世行出的,并不占用贈款。為了中國發展市場項目,杜大偉還動員了10月份來參加20國財長會議的世行行長沃爾福威茨在晚宴期間“插播廣告”為項目做宣傳。

  對于項目可能遇到的困難,杜大偉和李莉有一定的思想準備。萬事開頭難,杜大偉相信第一次永遠是最難的一次。世行給人的印象一直是貸款單位,很少向私人部門借款。自從項目啟動以后,李莉一遇到來自企業的人就向他們介紹中國發展市場項目,希望他們能夠支持一下。她和她的同事還不停地給各大公司發傳真、打電話,但是得到的最多的回應就是“再考慮考慮”。有些不了解世行的人反問道:“你們是銀行,應該給我們錢才是,怎么開始向我們要錢了?”

  吝嗇的中國企業

  這些“大佬”企業的反應如此冷淡既出乎李莉她們的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先說一下外企,為什么這些在國外樂善好施的企業在資助中國的扶貧開發方面卻如此吝嗇呢?商務部國際民間組織促進會的黃浩明是這個項目的參與組織者。他在接受《經濟》采訪時說,很多外國人都不了解中國的民間組織的發展情況——這些民間組織在哪里,在做些什么事他們都不清楚。

  說這些跨國公司吝嗇,恐怕他們會覺得冤枉。記者了解到,很多在華的跨國公司都曾慷慨解囊,他們很樂意把錢捐給希望工程、中華慈善總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在他們看來具有半官方性質的NGO。一位德國企業的負責人說,把錢捐給這些機構他們比較放心,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都是很可靠的機構,辦事比較正規,在對錢的使用上也方便監督。在他看來,那些遍布全國的草根民間組織比較松散,很多機構連怎么寫項目報告都不會,他們擔心自己的錢會打水漂兒。

  這位負責人的話反映出了中國基層民間組織存在的問題。李莉說她很同情這些民間組織,他們沒錢,也缺乏人力,這些人都是憑著滿腔熱情在做事。有些組織提交上來的項目申請很不規范,為此李莉他們專門準備了填表式的申請書,但是還是有不少機構不會填寫,有個機構在申請書上“項目簡介”一欄里寫的全是他們如何的困難,如何的需要錢,結果評審人員在看完申請書之后還不清楚他們到底要做什么項目。

  除了草根民間組織有自己的不足之外,外企不愿意給錢恐怕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很多跨國公司對中華慈善總會等組織的捐贈具有很強的功利心。他們看重的是這些機構的半官方背景和他們的廣泛影響,借此可以提升品牌形象,還可以搞好和政府部門的關系。因此,慈善捐贈在這里也帶有政府公關的目的。

  此次世界銀行發起的中國發展市場項目,雖然有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等部門的支持,但是終歸只是協助單位。而世界銀行只是一個國際機構,做的都是政府間的貸款,給不了企業什么實惠。那些基層民間組織就更不用說了,跨國公司好像沒有什么地方需要去求助于他們。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楊團介紹,公司捐贈可以分為三類:自利型、互利型和他利型,其中外資公司的捐贈86%的是互利型。楊團認為,在強政府和弱社會并存的中國社會轉型期,社會領域尚未獨立出來,第三部門跟在企業部門后面蹣跚學步;在這樣的社會里,企業公民首先想到的是改善與政府的關系,其次才是與社會的關系。

  在國內捐贈方面,如果不是有上海彤程化工有限公司的話,整個捐贈名單上將看不到中國人的名字。這是一個幫助中國的基層群眾脫貧的項目,是一個資助中國的公民社會建設的項目,但是中國企業卻個個縮頭,這不能不令人氣憤。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陳新年說,國內工商注冊登記的企業超過1000萬家,但有過捐贈紀錄的不超過10萬家,99%的企業從來沒有參與過捐贈。陳新年認為,中國企業和個人捐贈不積極,很多是制度上的原因,如免稅待遇等。聽起來好像有一些道理,但是交稅是拒絕慈善的理由嗎?(記者注:世行為中國發展市場項目爭取到了全額稅收抵扣待遇)除了這些制度上的約束之外,恐怕最主要的還在于人心?匆豢唇鼛啄陣鴥鹊母鱾富豪榜,富豪們財富增長的速度令人驚嘆。再看看《南方周末》前不久公布的《2005南方周末中國內地人物創富榜》,在“社會捐贈”一項里,排名前5的富豪居然有三個都是“0”!

  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貿易報社今年9月份發布的一個關于“企業公民”的調查研究顯示,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的首要動機是提升和改善企業的品牌形象和提高企業知名度。調查結果還顯示,35.1%的受訪企業對本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表示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僅有15.2%的企業表示滿意。北京勺海研究機構副總裁于貴紅認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必定是一個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企業危機的產生與是否注重社會責任問題密切相關。

  好在這份捐贈名單上有上海彤程化工有限公司這個名字,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本土企業的良知和希望。李莉說她剛看到公司的總裁張寧的時候大吃一驚,她沒想到這位總裁這么年輕,1974年出生的這個“女孩”看上去還像個大學生。記者約張寧的采訪時,她碰巧在國外出差。公司一位姓施的先生說,公司捐贈80萬元并不是想要出名,張寧就算在國內恐怕也不會接受采訪。

  據了解,上海彤程化工有限公司有個規定,每年將利潤額的10%用于社會捐贈,今年除了中國發展市場項目80萬的捐贈外,還給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贈了60萬元。施先生說,公司對中國發展市場項目的捐贈主要是想拋磚引玉,希望那些比他們的公司實力強的多的公司也能慷慨解囊,希望在捐贈名單上更多地看到中國企業名字。只不過到現在為止,他們的“磚”拋出去,還沒有將“玉”引來。

  在洛克菲勒的財富像滾雪球一樣增長的時候,他的顧問弗里德里克·蓋茨多次提醒他要“壓碎”家族財產。有一次他對洛克菲勒說:“你的財產越滾越多,一場雪崩就要發生,你必須設法阻止它,否則他將壓扁你和你的子孫!”于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得以誕生。因為他知道,富人不慈善,更多的人就富不起來,先富起來的人就會面臨被“顛覆”的危險。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81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