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1日,世貿組織(WTO)官方網站上午9時在主頁頭條位置宣布:“中國成為世貿組織第143個成員。”消息的公布很平靜,遠不如之前多哈會議上那樣熱鬧。一切正如中國入世最后一任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所預見的,“入世對中國的影響,不會是立竿見影、一夜之間發生的。中國入世的那一天,將會是很平常的一天。”
4年后的今天,依然平靜如常,但中國交出了一張出色的入世“成績單”。4年來,中
國貿易總額連年高速增長,2004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5年1月1日是中國加入談判中承諾的絕大多數產品進行關稅削減的終點和許多行業市場準入的過渡期后期。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在關稅減讓和非關稅措施方面的大多數承諾已履行完畢甚至提前完成,服務貿易方面的承諾基本到位。從4年前的新成員到逐漸融入世貿大家庭,中國作為WTO的完全成員順利進入后過渡期的第一年。
入世表現可打高分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任以鋒在接受采訪時很自豪地說:“如果要我給中國的入世表現打分,打80—90分應該是客觀的吧。”而世貿組織148個成員對中國的整體評價則是“作為新成員,已經表現得非常好”。無論是關稅減讓還是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中國前進的步伐一直沒有停過。當然中國作為新成員,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相關機制也在建立中。身為民間研究組織負責人的任以鋒說,此次香港部長級會議中國只提了40多個議案,與印度、巴西等老成員相比,參與度還有待加深,這也說明政府、民間組織、企業之間缺乏互動機制。
入世以來,中國有成長的喜悅也有煩惱。如果說入世第一年,大家關注的是中國入世后面臨的沖擊問題,第二年和第三年關注的是中國的承諾兌現情況,那么到2005年,則是中國進入后過渡期的第一年,也是中國“真刀真槍”面對WTO挑戰的一年。此前,無論是履行入世承諾、開放市場,還是應對外來壓力、接受規則,中國的對外開放還是處于淺層次上,尚未真正觸摸到入世帶來的實質性挑戰。而今,隨著中國某些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入世“過渡期”的提前結束,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并重的。此外,如果說前幾年,中國入世更多是在履行義務,那么現在作為逐漸成長的成員,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逐步學習維護自己的權利。在參與制訂全球貿易規則中,也要充分參與制訂維護合法權益的規則。
中國角色引人關注
入世4年來,作為新成員和一個在國際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地位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WTO中的角色正引起各方的關注。幾乎在加入WTO的同時,中國就開始尋求對WTO規則制訂的話語權。早在2003年坎昆部長會議上,初次亮相的中國就堅持了既要維護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利益,也要推動談判取得進展的立場。時至今日,中國在多哈回合談判中與“20國集團”其它發展中成員一起發揮了建設性作用,“20國集團”已成為本輪農業談判中舉足輕重的中堅力量。今年7月,在中國承辦的大連WTO小型部長級會議上,“20國集團”對關鍵的農業談判提出了立場文件,出價介于歐美之間,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中間地帶”。11月初,履新不久的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在日內瓦提出了希望12月13日召開的香港部長級會議在特定領域取得“早期收獲”的概念,并已被納入會議成果文件草案。
“成績單”
關稅大幅削減——中國已先后4次對關稅進行大幅度削減。目前,關稅總水平已經從入世前的15.3%降到2002年的12.7%、2003年的11%和2004年的10.4%,2005年進一步降到9.9%(提前達到10%以下水平的目標)。其中農產品平均稅率更是從加入前的23.2%降至2005年的15.3%。
進口貿易增加——2002年,中國進口達2952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21.2%;2003年,進口達4128億美元,同比增長39.9%。2004年,進口達5613.8億美元,同比增長36.0%,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三貿易大國。預計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將超過1.4萬億美元。
服務市場開放——以銀行業為例,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40個國家和地區的173家銀行在中國開設了238家代表處,比入世前增加了24家;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71家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了238家營業性機構,比入世前增加了43家。
法規制度接軌——中國在4年里修改了2000多項法律法規,并廢除了800多項法規。
(資料來源:商務部、新華社等)
本報記者 錢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