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2005年三農凸顯五大亮點 糧食增產200多億斤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1日 11:09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新華社記者 董峻 年初,中央提出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年中,國家出臺一系列措施確保夏糧豐收農民增收;年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又成為全黨全國的共同行動。歲末盤點全年“三農”工作,人們可以看到破解“三農”問題有了新思路、新舉措、新進展,五個方面的變化成為全年“三農”工作的亮點。

  糧食增產200多億斤:讓種糧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據發展改革委預計,2005年糧食產量超過9600億斤,在去年增產775億斤的基礎上,又增產200多億斤。

  增產是否帶來增收?今年夏糧收獲之際,許多地方的種糧農民卻沒能從豐收中獲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抵消了種糧收益。近幾個月來,隨著國家增加供給、控制出口等穩定化肥價格的措施逐漸見效,當前國內化肥價格穩中趨跌。

  來自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消息稱,目前湖北、江西、安徽、四川、湖南已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政策,由農發行提供資金支持國家指定的糧食收購企業進行托市收購。這是我國首次啟動這一政策。

  雖然目前糧價基本穩定,但糧價下行壓力仍很大。同時,受生產成本推動,明年農資價格仍存在上漲壓力。其它困難,如耕地連年減少、氣候條件不確定、水資源成為“瓶頸”等,都值得警惕。

  發展改革委的年末工作會議已確定,繼續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同時,改革和完善農資價格調控機制,逐步建立對種糧農民的化肥、

柴油等農資的直接補貼制度。

  農民收入:在“多予少取放活”中增長

  “農業稅”一詞將成為歷史。財政部部長金人慶11月表示,到年底8億農民將不用繳農業稅。

  今年國家采取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措施,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450元,實際增長11.5%,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事實上,自去年以來,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幅已多次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更為可喜的是,增收結構進一步優化,如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上半年農民工資性收入為521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6%,主要是農民外出務工收入。今年農民工進城的數量也是近五年來最多的一年,這與許多城市相繼改善用工政策、提高農民工待遇密切相關。

  農民收入增多促進了農村消費市場的活躍。1到10月,城鄉市場零售額分別增長13.6%和11.2%,增幅差距與去年相比進一步縮小。

  經濟界人士也指出,對農民增收形勢不可估計過高,城鄉差距目前仍維持較高水平。養殖業比重大的地區,今年還受到

豬鏈球菌病、禽流感等疫情沖擊。最需要注意的是,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形成,需要今后繼續努力。

  新農村建設:“三農”得到更大獎金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大方針。在這一新思路指導下,財政部門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以多種渠道、多種方式著力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讓公共財政照耀農村”成為新理念。

  中央財政專門安排150億元,用于對財政困難縣鄉政府增加稅收收入和省市級政府增加對財政困難縣轉移支付、縣鄉政府精簡機構和人員、產糧大縣獎勵等;對以前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工作做得好的地區給予補助。同時,新增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向糧食主產區傾斜,并加大了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培訓、扶貧開發、抗災救災等工作的支持力度。

  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性任務,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首次作為一項明確的政策提出。經濟界人士認為,此舉對擴大農村市場、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

  其后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明年和今后幾年要進一步調整投資方向,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這標志著由以城市建設為主向更多地重視農村建設轉變。

  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提升農業效益

  10月中旬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展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精品:河南的優質小麥、陜西的大紅

蘋果、東北的高油大豆……這正是近年來各地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提升農業素質的收獲。

  農業部副部長尹成杰表示,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實施了沃土工程、優質糧工程等項目,各地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優化生產要素配置,著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把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作為深入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大步驟,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不斷提高。

  農業部的信息顯示,各地積極淘汰劣質品種,壓縮普通品種,發展優質專用農產品。初步形成了糧食、經濟作物、飼料三元結構格局。蔬菜、水果、茶葉、花卉、中藥材等園藝產品快速發展,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亮點。

  如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的優質專用小麥面積已占全國優質專用小麥面積的46%;油菜、花生、大豆分別向長江流域、黃淮海地區和東北地區集中,東北優質專用玉米面積占全國優質專用玉米面積的32.8%;長江流域油菜帶面積占全國的84%左右;河北、山東、河南牛肉產量占到全國的36%。

  提高農產品質量:20多個省份開展質量安全監測

  遼寧蓋州是全國聞名的水果之鄉。今年全市36.5萬噸水果到11月中旬就全部售完,這是多年沒有過的好形勢,僅10萬噸紅富士套袋蘋果一項就為果農增收6000萬元。增收的關鍵就在于水果品質有了明顯提高。

  以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為主線,各地積極落實農產品產地環境、生產過程、投入品監管、質量追溯和市場準入等關鍵環節監管措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農業部市場司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全國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省份已達20多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已初步建立。

  根據農業部今年前三次例行監測結果,全國37個城市蔬菜農藥殘留按照國際標準判定,平均合格率為94.2%。農業部對監測信息公開發布,擴大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14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