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利用香港優勢,拓展全球商機”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11月29日,“世界500強企業與湖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湖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全方位展示自己,擴大對外開放。
剛從東亞經濟合作論壇回來的湖南省副省長賀同新,西服領上的VIP會徽熠熠生輝。作為主管湖南省區域合作、對外招商的副省長,賀同新閱歷豐富、思維活躍、英文流利。他
出生于山東,黑龍江長大,廣州讀書,北京參加工作,人生軌跡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從軍界到商界,商界到政界,從條條到塊塊,從北方到南方,從國內到國外”。
對于湖南的發展,賀同新有著清醒的認識,在接受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時,他一再強調開放的重要性,“不僅對外要開放,對內也要開放”。
本報記者 錢琪 夏曉柏 長沙報道
向南還是向北?
《21世紀》:從上半年5月份湖南省政府領導帶隊到香港招商到這次世界500強高峰論壇,一段時間以來,湖南展示自己形象的活動非常頻繁,這是否說明省政府有新的戰略指導思路?
賀同新:湖南要轉型,要抓住中部二次崛起的機會。
湖南省是中南部地區比較重要的省份,人口多,土地廣,資源豐富,經濟基礎好,最重要的優勢反映在較好的區位優勢。
從市場的角度來講,我們承東啟西,連接南北。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各省區、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進步,是指中國綜合國力的大幅度增強,以屹立于國際競爭的強國之林,這是我們發展的戰略目標,需要幾代人去奮斗。
現階段一部分地區富強了,并不意味著全中國就富強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中央非常重視,提倡的是“東部大開放,西部大開發,東北大振興,中部大崛起”。
東部地區在大開放中得到大發展,西部要在大開放中得到大開發,東北要在大開放中得到大振興,中部要在大開放當中得到大崛起。國家板塊的整體發展戰略中,沒有一個區域離得開擴大內外開放。在國務院關于開發西部、振興東北的文件中,第一、第二條內容都是擴大開放、面向市場的。我個人的理解,這個開放不是靠中央的優惠政策,不是靠中央的投入多少,而是要面向市場。
《21世紀》:你提到湖南最大的優勢是區位優勢,具體表現在什么地方?湖南在區域合作當中的機會在哪里呢?
賀同新:我剛才提到的,無論是東部大開放、西部大開發、東北大振興還是中部大崛起,都需要有一個動力,概括起來就是三大動力:開放、改革、科技進步。
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的產業轉移,中國日益成為并將繼續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另外,東部沿海各省份完成或基本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產業梯度內移,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
原始資本積累完成的結果就是實現產業擴張,向內陸轉移。湖南有較好的區位優勢,既對應長江三角洲,又對應珠江三角洲,我們稱“呼應兩東、開放帶動、科教先導,強工興農”,就是呼應浦東和廣東,擴大內外開放,引進內外資本,促進內外合作,人才是基礎,科技是重要動力,這是我們的既定戰略。
《21世紀》:今年初,湖南省在香港招商的時候,在“9+2”的區域合作框架中,態度非常積極,那么現在這一步的工作進展怎么樣呢?
賀同新:在啟動“9+2”區域合作框架以來,湖南一直非常積極和主動。我個人認為,如果工作做得好,“9+2”是一個互動雙贏、互為受益的戰略,而且湖南如果跟得上,應該是受益最多的。
廣東省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GDP占全國1/9,財政收入占1/7,利用外資占1/3,對外貿易占1/3,入境旅游占1/4。我剛才所說的產業轉移,包括工業、農業以及第三產業。來自廣東省及其周邊地區的投資實際占湖南引進內資、省域合資的37%-45%;湖南也是珠江三角洲勞務輸出的重要基地,有500多萬人在珠江三角洲就業;同時,湖南也正在成為珠江三角洲休閑度假的后花園,現在來自珠江三角洲的周末自駕車游客非常多。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這種產業轉移并不是落后型工業的轉移。現在在湖南投資的企業,有的研發水平已經超過了總部。
《21世紀》:關于湖南的區位經濟發展,外界一直有關于是“向南還是向北”的問題,簡單說就是更傾向于廣東還是浦東,作為省政府領導是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賀同新:應該這樣說,我們在高度重視、積極參與“9+2”區域合作的同時,也參與長江流域的經濟融合。我們湖南在長江的中部,與四川、重慶的聯系比較密切,同時和浙江、江蘇、江西、上海也不遠。去年我帶領工商企業家、市長等一共600多人去杭州,舉辦湖南-浙江經濟合作說明會,后來浙江省的王副省長帶300多人來湖南。政府引導、企業跟上,投資連年翻番,現在浙江的民營企業在湖南的投資非常踴躍。
《21世紀》:您一開始就談到,開放是面向市場的,但在中部崛起的具體戰略指導思路下,國務院是否會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和支持?
賀同新:對中部崛起基本上還是導向型的,國務院文件沒有發,我們也不好說。原則上可以參照西部開發、東北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政策,部分執行。
引進來還是走出去?
《21世紀》:省政府一直在強調對內、對外開放,那么對于引進戰略投資者有沒有什么想法?
賀同新:我們的思路就是要敢于和善于拿出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良資產,尋求戰略投資,包括內資、外資。這包括全國國有的國務院直屬的知名大企業、全國知名的上市公司、全國知名的民營企業、中國500大、全球500強等。
湖南對于產業發展的目標是,對于那些自己能夠獨立在國內、國外跨國經營,在國內乃至亞洲牽頭的,那就去并購別人,做大做強;而對那些自己有一定優勢,但是不能夠牽頭的,不如你就并入他,靠大、靠強,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企業在產業鏈中的部分做大,民族企業就起來了。
中國的企業早晚要實現跨國經營,像海爾這樣跨國經營的企業今后會越來越多的。特別是制造業,海爾在制造業內是領頭的了,前兩天電視上講海爾冰箱的十幾項技術都是國際上領先的,發達國家都沒有。
湖南經濟轉型,以推進工業化進程為核心、大力引進先進制造業為主導,同時兼顧一般制造業。配套的則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引進戰略投資者,同時我們高度重視引進現代服務業的戰略投資者,包括現代物流、金融、保險、證券和中介服務等。
《21世紀》:大企業在進入一個領域的時候通常要價都比較高,米塔爾進入湖南省最大上市國企華菱管線的時候是否有控股要求?
賀同新:這個省政府不好說。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根據國家的宏觀政策來考量。總的來講,是本著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則。
對這個問題我要強調一點,引進是為了要獲得更大的利益,引進的同時是要著力消化、吸收他們的技術、提升再創新的能力。湖南現在獨有的科研、專利、產業技術的工業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我們要立足自立,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加快發展。引進戰略投資者不是唯一的出路,是重要動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是目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戰略措施,現實選擇。
《21世紀》:對應引進戰略投資者,在企業走出去這一塊,政府又如何考慮?
賀同新:我們一直持積極鼓勵態度,我們已經成立了四川湖南商會、陜西湖南商會。引進的同時積極引導民營企業走出去,這個趨勢不可阻擋,市場配置資源,政府只是起到指導、服務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歷史趨勢和時代潮流,WTO為什么存在到今天,追求的就是投資、貿易的自由化,我們要尊重趨勢、順應潮流,并同本身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的升級換代、發展戰略結合起來。
《21世紀》:企業能夠走出去的關鍵一步是什么?
賀同新:我們總結為一句話“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帶動分為幾個層面的意義:一靠領導帶動;二靠部門聯動;三靠企業主動,企業是最主要的,企業不主動,政府也不能搞計劃經濟,依靠市場配置資源,企業一定要主動;四靠社團推動,中介組織、工商團體的推動,都非常重要。各個部門,各個組織,含市場主體在內,在擴大開放過程中都要有所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