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二輪戰略對話將影響兩國外交經貿政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0日 10:3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滕曉萌 北京報道 “建設性的。”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下午,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用這個詞來概括了為期兩天的中美第二輪戰略對話。至此,中美一年來頻繁的高層互訪也畫上句號。 按照精心設計的路線,佐利克接下來將邀請代表中方參加對話的外交部副部長戴秉
對于美方來說,這有著典型的象征意義。“二戰結束后,美國與盟國領導人在建立全球政治、經濟和安全體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羅斯福是二戰之后世界體系的設計者之一,”佐利克說,“在過去的兩天,我們就美中如何在現在的國際體系下合作也交換了意見。” 雙方還初步商定,明年上半年舉行第三次中美戰略對話。 中美對話議題有變 按照佐利克的表述,在本輪戰略對話中,中美探討了在伊拉克、阿富汗、伊朗和朝鮮問題上的合作。 “與一般性研究共同政策不同,我們可以依靠其他接觸來制定共同的政策目標。”與這些相關的是,中美還討論了反恐、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能源安全和傳染病防治以及非洲問題。“即使在一些我們不能達成共識的地方,坦率的談話也有助于我們的共同利益和解決分歧。”佐利克滿意地說。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鵬認為,以上這些話題是中美雙方分歧最小的一些話題,“在反恐等問題上本來中美就有共同利益,而非洲是雙方利益摩擦最小的地區”。 對于中美關于非洲的對話,佐利克相當滿意,因此又和中方制定了接下來將重點研討合作的地區:拉丁美洲、南亞、中亞。 與幾年前的中美雙邊談判不同,在近來的幾次中美高層對話中,中國臺灣和人權問題皆不占主要地位。以至于在本輪中美戰略對話之前,不少美國當地媒體強烈要求政府將人權問題提上日程。“最近陳水扁并沒有‘臺獨’的過激行動,同時中美業已清楚各自立場,所以目前這不是中美關系中的熱點,但并不表示臺灣問題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孫哲表示。袁鵬也同意,隨著臺灣縣市長選舉中泛藍大勝,估計明年臺灣問題也不會成為焦點。 而取代臺灣問題和人權問題的,是今年大熱的中美經貿問題。 在第二輪戰略對話中,中美討論了貿易不平衡、知識產權等問題,“我們雙方都認為在兩國間保持開放、公平、雙向的經濟往來,維持一個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是有利的。”曾代表美國完成了與中國的WTO入世談判的佐利克說。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傅夢孜估計,涉及經貿問題的談判中,除了人民幣匯率、貿易逆差、知識產權、市場準入外,雙方可能還會展開有關投資政策的對話。 和經貿問題相關的是,在佐利克和戴秉國對話的同時,他的同事、主管經濟貿易和農業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夏納,也和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進行了對話,會談涉及投資、能源政策、部門性改革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議題,會后雙方沒有透露相關內容。 中美嘗試互信機制 “熱鬧。”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牛軍用了這樣一個詞來形容目前的中美關系。 而中美的戰略對話,在其中扮演了微妙的作用。 去年秋天,胡錦濤主席和布什總統在APEC會面時,提出展開雙邊戰略對話的構想。“當時美國不少官員都對此有疑慮,”袁鵬透露,“他們認為,盟國可以進行戰略對話,但是中美怎么對話呢。但是后來以佐利克為代表的支持對話派占了上風。” “佐利克代表的是美國目前主流的對于中國的態度,被稱為panda hedgers,就是有別于以前對華友好的panda huggers和主張遏制中國的dragon slayers兩派,他們這一派主張和中國接觸,把中國納入國際體系,但是一旦情況生變,隨時可能給中國致命一擊。”孫哲介紹。 和中國淵源頗深的佐利克,在擔任美國貿易代表時就曾經和中國高官有過大量接觸。當時留給他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一位中國談判官員向他解釋,中國為了說服國人入世,創造了“雙贏”這個詞,以改變“非輸即贏”的傳統思想。 2005年初,佐利克在國會聽證會上曾明確表示,上任副國務卿后的首要工作,就是改善和發展中美關系,整合美國各種力量,形成對中國關系的一盤棋。 8月1日,戴秉國和佐利克在北京舉行了中美第一輪戰略對話。受此啟發,9月,佐利克21日在紐約發表了“中國往何處去”的演講,其中提出了在中國業已成為現有國際體系重要一員后,應該鼓勵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的觀點。這個詞語隨即在中美都引起大量猜測。“這說明了美國對于中國的態度更加理性積極。”袁鵬說。 但是目前的中美關系并不是一個詞語就能夠概括的。 中美今年劇烈的貿易摩擦不會馬上終止。“比起人民幣升值,我寧可紡織品受限。”一位浙江的紡織品企業老總表示,他目前最關心的,就是美國參議員舒默提出的通過貿易制裁迫使人民幣升值的議案。 “我們判斷舒默的議案通過的可能性不大。”一位商務部外貿司的官員表示,他們仍然看好中美間總體的貿易形勢。 在貿易、臺灣等議題被認為“不會出大事”的基礎上,袁鵬認為明年中美關系的最大變數在于美國國內政局。由于2006年美國面臨中期選舉,支持率下降的布什也許會對一些傳統保守勢力妥協。 而孫哲則預計,“如果明年中國宏觀調控順利,中美關系仍可維持現有局面。”他認為,中美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要建立互信體制,“現在美國擔心中國在亞太排擠它,中國也擔心美國在亞太形成合圍;美國擔心中國在拉美發展,中國也擔心美國在中亞的顏色革命,雙方互不信任,而戰略對話則可以從機制上補充高層互訪,有助于雙方相互溝通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