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政府績效審計探析(05-12-8)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8日 16:45 審計署網站

  政府績效管理,從一定意義上是機關效能建設,它以提高服務質量為核心,以公民滿意為標準,以構建服務型政府為基本導向,包括對政府部門事前、事中、事后行為的監督評價。而績效審計作為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獨立的審計機構或人員,依據有關法規和標準,運用審計程序和方法,對政府及各隸屬部門、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資金使用效益進行的審計及評價,它是對政府部門事中、事后經濟行為的監督評價,能及時發現和反映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以促進政府科學管理、提高績效的一
種獨立性的監督活動。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特征

  政府績效審計作為一種較高層次的審計活動,具有其獨特的特征。

  1、審查范圍的廣泛性。績效審計的被審計單位含義比較廣泛,它不僅包括政府部門及其所屬單位,而且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資金的單位。由于政府部門的業務活動及對各種資源的運用,操作起來具有很廣的輻射面,故而審計時需同時涉及諸多單位。因此,績效審計的對象既包括物質生產部門,也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還有對投資項目的審計等;應用范圍也寬廣得多,既包括被審計單位各項業務活動,也包括其他非經濟范疇的管理活動。它除了通常的政府機構財政收支和公共工程審計之外,還包括對政府投資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必要的審查。

  2、審計標準的多樣性。績效審計往往缺乏明確的法律制度或指標作為評價的標準。非盈利機構業務活動的績效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衡量可運用價值指標,而社會效益難以從數量上概括,需運用定性標準。這就需要考慮分析各個被審計單位或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3、審計過程的延續性。政府及事業單位的績效,有些可以馬上體現出來,有些業務活動的績效則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表現出來。特別是公共工程項目,尤其是有些公共投入,如治理生態失衡,難以在短期內見到可以數字描述的效益。因此,在進行績效審計時只對當期業務活動的直接績效進行審查,難以在獲得充分的審計證據來全面評價其績效。所以要進行追蹤審計,即對業務活動的滯后性效益進行審查。

  4、審計方法的多樣性。審計內容的變化性決定了審計方法的靈活性。政府績效審計不僅采用傳統的、通用的財務審計的方法(如順查法、逆查法、詳查法、抽查法等),而且更多的是采用分析法、系統論、論證法、評價法,有的甚至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等。審計人員必須根據審計對象、目標的不同制訂不同的審計方案,選擇適當的審計方法。

  5、審計結論的建設性。政府績效審計已擴展到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它通過全面評價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和業務活動的“經濟”和“有效”程度,揭示影響績效高低的問題所在,向被審計單位提出改進建議,指出進一步提高績效的具體途徑和辦法,建設性作用尤為突出。審計的全過程始終著眼于指出問題所在、挖掘潛力這一中心,著眼于提高效率和增強效果。

  二、政府績效審計的意義與作用

  開展績效審計,是政府審計發展的新階段,是深化政府行政體制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改善政府服務質量、提升政府管理績效的重要舉措。

  1、開展績效審計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需要。審計制度作為一種上層建筑,是社會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中占有一個特殊的地位——保證政治經濟制度的正常運轉,促進政治經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對政府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務型政府要求其公共物質資財和人力資源的配置、消耗都必須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政府部門和機構工作效率的高低、

為人民服務責任履行的好壞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績效審計制度,有利于廣大人民對公共收支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有效的監督,提高人民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完善和發展。

  2、開展績效審計是建立廉潔、高效的政府的需要。實施績效審計可以在財務審計的基礎上,從政府開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來衡量其物質資源、人力資源配置與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而這些內容直接反映了政府機構設置是否合理,政府

公務員是否負責,能力與責任是否匹配,是否存在貪污、浪費問題,從而可以從源頭上發現和揭露腐敗現象,以促進黨風和政風的好轉,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同時開展政府績效審計能夠揭示由于個別政府部門工作不力,而導致決策不當,錯誤決策、盲目決策、輕率決策,以至于出現違背社會經濟發展規律,脫離客觀實際,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造成嚴重損失浪費等問題,以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3、開展績效審計是提高財政支出績效,確保國家職能正常發揮的需要。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要求我國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經濟有效的使用資源。所有的財政支出,都要精打細算,厲行節約,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益。在我國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對財政支出的績效進行經常性的監督和檢查,有利于監督各部門各單位加強對財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財政支出的績效。這樣我國財政支出一方面可以維持國家職能部門自身的正常運轉,另一方面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從而確保國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職能的正常發揮。

  三、我國政府績效審計面臨的問題

  然而,我國績效審計還只是剛剛起步,要真正建立起中國特色的績效審計體系,尚需相當一段時期的探索和嘗試,不僅要在整個政府審計界注入績效審計觀,還應在理論上繼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給以充實和澄清。目前,在我國開展績效審計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審計觀念較落后。由于在我國審計界,對績效審計的認知還局限于一個比較小的范圍,有相當一部分審計人員只是對這個名詞有一些初步印象,至于它的實際內容是什么、具體該如何操作,還知之甚少。從目前僅有的一些文獻資料來看,大多數還停留在對國外有關情況的介紹。甚至有些人認為,績效審計是西方國家的產物,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在現有的審計任務非常繁重的情況下再去搞這種花俏的東西,似乎意義不大。加之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舊的觀念被打破,新的觀念尚未樹立;社會上存在著不良的道德風氣,審計的社會地位與其所發揮的職能不相稱;財政、經濟活動透明度不高;法制的不完善導致假賬盛行;許多預算支出單位的負責人責任心不強、觀念陳舊、對審計工作不甚了解甚至有抵觸心理。這些因素無一不影響著績效審計的發展。

  2、政府體制不夠順。雖然我國的政府體制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政府職能尚未完全轉化,許多機構仍在大范圍大力度的配置社會資源;缺乏科學的政府績效考核機制,政府辦事效率低下;政府部門的職權交叉,管理效率低下;政務活動的公開透明度不高;另外行政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健全;存在官僚主義、腐敗現象。作為績效審計主體的政府審計機關也存在同樣缺陷,而在更深層次上制約和影響著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

  3、公共財政不健全。我國的公共財政體系尚不完善,政府越位、錯位和缺位現象仍然存在,人們對公共財政的認識不足,導致在實踐中存在偏差。隨著公共受托責任觀念的不斷增強,公眾對政府審計的要求不再只停留于對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上面,他們更關心的是財政支出的效果。但是公共財政體制不完善,將使得政府審計對財政收支的效果性審計力度不夠,重點仍集中在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上面,這也就從根本上制約了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

  4、審計范圍較窄。目前,在我國政府審計實務中,真正意義上的績效審計并不太多,主要表現在:(1)對于主要的公共部門也即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開支、專項資金,現在還很少開展績效審計。(2)國有企業是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最早的領域,但最近一些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現代企業制度以及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的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方式得以改革和完善,注重企業績效已經越來越成為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自覺行為,這些企業的績效似乎已不再是政府審計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有向內部審計傾斜的趨勢。(3)財政是公共資金的最初源頭,目前的財政審計把主要力量放在真實和合法上,出去的資金只要符合規定的開支渠道、對方也確實收到就可以了,至于資金是否用于原定的目標、其效用如何,則往往不太深究。(4)隨著政府采購工作的興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審計已經開展了好幾年,目前主要關注的仍是真實、合法和合規,對于整個采購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考慮不多。

  5、審計標準缺乏。1999年以后,財政部等有關部門陸續制發了《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企業效績評價標準》、《企業效績評價操作細則》等,為企業效績評價工作的深入開展、規范企業效績評價行為、增強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對于政府公共部門的績效審計,目前尚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既沒有績效審計方面的指標評價標準,也沒有績效審計方面的準則性質的可操作性指導文件,由于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制度規范,導致政府績效審計難以深入。

  6、審計人員素質偏低。我國現有的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面與開展績效審計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1)審計師實務知識較多,而理論基礎薄弱。目前的審計人員普遍缺乏公共管理、行政法規、財政財務和現代審計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并對政府管理知識不甚了解。(2)對傳統審計技術較熟悉,而對現代審計技術較陌生。(3)現場作業經驗豐富,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部分人員的政策理解水平、業務技能較低。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政府績效審計的效果。

  四、促進政府績效審計的對策

  績效審計的觀念在我國政府審計工作中已經初見端倪,而且已經具備了開展績效審計的條件,已經到了非開展不可的程度。但是,我們不能以原有的工作定式和知識結構來勾勒績效審計,而應在新的審計環境和現代技術方法的平臺上構造績效審計。具體地說,筆者認為應突出以下對策:

  1、加強審計宣傳,樹立績效審計觀念。績效審計已成為政府審計的主流,并非是因為發達國家開展的多,我們才得出這樣的結論,而是客觀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審計機關審計使命所決定的。盡管在我國開展績效審計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是不能讓這些困難束縛人們的思想,羈絆人們前進的步伐。只有破除傳統觀念對人們的束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們對政府績效審計的重視程度。這樣不論從政府角度、還是從審計工作人員或理論研究者角度來講,都會加強對政府績效審計工作的重視,審計工作的實施也會更具成效。加強政府績效審計宣傳是樹立績效審計觀念的方式之一,績效審計的宣傳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領導在重要工作會議上提出、開展專業培訓班、通過媒體宣傳等,通過宣傳,讓績效審計的理念深入人心。

  2、深化我國政府體制改革。深化政府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財政,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關系,優化政府結構,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政府部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狀況,有利于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經濟,促進政府審計由純粹的監督機制向完善的公共財產激勵約束機制轉變,從而解決制約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發展的深層次體制問題。政府部門效率的提高可以促使其致力于公共財產效益的提高和社會福利的改良,進而也會更加重視審計部門對公共受托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效益性、效率性的審計。這樣,政府績效審計也會得到深入發展。

  3、完善績效審計的法律法規。法律法規是開展政府績效審計關鍵的一環,因為依法審計是審計的基本原則,只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把績效審計確定下來,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才有法可依。因此,我們要認真總結在政府經濟責任和專項資金審計中取得的績效評價方面的經驗,結合財務收支審計的審計準則,制定比較系統、操作性較強的政府績效審計準則。在準則中要對績效審計對象、審計目的、審計程序、審計報告基本形式等作出規定。鑒于政府績效審計具體情況比較復雜,可分門別類制定出具有各個部門特點的準則。同時,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指標評價體系也是開展政府績效審計刻不容緩的措施之一。指標的科學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公平。績效審計指標內容包括對經濟效益的評價和社會效益的評價。經濟效益的評價可以參考企業的經濟效益指標評價而定,對于社會效益的評價可以根據不同的行業、不同性質的內容而定。由于社會效益是一個很難用定量指標來衡量的,而定性指標有時難以保證公平。因此,在制定社會效益評價指標時,可以給出一些原則性較強的定性規定。另外,針對彈性較大的、容易使公平性受到損害的項目或領域,要通過認真總結經驗再作一些補充性質的規定,來不斷的完善。

  4、處理好績效審計與傳統審計的關系。審計人員如何處理好政府績效審計與傳統審計的關系,是關系到績效審計在我國能否得到順利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國外績效審計從某種程度上獨立于傳統審計。因為,國外傳統審計開展的時間較早,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有了一定的保證。我國則情況不同,目前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等違法、違規現象仍十分嚴重,在這種基礎下開展政府績效審計,則不能脫離傳統的審計。要在績效審計實踐中,克服受舊習慣和定式的制約,將績效審計導入傳統審計,使績效審計缺乏實質的內容,跳不出傳統審計的圈子的問題。在具體實踐中,審計人員要制定好審計計劃,作好審計調查。如果發現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嚴重不實,則不能再進行績效審計程序而應進行傳統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如果只發現一部分資料不實或小范圍的違規,要看其是否影響績效審計的指標評價而定。

  5、作好政府績效審計的試點工作。政府績效審計涉及面廣、難度較大,審計的方式方法又與傳統審計有很大的區別。在當前情況下不宜在所有領域全面開展績效審計,首要是搞好試點工作。選擇公共財政、投資等重點領域、重點部門,對資金投入、占用較大,政策性強及社會關注的焦點等項目,積極開展績效審計。如財政支出的重點是行政管理、國家安全、政權建設等政府運轉和維護國家利益領域,科技教育、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領域,社會保障、民政等國家救濟領域,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宏觀經濟調控等彌補市場缺陷領域。因此,可從中選出一些具有典型的行業、單位或項目進行績效審計。加強投資領域的績效審計刻不容緩。據

審計署有關負責人介紹,1990至2003年的投資審計表明,我國的投資績效很不明顯。還出現了不少“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了巨額的浪費,績效審計已經到了非搞不行的時候了。所以可將投資領域內的績效審計重點放在基礎設施、環保、公共服務設施上。

  6、優化審計人員結構,提高審計人員素質。與財務收支審計相比,績效審計需要較高要求,如需掌握公共管理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學、心理學等方面知識,而現有審計人員大都缺乏這方面知識。因此,應對現有審計人員進行強化培訓,以提高審計人員的理論素質和業務水平,增強政府績效審計能力;考慮到現有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情況,還可以借用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部門的力量,以優化審計人員結構。另外,要實行嚴格的審計質量責任制、審計工作稽查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以進一步明確審計人員的審計責任,規范審計人員的審計行為,提高政府績效審計的績效。(作者: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審計局周竹平)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審計署的觀點,轉載時請注明)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