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問題與解答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18:04 每日經濟新聞 | |||||||||
葉檀本報評論員[2005-12-09] 2005年是改革走向深入的一年,深入的改革意味著更多的問題,一些問題只能在2006年甚至更遠的將來尋求解答。當此難遇的歷史變革之際,本報也與讀者一起,以嚴謹的職業態度,觀察、思考、前瞻。
過去一年的經濟充滿生機但也具有極多的不確定性,市場化在對外與對內兩個向度上走向深入。 在對外方面,金融市場與貿易戰的紛爭,調動了政府的力量與全民的感情,而進口商、零售商、制造業者等各方力量的介入,使得談判撲朔迷離、一波三折。就在一個個的談判過程中,各類經濟體蓬勃發展,市場主體登上前臺,政府管理部門與主場主體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如紡織企業與商務部,溫州各行業的商會與行業主管部門。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了潛流,中海油收購尤尼科遭遇到市場之外的難題;也收獲了經驗,聯想并購IBM初步成功。其中的經驗值得仔細回味:有哪一些失敗是市場經驗不足、對游戲規則不夠了解造成的,又有哪一些是因貿易壁壘與不可克服的障礙造成的———分清了這些,足以讓我們冷靜、理智地對待各個市場。而如果了解了市場的本質,則會讓我們變得睿智。 另一方面,人民幣漸成世界主流貨幣之一,其漲跌牽動著世界各地市場的敏感神經。我們從爭論,看到了爭論的終結,又看到了新一輪的爭論。隨著利益格局的調整,美國與歐盟對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升值態度各不相同,卻又通過G7這一特殊的平臺,匯聚成合流,對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形成壓力。在全球化的時代,企業注定已無法關起門來修練上乘武功,而只能在與對手一次次的博弈中提高技藝。博弈的武器包括各主要貿易國匯率的變動,與各國行業標準的設置,等等。 對國內市場而言,雖然仍然膠著于效率與公平的討論,但通過對于小康社會的理解,對于拉動內需政策的發布,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與切實的減免稅等政策,天平漸趨平衡。 但許多問題并不會迎刃而解,國企的難題并未解決。一次次的試驗,如國企重組上市,如國企的產權交易、央企設立董事會制度,仍繞不過公平與效率這道關,動力與阻力一樣大。這些試驗是正確的選擇還是數次試錯中的一次,沒有人能夠提供現成的答案。雖然我們看到了新加坡模式、捷克模式、英國模式,但這些都無法解決中國的問題。以中國的特殊性,只用“拿來主義”遠遠不夠。 與此同時,中國的金融與資本市場的矛盾更趨尖銳,股市改革到了關鍵時刻,不容絲毫閃失;隨著外部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銀行,又一輪“賤賣”與“經濟安全”的爭論成為焦點。與以往的爭論不同,這些爭論建立在改革深入之后產權多元化的基礎之上,這使得爭論更加激烈復雜,各方利益主體的參與使得市場更加多元。 切入保險市場,切入基金,切入原材料定價權,切入外資企業稅收、切入汽車行業,“戰火”在蔓延———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國企與民企之間、各地政府之間、中央各部委之間、機構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之間———就在這些理論探討與利益的爭奪中,市場的底蘊漸次清晰:對于市場的爭論已經介入到利益分配的核心。 這是我們過去一年所關注、現在正在關注、未來還將持續不斷關注的。從國際視野到企業視野,從政策到市場,以包容與參與心對待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是我們的一貫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