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再靠天吃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09:53 中國財經報 | |||||||||
“十五”前4年,國家財政投入農業科技資金81億,促進了一大批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與轉化 李存才 本報訊2005年,我國糧食產量可望達到9600億斤以上,比去年增產200億斤,達到7年
中央和地方財政近年來大幅度增加了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十五”前4年,即2001-2004年,國家財政累計投入農業科技經費64.63億元,比“九五”同期增加了3倍。僅2004年,國家財政就為農業科技投入18.71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0%。據科技部統計,新增加的經費重點用在了糧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治等與農民增收息息相關的科研項目上,一批有利于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成果的研發運用,是農業科技投入增加所帶來的直接效果。據統計,2001年以來,我國已培育出農作物新品種800多個,平均增產10%以上,累計推廣面積近5億畝,使全國糧、棉、油等主要農作物的良種覆蓋率達到85%左右。以袁隆平院士為首的研究組培育的超級雜交稻,率先在世界上實現了“超級稻”的目標,連續兩年百畝連片種植單產達到每畝800公斤以上,為未來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技術儲備。與此同時,我國的糧食超高產栽培技術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為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提供了有效的技術途徑。 自2001年以來,國家還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10.5億元,吸納地方和企業配套投入資金32億元,轉化農業科技成果2000多個,加速了一些沉淀多年的成果的轉化。由于農業科技的投入,我國農產品加工、奶業發展、食品安全等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推動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增強了農業的國際競爭力。節水農業、生態農業、防沙治沙等新成果、新技術的應用,有效緩解了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2005年,中央財政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在全國200個縣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試點。各地通過選用優質高產雜交水稻等新品種,推廣旱育秧、平衡施肥以及綜合防治等技術,畝產增產幅度在50公斤以上,節本20元以上,由于增產、節本加上品質改進,使農民每畝增收在100元以上。今年以來,中央財政安排4億元資金對全國280萬農民進行了實用技術培訓,一些學到一技之長的農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大顯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