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每日經濟新聞:世界經濟和貿易空前失衡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5日 01:24 每日經濟新聞

  克里斯-賈爾斯安德魯-鮑爾斯

  世界經濟繼續強勁增長。利率保持低位。金融市場幾乎看不到緊張跡象。世界經濟的未來看來頗為光明。

  全球經濟2004年取得30年來最快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5年和2006年增長率
將保持在4.3%的較高水平。

  然而,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流動失衡從未像現在這樣嚴重。

  全球增長集中在中國和美國。亞洲、德國和石油出口國取得創紀錄貿易順差,美國卻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經常項目赤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5年將達到7600億美元,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1%。

  與此同時,油價升至每桶60多美元,比2002年初高出40美元,實際價格已回到20世紀70、80年代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水平。

  失衡和高油價彼此相關,是全球經濟面臨的重大風險。

  美國高消費以極低利率通過國外創紀錄的儲蓄獲得融資。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基金管理員穆罕默德·埃里安把這種現象稱作“穩定的不平衡”,即外國人目前愿意承受美國不斷增長的債務,冒巨大外匯損失風險而不要求高額收益。但債務不能永遠增長。各經濟體終將作出調整。

  如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所說:“問題不是他們是否會調整,而是如何調整。”

  如果心甘情愿的放貸者不復存在,或現有債權人紛紛撤資,美國將面臨嚴重后果:美元暴跌;長期利率激增,進口價格上升導致貨幣政策緊縮;住房市場繁榮突然結束。這時將難以避免經濟衰退和保護主義。

  全球失衡越嚴重,最終的調整可能越痛苦。

  無序調整造成的后果可能更糟。失去美國這個世界經濟發動機將使亞洲和歐洲經濟體遭受重創,

匯率迅速上升將使新興經濟體的出口部門陷入蕭條,而這些經濟體過于依賴出口。

  經濟失衡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國結構性經常項目赤字增長,即從海外獲得融資的同時國內私人儲蓄大幅減少;自1997年金融危機以來,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投資驟減;歐洲和日本經濟前景暗淡,吸引的投資下降;亞洲國家為避免匯率上升而干預貨幣市場和積累

外匯儲備

  全球儲蓄率2004年降至生產總值的22%這一低點。如果想讓全球經濟強勁增長、減少失衡并減小突然且痛苦調整的風險,需要縮小各地區理想儲蓄率與理想投資率之間的差距。

  幾乎所有地區都需要改變政策,這一點與上世紀80年代不同。那時,巨大的經常項目失衡幾乎完全發生在美國、日本和歐洲之間。

  而在過去一年間,歐洲改革陷于停滯,德國選舉結果表明改革不得人心。日本似乎終于實現了可持續的經濟復蘇,不過經濟增長在相當大程度上依賴出口。

  在另一方面,亞洲經濟體人為地向出口產業扭曲。如果當前狀況持續,那幾乎看不出明顯問題。但人人都知道這種狀況不可持續;不可能持續的東西就不會持續。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5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