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獲批公司遇領證難產窘境 民營資本保險市場折翼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3日 21:07 金時網·金融時報

  東門水 海風

  2005年歲末將至,在中國保險業即將收獲這一年發展的豐碩果實時,一個時點的到來,也使得眾多2004年獲得保險監管機構批準籌建的中資保險公司備感時間的緊迫。“倒計時”的時鐘,在無情地催促著這些公司奇跡的出現。

  在2004年獲得保險監管機構批準籌建的中資保險公司中,目前經過驗收正式開業的還不足三分之一,在經過了為期一年的法定籌備期和三個月的延期后,其余的三分之二終將面對兩種選擇———或重整旗鼓,或胎死腹中。提起此番保險業籌建新公司的“大潮”,不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業外人士無不感到惋惜:緣何這一輪投資保險的高漲熱情會隨風遠逝?

  “民營”理念與保險經營規律難以相融

  “當我告訴股東保險業盈利周期相對較長并詢問他們期望在多長的周期內實現盈利時,民營股東要求至少每年能夠把銀行的利息給掙出來。像我們這樣在保險業打拼多年的人感到很吃驚,盡管他們迫于銀行貸款的利息壓力,不可能不心急,希望盡可能早盈利,但這與保險業運行的實際情況卻格格不入。”一位曾拒絕了民營股東邀請其出任擬籌保險公司總經理的人士告訴記者。

  民營股東如此這般的要求,對熟悉保險業發展狀況的人來說,很可能被視為“玩笑”,但卻真實地反映了很多民營股東投資保險業的心態。記者了解到,有部分民營企業并非用自有資本來投資保險,他們的資金大多來自于信貸,這也導致了他們對盈利周期的期望和要求,遠比保險業實際的運營周期要短得多。

  近年來,民營資本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的主力軍。保險業也是如此。據了解,2004年獲得批準籌建的中資保險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的股東來自民營資本,然而,正是這些民營資本在真正了解到保險業運行規律時才“恍然大悟”,最終在決定投資的“一剎那”決定退出。

  本輪民營資本入主保險業的目的可以說不一而足,有的是將入主保險業當作戰略性的投資行為,希望分享中國金融市場快速增長帶來的收益;有的希望通過進入保險業收取保費為自身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還有的則希望通過股權投資并在適當時機轉讓實現投資增值;如此等等。無論民營資本究竟出于何種動因投資保險業,其急功近利的心理與保險業基本的發展規律都是背道而馳。

  中國的保險企業也好,國際上保險業較發達國家的保險企業也罷,短期盈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壽險公司七到八年打平或實現盈利,財產保險公司四到五年打平或實現盈利是不錯的,國內保險市場的基本情況就是這樣。”一位保險公司老總表示。

  民營股東譴責保險公司管理團隊“業績不佳”,并頻頻動用人事任免大權撤換管理團隊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營資本的急功近利。民營股東的“第一桶金”往往來自于多年實業領域的打拼,沒有國有資本的雄厚資金的支持,也沒有外資企業“三減兩免”的超國民待遇。民營資本能夠在如此惡劣的夾縫中生存并在當前中國的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的冷暖可想而知,民營企業自然會更加珍惜自己的資本。畢竟,誰都會心疼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

  保險現金流不應是“擋不住的誘惑”

  “不熟悉保險業的經營規律,但又無法抗拒保險公司巨大現金流的誘惑,很多民營資本開始洶涌‘入市’,實際上他們是非常盲目的。一旦到了真正開始籌建時他們才發現保險‘這碗飯’沒有想像中那么好吃。”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說。

  不久前,一家成立不足幾個月的新公司,轉瞬間就進入到了“準清盤”階段,名義上給員工無限期放假,但實際上退出保險業才是他們的真實之舉。“本以為新公司前景廣闊,準備在這里施展才能,沒想到這么快自己還要另謀他路。看來,再次選擇保險公司一定要好好看看股東的情況。”一位員工無奈地表示。

  的確,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能夠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的現金流。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之下,大股東違規控制現金流的情形也就在所難免。一位多年從事保險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民營股東很多時候把收取保費作為‘圈錢’的手段。一方面由于保險公司能夠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現金流,大股東希望通過控制巨額現金流而盈利;另一方面,有限責任制度可以將股東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之內。這些都吸引了民營資本紛紛涌入保險業。”所以,對于那些本來只想在保險市場上“撈一筆”就跑的投機民營資本而言,他們的急功近利就更可想而知了。不久前,有公司因德隆系的崩潰而被勒令停業就是民營大股東濫用現金流的典型例證。

  此番投資保險的熱潮可以說一改過去由國有資本“一統江山”的局面,民營資本在此次競爭中拔得頭籌成為主流資本。保險業8年來首次開禁發放中資牌照,在市場準入方面對民營資本放開。并且,頻頻利好的保險新政也為民營資本進軍保險業掃清了道路。2005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第五條首次明確指出,“在加強立法、嚴格監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業。其中,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參與銀行、

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改組改制。”然而,當年民營股東積極斥資擠進保險業的繁榮,與今天“領證難產”的窘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實,保險業同其他行業運行規律一樣,盡管我國保險行業仍舊屬于朝陽產業并且發展潛力還亟待挖掘,但是并不能夠保證每個入市者都能賺個缽滿盆溢。關鍵要樹立起長期投資和發展意識。“這里不是證券市場,沒有短線和長線,要想立得久和穩,就不能有‘撈一把就走’的想法。”有保險專家說。只有那些熟悉保險業運作規律并與市場大環境相契合的企業才能夠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目前,對民營資本經濟實力的懷疑也成為了民營資本在保險業受挫的原因之一。很多新建保險公司都不愿意公開自己的民營股東身份。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番投資熱潮所涉及的新公司如果有國有股東斥資的,都紛紛亮出自己的“國有”大牌,從而提升公司的整體形象,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傳達了民營資本某種程度的缺乏自信。財不大自然氣也難粗,可偏偏保險業又很難短期見到成效,如果公司需要再次注資擴股時,股東們難免沉不住氣。

  保險業呼喚現代企業制度

  “對保險業盈利周期、業務發展模式看法不同,是我辭職的主要原因。”一位擬建保險公司的管理者這樣告訴記者。而另一位擬建保險公司的管理者在解釋為何與股東不歡而散時則表示:“民營資本大多來自制造業、地產商,如果以制造、地產業的思路經營金融業,收益預期肯定會受到‘報復性打擊’。”

  事實上,僅以民營股東不了解金融行業的運營規律、急功近利等為由顯然不夠充分,保險企業本身的一些問題也是很多民營股東“急剎車”的主要原因。在傳統的一些保險公司中,表面上往往是國有股“一股獨大”,實質上卻是股東“虛位”,這樣的股權結構,其結果就是公司管理層“大權獨攬”。同時,金融行業的高度專業性也將民營股東擋在了管理層的大門之外,因而新籌建的保險公司大多采用“挖墻角”的方式來招募管理者。已經習慣了傳統管理模式并帶有強烈優越感的“知本家”們并沒有形成受制于股東的習慣,他們能夠毅然放棄已經占得的一席之地,“屈尊”為民營股東“打工”,除了高薪攬“才”的強大誘惑外,更多的是享受“二次創業”的激情。然而,新籌公司不同以往,大多采用股份制,資本來源多數為民營資本,股東大多來自于金融業以外,在他們的概念里,出資人就是“東家”,擁有對公司的管控權,而管理層則是受雇于股東的“知本家”,只要“資本雇傭勞動”的游戲規則還在發生作用,這些管理者就必然要受到股東的牽制。

  改革開放以來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保險企業,對于進一步促進保險業改革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理順公司產權關系、確立企業法人財產權、將企業全面推入市場。保險行業是一個投資額大,盈利周期長的行業,保險產品不同于普通服務,具有無形性、復雜性、長期性等特點,承載著更多的社會責任,這就要求保險公司的投資人和經理人都有長期投資的意向,具有良好的誠信意識。從外部條件上而言,也要求更加健全的法律監管制度來指引這些公司向著促進保險行業的方向發展。

  此次民營資本涌入保險業的大潮充分體現了資本不斷追求高級化的過程,民營資本在集聚到一定規模后必然要追求從實體產業領域到金融服務業領域的跨越,中國的民營資本有了這樣的認識的確是件好事。從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層面上看,民營產業資本的迅速發展,已然深刻地改變了我國實體經濟部門的所有制結構,然而民營資本在保險市場上的紛紛“折翼”,也凸顯了我國金融體系改革尤其是保險行業改革的滯后,現代企業制度的缺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08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